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5 日,川渝风味面馆品牌 " 遇见小面 "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 " 中式面馆第一股 "。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 年,遇见小面的营收突破 11 亿元,同比增长 44.2%,门店数量达到 380 家。在成立的十多年时间,遇见小面获得了至少八轮融资,背后的投资方包括百福控股、九毛九集团、碧桂园控股、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等知名机构或投资者,可谓是风光无限。
不过,细看其财务数据,证券之星发现,和其他餐饮一样,遇见小面谋的只是 " 辛苦钱 "。过去一年,其净利润虽然已经扭亏为盈,但尚不足 1 亿元,其净利率维持在 5% 左右。此外,遇见小面的自营门店收入占比在八成以上,开店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公司想要保持营收的高速增长,只能持续扩大规模,但这也加剧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截至 2025 年 2 月末,遇见小面手握现金仅有 2791.3 万元。在发展与扩张的压力之下,已经近 4 年未获得新融资的面馆,只得转身向资本市场 " 求助 "。
门店数量激增,亟需融资扩张
从业绩上看,遇见小面近几年的劲头十足。
2022 年至 2024 年 ( 简称 " 报告期 " ) ,遇见小面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18 亿元、8.01 亿元、11.54 亿元,2023 年、2024 年的同比增速为 91.47%、44.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97.30 万元、4591.40 万元、6070 万元,2023 年开始扭亏,同比增长 227.63%,2024 年增长 32.20%,虽然依旧快速增长,但增速对比上年已有所放缓。
证券之星注意到,这一增长曲线与门店规模的扩张高度同步。报告期内,遇见小面门店数量从 170 家增至 360 家,到今年 4 月 15 日递表港交所,其门店数已达到 380 家。
从净增门店的数量看,遇见小面的开店策略也愈发激进。相较于 2023 年净增 82 家门店,2024 年,其新开门店达 120 家,净增数量超过百家,其中包括天津首店和备受瞩目的香港首店。
遇见小面之所以能够大举扩张,和其前几年密集的融资不无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自成立以来,遇见小面已经完成了八轮融资,融资总额 2 亿元左右。
具体来看,2014 年,遇见小面进行天使轮融资,获顾东生 200 万元、天图资本李康林 100 万元投资;2016 年,遇见小面进行 Pre-A 轮融资,港股公司九毛九以 285 万元、青骢资本以 15 万元增资;同在 2016 年,遇见小面完成了 A 轮融资,联想集团的资本平台弘毅投资旗下百福控股投资 2500 万元;2020 年遇见小面进行 A+ 轮融资,九毛九、高德福联合领投,推动启动数字化升级,此次融资额未披露;2021 年,遇见小面进行 B 轮、B+ 轮融资,碧桂园创投连续领投,融资额超 1 亿元。
但另一边,遇见小面大举扩张的财务代价逐步显现:其流动负债从 2022 年的 2.2 亿元攀升至 2024 年的 4.9 亿元,而 2024 年流动资产仅 2.48 亿元,流动比率低至 0.51,显著低于 1 的行业安全临界值,短期偿债压力凸显。截至 2024 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 89.86%。截至 2025 年 2 月末,遇见小面手握现金仅有 2791.3 万元。
此外,公司的融资历程也停留在 2021 年。可见,融资金额耗尽后,公司急需新的资金 " 补血 ",除此之外,遇见小面的扩张之路未来也需要新的资金流入。
根据招股书,遇见小面本次 IPO 的募资用途为,拓展餐厅网络、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及加深市场渗透;升级整个餐厅网络的技术及数字系统;品牌建设及提高客户忠诚度等。公司的计划是,未来三年新增 440 — 530 家门店,重点拓展华东、华中及海外市场。
由此可见,公司的资金需求十分迫切。
高毛利率下却是 " 辛苦钱 "
证券之星注意到,虽然遇见小面的业绩看起来高歌猛进,但细拆其财务数据背后,其和大多数餐饮企业一样,是一门 " 高流水低利润 " 的辛苦生意。
根据 choice 的数据显示,2022 年— 2024 年,遇见小面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58.32%、60.31%、61.86%,超过中式快餐 45% 的平均水平。但另一边,其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8.60%、5.74%、5.26%。其净利率长期在 5% 左右徘徊。从两者的差距可以看出,一碗小面虽然赚钱,但公司在管理和经营中,消耗了过多的成本。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近几年里,遇见小面做出了一个大胆决策——主动降价。其订单平均消费额由 2022 年的 36.1 元降至 2023 年的 34 元,并进一步降至 2024 年的 32 元。在牺牲了客单价后,换来了订单量的大幅增长,2024 年订单量同比增长 37.5%,GMV 增长 44.2%。
但这种打法让单店收入更加缩水,公司 2023 年、2024 年虽连续盈利,但平均单店净利润从 18.2 万元降到 16.9 万元。
此外,由于遇见小面更加依赖 " 重资产模式 " 直营店的收入,使得公司加剧了 " 薄利 " 的属性。
招股书显示,在其收入结构中,直营店是基本盘,2023 年、2024 年的收入占比均超过 80%。以 2024 年为例,其直营收入 10 亿元,其中堂食 8.2 亿元、外卖 1.8 亿元;而特许经营收入 ( 加盟收入 ) 仅为 1.5 亿元。
但看成本结构,其食材 ( 原材料及耗材 ) 、人工 ( 员工 ) 、房租 ( 使用权资产折旧 ) 三项加起来几乎 " 吃掉 " 了大部分收入。2024 年,其原材料成本接近营收的四成,人工占近四分之一,房租接近两成。
相比较起来,其特许经营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总部向加盟店供应核心食材的费用,以及加盟商支付的加盟费 ( 特许权使用费 ) 。2022 — 2024 年,遇见小面的加盟收入复合增长率 66.2%,收入占比整体在 13% 左右。
相比于直营模式的三座大山,加盟模式无需承担租金,直接的人力成本较低 ( 主要是督导团队 ) ,主要成本是货品及销售的成本,以及较低的特许使用费成本。
在招股书中,遇见小面提到,公司通过 " 卖面赚流水,加盟赚利润 ",直营店通过规模化销售面条,获取流水,但受制于高成本,利润率低,主要承担品牌占位市场的角色;加盟模式以轻资产模式赚取特许费与食材差价,成本可控,利润率更高,是利润增长的核心。但从规模来看,遇见小面较为依赖直营店收入,其未来似乎还要长期维持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 " 赚辛苦钱 " 模式。
食品安全问题难规避
食品安全不仅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也影响到餐饮企业的信誉和长期发展,也是餐饮企业能否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公开信息看,报告期内,遇见小面多次触及食品安全问题。
2022 年 7 月," 海淀区市场防疫组关于对未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企业的通报 " 中,北京遇见小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海淀区第二分公司,存在 " 消杀记录和测温记录不全 " 的情形。
2024 年 6 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查处的 32 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单位中,同样有遇见小面的身影。北京遇见小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海淀区翠微路分公司存在 " 两个责任 " 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另根据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 年 11 月 " 东城区关于开展餐饮业食品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置通报 ",北京遇见小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东城东直门分公司 " 存在未保持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 " 的问题,违反了相关规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除了被官方检查不合格以外,还有不少消费者投诉遇见小面的食安问题,据黑猫投诉平台,截至 4 月 17 日,遇见小面累计投诉为 22 条。今年以来的投诉共有 4 条,其中 3 条与食安问题有关。2 月 15 日,有消费者投诉在配菜丸子里吃出棉线;2 月 27 日,有消费者投诉称食用遇见小面后呕吐三次进急诊;3 月 17 日,有消费者投诉表示在食用遇见小面时发现一根卷曲毛发。
针对食品安全,遇见小面也有一些安排,比如将其列为餐厅运营的关键量化指标,执行董事及副总裁罗燕灵带领由 12 名总部成员组成的团队,进行现场视察,以监督运营及指导餐厅解决食品安全及品控问题。公司也通过 AI 赋能系统收集及整理第三方平台的顾客反馈,以识别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总的来看,餐饮企业上市面临的难题,例如资金承压大、食品安全问题等,遇见小面都难以规避,对于公司来说,或许还要呈现更多的吸引力说服监管和资本,而不仅仅是 " 为品牌‘找钱’,加速扩张 " 这一单调路径。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于莹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