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2025 上海车展开幕前,由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主办的 " 新能源汽车电安全 NESTA 技术发布暨交流会 " 在上海圆满举行。会议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技术验证体系(CCTA)正式发布。
据介绍,CCTA 以 " 打造极致充放电体验 " 为愿景,从新能源汽车用户典型充放电场景出发,覆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及充电场站三大对象,从兼容性、性能、功能、能效四大维度构建全面的验证矩阵。
同时,依托 " 实验室 - 虚拟场景 - 实际场站 " 三重验证场景,CCTA 结合用户场景、技术专家、行业数据、测试硬件及三方验证五项核心保障,确保技术落地与用户需求的高度契合。
具体来看,CCTA 推出 " 星选系列 " 与 " 验证系列 " 两大版块。其中,星选系列定位 " 技术巅峰 · 行业标杆 ",提供包括 " 充电兼容之星 "" 极速充电之星 "" 兆瓦充电之星 " 等在内的验证项目,聚焦尖端技术突破、打造极致品质;验证系列则定位 " 技术可靠 · 安心放心 ",涵盖充电兼容能力、新国标功能等验证项目,为用户充放电体验提升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持,为体验护航。
CCTA 品牌体系架构
打造多维度验证矩阵,守护全生命周期充放电体验
兼容性方面,CCTA 涵盖国充 2015/2024、欧标 / 美标 / 日标等国际标准,支持 150V-1000V 宽电压及兆瓦级功率验证,实现标准全覆盖;同时,依托 " 全球充电工况大数据平台 " 的 50+ 国家、400 万 + 主流充电桩、3000+ 型号、1100+ 故障案例库的底蕴支撑,CCTA 可实现充电运营商覆盖率超 99%,打破全球充电壁垒,实现 " 实验室 - 虚拟 - 场站 - 放电 " 四级穿透式验证。
性能定标方面,CCTA 可实现 "-40 ℃极寒充电、60 ℃高温散热、1000 小时满载运行 " 等诸多极端环境挑战,并通过在 " 快充功率维持率(30%-80% SOC)、响应时间、万次插拔损耗 " 等多个维度的硬核指标定义,筛选充电技术天花板。
用户体验方面,CCTA 通过 IP54 防水防尘、故障 3 秒急停、防盗枪锁三重保障等测试项目,对产品安全进行验证,并在充电预约成功率、状态显示误差、量化找桩精准性、插拔舒适度等 12 项体验维度等维度进行定义,并首创行业充电体验指数,让充电更懂用户。
能效方面,CCTA 通过定义 AC/DC 转换效率、V2G 回馈效率、待机功耗等多项指标,筛选高效节能的充电技术方案;聚焦 400kW+ 热管理验证、4C 倍率电池承压测试等超充前瞻验证项目,并着手构建兆瓦级超充安全基线,紧跟技术前沿。
标准引领、生态协同,持续推进高质量充放电生态建设
面向未来,CCTA 计划从技术标准引领、生态协同共建、全球市场适配、品牌价值赋能四个方面持续推进。
一方面,CCTA 将进一步深化对 " 国充 2024" 标准的研究工作,推动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等前沿技术应用;另一方面,CCTA 还将联合车企、充电运营商及第三方平台,构建 AI 驱动的智慧充电大数据网络;同时,通过多场景复合验证,CCTA 将开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球适应性提升工作,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此外,CCTA 还致力于强化消费者对充电安全技术的认知提升,通过 " 用户体验挑战 " 等活动的举办,塑造高端技术品牌形象。
"CCTA 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技术验证体系的从无到有,"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副总工樊彬表示," 通过构建覆盖‘技术验证 - 标准制定 - 生态协同 ' 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让‘充得上’向‘充得好’跨越,提高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同时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将‘中国充电标准’推向全球。"
面向未来,CCTA 将通过全场景、多维度的技术验证与标准研究,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技术迭代,助力车企提升充放电技术能力,为用户营造 " 高质量充放电生态 ",让用户享受 " 极致、安心、智能 " 的充放电体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