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网 04-22
九号越来越像小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导语:九号能够实现 " 全面增长 ",靠的并非只是行业红利,而是通过持续拓展业务边界、优化产品矩阵,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四轮电动车市场的 " 卷 " 已人尽皆知,但两轮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同样暗流涌动。

近期,雅迪、爱玛、小牛、九号的最新年报悉数出炉,有人掉队、有人求稳、有人亏损,而九号公司(以下简称 " 九号 ")却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成绩单。

在四大两轮电动车上市公司中,九号因为成立时间较晚,公司规模曾一度 " 垫底 "。但自从 2020 年上市后,其收入和利润规模开始持续增长,成为了传统两轮车企之外的 " 新势力 "。

如果四轮车圈的新势力 " 神话 " 可以复制,那么九号又会不会是下一个迈向科技生态圈的小米、小鹏或者特斯拉?答案或许藏在行业剧变与九号的 " 科技基因 " 之中。

两轮电动车,重新洗牌

2024 年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开始加速分化。一边是传统巨头雅迪、爱玛的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另一边则是新势力九号的持续狂飙,新老玩家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过去一年,雅迪依然是收入规模的 " 一哥 ",但却是其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 " 双降 " 的局面,利润规模也被爱玛所反超。

雅迪实现营收 282.36 亿元,同比下降 18.8%;净利润 12.72 亿元,同比下降 51.8%。爱玛实现营收 216.06 亿元,同比增长 2.71%;净利润则为 19.88 亿元,同比增长 5.68%。

不过,爱玛虽然稳住了业绩,但仅有个位数的涨幅也较高峰期回落了不少,去年整体销量也同比微跌 0.4%。?

相较之下,九号和小牛的营收增速更为亮眼,九号实现营收 141.71 亿元,同比增长 38.63%;净利润 10.88 亿元,同比增长 81.90%。小牛实现营收 32.88 亿元,同比增长 24%。

电动两轮车新老玩家的业绩走向分化,除了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这一原因外,还因为行业的增长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老玩家在传统优势领域的增长,已经逐渐接近天花板。

2024 年,国内两轮电动车总销量约为 4950 万台,同比下滑 11.6%。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市场平均每 3.5 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车,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几乎接近饱和。

当 " 蛋糕 " 无法做大的时候,谁多分了一块,就必然有人少分了一块。以九号为例,其去年电动两轮车销量为 259.89 万台,同比增长 76.61%,相较之下,雅迪去年则少卖了约 350 万辆车。

这也意味着两轮电动车行业在经历了 2020 年以来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进入了生存逻辑重构的新阶段,如果车企端着 " 旧剧本 ",将再难讲出 " 新故事 "。

首先," 新国标 " 红利已经接近天花板。2019 年,电动车实施新国标标准(以下简称 " 新国标 "),雅迪、爱玛抓住政策红利,凭借成本优势快速扩张。

主打 " 高性价比 " 的产品虽然便宜走量,但同质化问题越发严重,过去几年,关于两轮电动车充电起火、失控自燃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为此,去年底相关部门颁布了新版《技术规范》,对整车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防火阻燃等方面有了新要求。

2024" 新国标 " 的过渡期将延长至 2025 年底,为电动两轮车带来了新一轮的出货窗口期。但这也意味着部分经销商必须加速去库存,优化产品结构。去年,雅迪净利润大幅下滑,正是因为其主动配合经销商,采取低价战略加速清仓。

其次,市场的增长逻辑已从 " 多开店、拼低价 " 转向 " 智能化、高端化 "。过去,电动两轮车企凭借渠道优势抢占市场份额,雅迪、爱玛均已是万店规模。

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出行功能,而是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和高端化。这也催生了更多不同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渠道,比如九号的门店数量虽然只有约 7600 家,却连续三年蝉联京东天猫高端电动车销量冠军。

如今,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增长逻辑已从 " 铺量 " 发展至 " 提质 ",唯有如此,才能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尚未被品牌所覆盖的细分市场,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智能化转型,拥抱 " 科技基因 "

九号创始人高禄峰曾言:" 九号的策略是用边缘创新打到中央。" 这一思路,在九号的智能化转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十年前,作为 " 米链 " 的重要成员之一,九号通过为小米定制平衡车、滑板车等而快速崛起,在其上市之前,小米渠道贡献的收入占比一度超过 50%。

上市之后,九号开始加速 " 去小米化 "。2024 年,九号已不再单列 " 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 ",小米在九号中的持股比例已低于 5%。

从业务上来看,小米和九号之间已基本完成了切割,如今九号的产品矩阵非常丰富,涵盖了两轮车、平衡车、滑板车、全地形车、机器人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九号的生态战略却跟小米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包括小鹏、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都纷纷向 AI 科技公司转型,除了押注下一代科技革命之外,还着眼于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出自 " 米链 " 的九号,显然也学到了其中的精髓,其通过构建智能技术生态圈,不仅可以加速技术迭代和创新,还能通过技术组合和协同效应,形成竞争壁垒。

首先,通过多元产品战略,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价值。九号旗下众多产品,几乎覆盖了从城市短途代步到越野娱乐、家庭场景、酒店需求等所有 " 智能移动场景 " 的细分市场。

九号的业务延伸并非只是沿着产业链向四轮车或储能业务等竞争激烈的领域拓展,而是选择了更为细分的家庭、商业等场景,拓展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些新品经过几年的沉淀之后,如今都依靠产品力打开了各自的市场,比如高端滑板车 ZT3 Pro、电动摩托 E300P MK2 这种毛利高、单价高的产品也有了稳定的消费人群。

根据九号 2024 年年报,虽然电动两轮车仍是收入大头,占总营收的 50% 以上,但配件及其他产品收入占比也达到了约 12%。

这也是去年九号业绩全面爆发的原因,不仅是两轮电动车带动了收入增加,而是多个业务板块同时打 " 组合拳 ",拉高了公司整体的利润率。

比如九号的机器人业务,虽然收入占比不高,但毛利率远超其他业务板块,其机器人业务去年的收入增速达到了 254.76%,带动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 2.26 个百分点至 30.48%。

其次,押注技术创新,从功能到系统级突破。近年,九号加速 " 去小米化 ",一定程度也是希望减少对小米的路径依赖,实现技术突破。

九号虽然对机器人的概念提起较早,但其是在小米的支持下并购了全球品牌 Segway,才一路进军平衡车、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市场,最后才发力机器人领域的。

机器人业务对技术和资金有着更高的要求,九号也需要改变过去代工为主的经营方式,寻求新的技术和资金路径。

比如与英伟达联合打造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平台 NovaCarter AMR,英伟达提供计算平台和软件服务,九号公司负责输出移动底盘和运动控制能力。

今年初,九号还发布了 " 智能 3.0" 技术,是 Ninebot SIGHT(九号 AI 视觉辅助系统)结合 AI 技术的首个技术成果,可支持安卓、iOS 和鸿蒙等多平台交互,是支撑未来 AI 场景硬件化的基础设施。

最后,九号绕过传统渠道的束缚,开拓全球市场新渠道。在国内市场,九号主要通过电商渠道拓展销量;在海外市场,九号入驻了亚马逊、沃尔玛等主流销售渠道,并通过 " 线上下单 + 线下提车 " 的模式,规避高额渠道成本。

在 B 端市场,九号的送餐机器人、送物机器人已经进驻万豪、希尔顿、亚朵、尚美等酒店集团,B 端业务线捋顺之后,复购效应会带来规模的持续放量。

某种程度上来看,九号并非传统意义的两轮电动车厂,更像一个 " 智慧移动科技平台商 ",让其得以在两轮电动车市场放缓的背景下,反而能够赶超传统电动两轮车企,获得更更广阔的规模想象力。

勇闯海外,前途未卜

过去一年,九号的市场表现验证了其朝智慧移动场景服务商转型的正确性,但在九号成功逆袭之后,外界更关注的是这种增长到底能不能持续。

目前,两轮电动车依然是九号的核心业务,市场竞争加剧也是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国金证券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 -2023 年间,电动两轮车市场前两大企业雅迪、爱玛的市场份额(CR2)已自 21.3% 上升至 45.6%,2024 年 CR2 更超过了 50%;市场 CR5(雅迪、爱玛、台铃、新日、绿源)也上市至 68.3%。

这也意味着九号 " 从边缘创新打到中央 " 的策略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其在价格和渠道上将会面临更进一步的压力,价格战依然是无法回避的挑战。

而且,传统车企也在积极挖掘新的细分市场,比如爱玛在去年推出了多款面向女性用户的新品,并通过兴建产业园提高电动三轮车产能。

另外,除了九号之外,雅迪、爱玛等龙头也将目光纷纷投向了海外市场。2024 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的海外总销量为 1877 万台左右,同比增长 24.8%。

目前,九号的出海业务是几大电动两轮车企中占比最大的,境外收入约占总营收的 40%。作为参考,爱玛的境外收入占比仅为 1% 左右,雅迪的占比不足 10%,小牛的占比则为 13.4%。

不过,九号旗下产品附加值更高,在渠道上更依赖于欧美市场,其核心零部件和电子元件也依赖于外部供应链,考虑到全球贸易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可能会影响九号增长的稳定性。

相较之下,爱玛、雅迪、台铃、绿源则主攻东南亚市场,绿源通过与海外经销商合作出海,雅迪在越南、印尼等地布局生产,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也更符合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

然而,如果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市场,九号的高端智能故事似乎就不太好讲了。而且,相较于电动两轮车业务,平衡车、滑板车等品类才是支撑高毛利的关键。一旦降价出海,九号的利润压力也会更大。

对于九号来说,新的市场环境必然会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想要让 " 雪球 " 滑过长坡厚雪,就需要更多的耐心。

不过,正如《孙子兵法》所言:"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九号能够实现 " 全面增长 ",靠的并非只是行业红利,而是通过持续拓展业务边界、优化产品矩阵,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然而,多元布局也意味着九号需要迎接更多元的挑战,其能否持续领跑,将取决于它能否在盈利和规模之间,找到下一个 " 边缘创新 " 的支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电动车 雅迪 小牛 小米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