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谢美浴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在经历两个月的等待后,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正式迎来 " 掌舵人 "。
4 月 22 日晚间,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正式核准芦苇的行长任职资格,自 4 月 21 日起生效。而在任职资格获批前,芦苇自今年 2 月起就已开始履行行长职责。
2024 年,中信银行实现规模平稳增长,资产总额首次突破 9.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31%;同时效益增势良好,2024 年营业收入 2136.46 亿元,同比增长 3.76%,实现利息净收入 1466.79 亿元,同比增长 2.19%。
不过,从具体业务来看,中信银行正在经历零售转型的 " 阵痛 ",2024 年信用卡业务在发卡量、交易额、贷款余额等多个关键指标上,都呈现下滑的状态;该业务 2024 年收入 559.1 亿元,同比下滑 5.91%。
随着中信银行高管团队完成重要调整,这艘金融巨舰会如何开启新的发展阶段,受到市场关注。
1
25 年 " 老将 " 回归,
" 中信系 " 金融公司高管轮动
从履历上看,作为在中信银行体系内成长起来的高管,芦苇此次履新可谓 " 水到渠成 "。
芦苇出生于 1971 年 10 月,拥有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自 1997 年加入中信银行以来,历经总行营业部、计划财务部、资产负债部等多个关键岗位的历练,深耕 25 年之久。2017 年至 2022 年间,芦苇先后担任中信银行董事会秘书、业务总监、副行长等职。
2022 年,芦苇调任至中信信托出任党委书记;2023 年 3 月,任中信信托总经理。彼时中信信托的经营情况正面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2022 年及 2023 年营收分别为 64.38 亿元、49.76 亿元,同比下降 25%、22.71%;净利润分别为 30.16 亿元、26.28 亿元,同比下降 13.88%、12.85%。
图源:罐头图库
2024 年 5 月,芦苇出任中信信托董事长,带领该公司实现业绩突破。根据信托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2024 年,中信信托营收 53.79 亿元,同比增长 8.09%,营收水平居 51 家机构首位;全年净利润 26.53 亿元,同比增长 0.95%。
到今年 2 月,随着中信银行原行长刘成因工作调整辞任,芦苇又重回中信银行,接过了行长的接力棒。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信建投(601066.SH)公告,3 月 13 日,刘成已被选举为中信建投第三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同时担任董事长、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委员。
刘成 2018 年进入银行业,担任中信银行党委委员、监事长;2021 年 11 月,担任该行常务副行长;一年后担任该行副行长。
随后该行经历了重要的人事变动,2023 年 4 月,朱鹤新辞去中信银行董事长职务,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成为中信银行董事长,副行长刘成接替方合英升任行长。
图源:罐头图库
此外,3 月 10 日,中信银行副行长吕天贵因工作调整辞去其职务。《21 世纪经济报道》文章称,吕天贵已被任命为中信信托党委书记,按照惯例,在经过相关程序后,吕天贵亦将出任中信信托董事长。
公开信息显示,吕天贵 2003 年加入中信银行,之后的岁月里工作经验涵盖银行多个核心业务领域,尤其是零售银行和信用卡业务。2018 年,吕天贵升任中信银行业务总监,2020 年晋升为副行长。
而中信银行、中信建投、中信信托均是中信金控旗下的金融子公司,中信金控则是中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板块发展的平台和主体。对于 " 中信系 " 金融公司高管轮动、互换的现象,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反映了中信集团内部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战略意图。
具体业务上,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中信银行与中信信托在对公客户和零售业务上有广泛的业务交集和可互动合作的地方," 信托作为金融百货公司可以给银行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和服务,银行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渠道优势 ,可以提升信托业务的范围和业务规模。"
" 两家公司可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方面深入交互合作,例如中信银行可以通过中信信托的家族信托和保险金信托业务,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中信信托在资产证券化和特殊资产业务方面与中信银行的债券承销和金融科技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廖鹤凯表示
2
副行长一年内 " 两进两出 "
从管理团队来看,自 2016 年以来,中信银行 10 年间经历了三任董事长,依次为李庆萍、朱鹤新、方合英;四任行长,依次为孙德顺、方合英、刘成,芦苇。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 最近的十年是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发展最快的十年,在面临行业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新的领导团队要更加努力的推动银行进行改革和转型,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而中信银行副行长变动则较为密集,近一年已经 " 两进两出 "。
具体来看,2024 年 4 月,中信银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康因工作调整原因辞任,后出任进出口银行副行长;2024 年 5 月,中信银行聘任贺劲松为副行长,10 月,贺劲松的任职资格获监管部门核准;2024 年 9 月,中信银行聘任谷凌云为副行长,目前,其任职资格仍待监管部门核准;再到今年 3 月,副行长吕天贵辞任。
图源:罐头图库
余丰慧指出," 高层管理团队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对其发展战略的持续性和执行力产生一定影响。尽管每次更换领导层都可能带来新的思路和发展机遇,但过于频繁的变动也可能导致战略执行不连贯,甚至造成员工士气下降。为减轻这些潜在负面影响,中信银行需要确保新旧管理层之间有良好的交接,并且保持核心战略方向的一致性,以实现稳定过渡和发展。"
随着行长芦苇到位、副行长吕天贵辞任后,中信银行高管团队将呈现 " 一正四副 " 的格局,分别为行长芦苇,副行长胡罡、谢志斌、谷凌云、贺劲松;此外,纪委书记肖欢、业务总监陆金根和董事会秘书张青也在中信银行的高管名单当中。
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中信银行正加速推进业务结构转型。数据显示,2024 年该行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提升至 31.34%,其中,其他非息收入 358.65 亿元,同比增长 19.65%。
图源:中信银行年报
中信银行表示,主要是在市场利率下行期抢抓市场机会,加大交易流转效能,债券、票据等投资收益实现较好增长,2024 年该行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实现 13.3% 和 629.94% 的增长。
2024 年,中信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311.02 亿元,同比下降 3.96%;具体来看,主要是银行卡手续费、代理业务手续费、担保及咨询手续费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为 155.58 亿元、49.81 亿元、49.97 亿元,同比分别下滑 7.4%、14.93%、4.2%。
图源:中信银行 2024 年年报
息差方面,2024 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为 1.77%,同比下降 0.01 个百分点;净利差为 1.71%,同比下降 0.04 个百分点;生息资产收益率为 3.73%,同比下降 0.22 个百分点,付息负债成本率为 2.02%,同比下降 0.18 个百分点。
在 2025 年 3 月召开的中信银行业绩发布会上,芦苇以拟任行长的身份亮相,并对息差等问题作出了回复。
据芦苇介绍,中信银行下一阶段将一以贯之强化稳息差,进一步改善 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提升投资者回报,在利率低位运行、价格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将坚持当前行之有效的策略,在资产端和负债端持续双向发力,以结构为王的主要路径实现稳息差。
3
2024 年营收、净利润双增,
信用卡发卡量一年减少 120 万张
1987 年 4 月成立的中信银行,是全国第二家股份行,仅比首家股份行招商银行晚几天成立。成立后,这家银行持续积累经验,逐步在金融市场中崭露头角。20 年后的 2007 年 4 月,中信银行在两地 A+H 股同步上市。
截至 2024 年末,中信银行总资产为 9.53 万亿元,同比增长 5.28%;贷款及垫款总额 5.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03%;客户存款总额 5.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7.04%。2024 年,该行营业收入 2136.46 亿元,较上年增长 3.76%;归母净利润为 685.76 亿元,同比增幅 2.33%。
图源:罐头图库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 664.85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6.85 亿元,增幅 2.6%;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 0.02 个百分点至 1.16%,拨备覆盖率为 209.43%。
而从具体业务来看,中信银行正在经历零售转型的 " 阵痛 "。2014 年,中信银行正式启动了零售战略二次转型,此后十年不断升级优化零售战略,在 2021 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提出 " 零售第一战略 ",此后几年,该项业务虽然实现收入增长,但税前净利润却逐年下滑。
数据显示,2021 年至 2024 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分别为 825.63 亿元、846.64 亿元、846.24 亿元、856.79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均在 40% 左右;税前利润分别为 227 亿元、173.8 亿元、159.35 亿元、92.3 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 16.9%、-23.45%、-8.31%、-42.08%。
图源:中信银行 2024 年年报
零售业务徘徊不前与信用卡业务表现息息相关。
截至 2024 年末,中信银行累积发卡 1.23 亿张,较 2023 年末增长 6.68%;但单独来看,中信银行 2024 年的发卡量为 771.7 万张,比 2023 年少了 120.1 万张;截至 2024 年末,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 4878.8 亿元,同比减少 328.1 亿元。
此外,中信银行信用卡的交易额也连续出现下滑趋势。2022 年至 2024 年,该行信用卡交易额分别为 2.79 万亿元、2.71 万亿元、2.44 万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 0.44%、-2.73%、-9.96%。
多个关键指标的收缩,导致 2024 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 559.1 亿元,同比下降 5.91%。
图源:罐头图库
不过,从行业来看,信用卡业务 " 失速 " 并非中信银行一家的问题。2024 年,多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业务均遭遇了发卡量收缩或增速放缓的情况,同时交易额普遍出现了下滑。
如招商银行 2024 年信用卡流通卡 9685.9 万张,同比减少了 25.91 万张,信用卡交易额 4.42 万亿元,同比下降 8.23%;华夏银行 2024 年末信用卡有效卡 1949.09 万张,同比下降 8.47%,信用卡交易总额 8287.17 亿元,同比下降 15.89%。
此外,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还因年费争议、高额利息、营销电话骚扰、暴力催收等问题频被投诉。截至 2025 年 4 月 23 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检索 " 中信银行信用卡 ",相关投诉已超过 2.3 万条。
对此,廖鹤凯建议,中信银行应优化催收流程,引入合规的第三方机构,加强客户服务,提供灵活个性化的延期还款方案;通过智能风控系统和多重安全防护机制,有效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减少异常交易,提升贷款回收效率。
你是否看好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未来发展?评论区聊聊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