36氪 04-22
超细粉末应用于头部AI芯片,浙江重点专精特新企业「新川新材料」获5000万元B+轮融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张冰冰

编辑   |   阿至

36 氪获悉,杭州新川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川新材料」)近日宣布获得 5000 万元 B+ 轮融资,由浙创投领投,科发资本跟投。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光伏用核心材料的开发与量产,以及新一期产能投建。

「新川新材料」成立于 2017 年 8 月,总部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致力于成为全球性电子信息和绿色能源的基础材料公司,其自主研发的 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内电极用镍粉,解决了高端 MLCC 内电极材料的国产化难题。其 "MLCC 内电极用 200nm 及以下高端成品镍粉 " 被列为 2024 年浙江省工业新产品,并获得 " 国内首批次 " 认定。

目前,「新川新材料」已实现 MLCC 用镍粉、AI 用超细软磁粉量产,并持续推进光伏铜粉、制氢贱金属催化剂等高端粉体材料的规模化应用,覆盖了电子信息、绿色能源、汽车电子、通信等应用领域。2025 年,「新川新材料」被列入浙江省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填补成品镍粉空白,低成本稳定量产获市场认可

MLCC 是目前需求最大的电子元器件,是集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件,保障了电子设备稳定运行,广泛应用于在智能手机、5G 基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镍粉凭借高球形度、高分散性、高导电率、抗氧化性以及耐热性强等特性,成为 MLCC 内电极的核心材料。

当前日本和韩国占据了 MLCC 市场 70% 以上的份额,与之相应的日企主导着镍粉供应市场。国内镍粉供应商以博迁新材为龙头,西南证券 2022 年相关报告显示,博迁新材主要的产品包括 80nm 半成品分级镍粉、300nm 半成品分级镍粉、300nm 成品分级镍粉等。在一段时间内,国产 200nm 以下,尤其 80nm-120nm 规格分级成品镍粉存在空白。

在市场需求驱动下,「新川新材料」从 2018 年下半年将研发重点从 3D 打印粉转向镍粉,并在 2020 年 4 月正式上线第一台量产超细粉末的设备,再到 2022 年 150nm 成品镍粉产品通过客户认证并开始批量生产,其中经历了艰难的技术攻关阶段。

谈及其中的技术难点,「新川新材料」创始人谢上川表示,第一个难点是如何保证高效率稳定生产:" 如果不能批量生产,客户根本不会试用,后续研发、市场推广都无法开展。"

「新川新材料」实现量产的关键是自研升级蒸发冷凝法制粉工艺。通俗说来,蒸发冷凝法就是把金属加热到沸点蒸发,再冷却成粉末,其实本质就两个过程——加热和冷却。如何把这两个过程自动化,并且实现稳定控制,是工艺的核心难点。

谢上川介绍:" 我们开发了一套全新的蒸发冷凝的工艺控制系统,包括温度场控制、热平衡控制,急冷工艺控制。特别是开发了可控的急冷工艺,实现了超高速度的冷却,从而使粉末能快速生成,提升整个生产效率和良品率,实现稳定量产。"

新川新材料生产车间

第二个难点则是生产出超细粉末后的分级处理。在镍粉生产过程中," 分级 " 是一个关键的后续深加工环节,直接决定了镍粉产品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分级的核心在于将原粉按粒径大小进行精细分离,去除大颗粒,从而得到不同规格的成品粉产品。

" 特别是在电子行业,价格敏感度很高,需要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精细的分筛分级。" 谢上川进一步阐释," 分级 200nm 以下镍粉的核心难点是如何高效率地剔除大颗粒,同时要兼顾成本。"

新川新材料镍粉高倍率 TEM 照片

据介绍,通过技术攻关,「新川新材料」实现了 150nm、200nm 镍粉分级,并在 2025 年开发了全新的纳米级镍粉冷却工艺和分级工艺,再一次提高生产率和良品率,「新川新材料」开发的切割粒径在 400nm 及以下的 80-120nm 成品分级镍粉,并可镀上一定厚度的陶瓷膜,以提高纳米级镍粉的粉末的分散性,延迟其烧结温度,可以匹配 0.8 μ m 及以下瓷膜厚度的 MLCC,和市场同规格镍粉相比,可降低客户 30% 以上的采购成本。

MLCC 以及各类电子元器件市场大部分在日韩,作为其基础核心材料的生产商、供应商,出海是「新川新材料」的必然选择。但要进军日韩市场,对企业品质管理能力、研发能力、服务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2022 年,日本稻畑产业株式会社完成对「新川新材料」的战略投资,为其提供拓展日本市场的关键支持。谢上川介绍,2024 年,「新川新材料」正式列入日本主流元器件厂商的供应链体系。截至目前,「新川新材料」已获得日本、韩国、国内多家客户批量采购订单,整体销量持续增长,从 2024 年开始实现正向现金流。

从 AI 到光伏,研发多领域超细粉材料

除镍粉核心产品之外,面对 AI 与新能源等爆发市场,「新川新材料」也在持续拓展多类型高端粉体材料。

在 AI 服务器电源模块、车载高线束毫米波雷达等高端应用场景中,电感需满足高频瞬时响应与低磁损的双重需求。超细软磁粉因其高磁导率、低损耗特性及优异的温度稳定性,成为实现这一性能要求的必需材料,广泛应用于高频电感元件中。

据介绍,「新川新材料」2021 年开始研发超细软磁粉,目前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专用于 AI 服务器电感,应用于头部芯片厂商的 AI 服务器上,销售规模在百吨级别。

在成本为王的光伏行业中,谢上川相信,制约整个光伏片每瓦成本的不仅仅是设备,电池片的浆料耗用也是成本关键之一。目前电池片浆料主要使用银浆,但在整个光伏行业当前状况和银价叠加等因素下,银包铜以及纯铜粉的替代可以明显降低成本。

"铜取代银的时机已经到了。光伏所用的铜粉对洁净度、球形度、粒径分布稳定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我们蒸发冷凝法生产的铜粉正好适配,再加上我们本身拥有的分级优势,可以做到比较完美地契合光伏铜粉的要求。" 因此,2024 年后,光伏纯铜粉、银包铜所用铜粉,成为「新川新材料」重点推进的新产品。

" 但最终光伏行业对铜粉的使用程度取决于下游,比如光伏电站和光伏组件厂商对铜粉的研发进度。" 谢上川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光伏铜粉市场将迎来放量。

新川新材料光伏铜粉 SEM 照片

产业布局上,谢上川坦言,作为一家创业型公司,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营商环境、创业环境、政府服务。因此,「新川新材料」将杭州萧山作为总部基地,集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生产中心于一体。同时,出于客户供应安全、生产规模扩大等因素考量,「新川新材料」同步在丽水莲都布局生产基地。2025 年,「新川新材料」计划实现 1500 吨超细金属粉末产能,预计 2026 年产能将提升至 2000-2500 吨,并根据市场的情况,择机布局第三基地的投建。

产品规划上,「新川新材料」基于行业发展方向,在 MLCC 镍粉、AI 超细软磁粉、光伏铜粉之外,还将研发制氢用的贱金属催化剂,充分发挥基础材料的作用,协同产业链的发展,力争成为全球性电子信息和绿色能源的基础材料公司。

36 氪未来产业

「36 氪未来产业」持续关注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寻求报道可邮箱联系 wangfengzhi@36kr.com 或扫码联系作者。

此外,今年 36 氪正式推出《36 氪企业投资指南内参》,依托在经济圈产业群、区域重点推进规划与招商领域的深厚积累,36 氪通过提供深入详细、更为及时、独家专有的全面信息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精准的产业项目内参;助力项目方匹配产业资金、链接关键人脉、快速融入新的产业生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 氪未来产业 ",作者:张冰冰,阿至,36 氪经授权发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ai 融资 韩国 跟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