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加的数字系列,迎来首款小屏旗舰】】】
如果你是一位一加手机的老用户可能就知道,在当年从一加 7 到一加 9 这这几代产品里,其实是采用过 " 双旗舰 " 策略的。具体来说,也就是会推出定位全能旗舰的 "Pro 款 ",以及更偏纯粹性能向的 " 数字款 " 这两条产品线。
但自从一加手机进入到第 10 世代之后,随着产品策略的调整," 数字系列 " 实际上就担当起了全能旗舰的定位。而更纯粹性能向、游戏向的产品,则被移到了 "Ace" 家族名下。
不过当时间来到了 2025 年,情况再次发生了改变。随着如今 " 小屏旗舰 "、" 超薄手机 " 概念的兴起,一加方面也决定趁此机会展现他们的技术实力,为 " 既要小屏、又要高性能游戏体验 " 的用户带来一款独特的新机。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产品在 " 技术力 " 层面确实难度很大,再加之这次在外观设计方面也带来了比较重要的意义,所以一加并没有将其归入 Ace 家族,而是久违地 " 复活 " 了非全能旗舰定位的数字系列,将其命名为一加 13T。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外观:不止超薄超轻,还有全新的设计语言】】】
正如前面已经讲到的那样,一加 13T 是一加迄今为止最小、最薄、最轻的旗舰机型。
那么它到底有多 " 小 " 呢?根据官方公布的参数显示,一加 13T 的机身尺寸为 150.81*71.70*8.15mm,整机重量更是仅有 185g。
在机身正面,一加 13T 配备了一块 6.32 英寸的四边极窄小直屏。它的分辨率为 2640*1216,支持 1-120Hz 可变刷新率,并用上了欧加系如今招牌的 " 太阳显示 " 和晶盾玻璃面板。
机身侧面可以看到,一加 13T 除了使用金属直边中框之外,还采用了欧加体系里最新的 " 快捷键 " 设计。它取代了以往的三段式开关,可自定义包括静音模式、一键翻译、一键录音等功能。
最后在背部,就可以看到一加 13T 这次带来的、被称为 " 金属魔方 " 的全新后摄 Deco 设计。
据悉," 金属魔方 " 的含义,指的是一加 13T 在一体成型的一块铝合金器件里,集成了所有的后摄组件。
而且或许是考虑到了小机身对于手感的特殊需求,一加 13T 的 " 金属魔方 " 不仅集成度高,本身的体积也相当小。其面积仅占机背的 7.5%,凸起高度也只有 2.15mm。所以从握持的角度来说,完全不会对整机重心和手感造成什么影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性能:小机身也能满血,实测性能 " 不受限 "】】】
在此之前,我们三易生活其实已经测试了数款 " 小屏旗舰 "。它们与一加 13T 一样都搭载本世代的旗舰 SoC,但在实际的调度策略上,其他机型要么是限制了峰值性能,要么就是通过较为严格的温控、使得平时很难真正跑到 " 满血 " 状态。
那么,一加 13T 在性能方面的表现到底如何呢?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它一方面搭载了 " 满血 " 的骁龙 8 至尊版主控,第二代台积电 3nm 制程和 "2+6" 的 CPU 全大核设计。
另一方面,一加 13T 也提供了最高 16GB LPDDR5X 内存和 1TB UFS4.0 闪存的组合。从我们的实测结果来看,无论是否加上外置散热器,一加 13T 的闪存性能都比较稳定。虽然算不上当下最快的手机闪存,但确实达到了旗舰该有的水平。
除此之外,一加 13T 还拥有目前小尺寸旗舰机型里最大的散热面积。它内置的 " 冰河 VC" 面积高达 4400 平方毫米,还首次搭载了纳米冰晶冷却液,并通过 3D 凸包结构实现了对 SoC 区域的更有效接触。同时在它的屏幕下方、甚至机身后盖内部,都新增了石墨散热膜设计。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热量更快、更均匀地被传导出去。
一加 13T 常温 GeekBench 6.4 CPU 成绩
一加 13T 带散热 GeekBench 6.4 CPU 成绩
按照惯例,我们也使用了室温较高的常温环境,以及使用外置散热器两种条件,对一加 13T 进行了 " 性能释放能否到顶 " 以及 " 性能释放与温度关联性 " 这两个方面的考察。
首先在 GeekBench 中,不加散热器时,一加 13T 的 CPU 性能释放与加上散热器之后,大约有 10% 的差距。在加上外置散热器之后,它的 CPU 成绩可以达到骁龙 8 至尊版的顶级水准。这说明一加 13T 并没有 " 克扣 "SoC 的性能上限,但可能存在比较严格的 CPU 温控策略。
一加 13T 常温 3DMARK 成绩
一加 13T 带散热 3DMARK 成绩
有意思的是,在 3DMARK 中,一加 13T 的常温与低温差异要明显更小一些,大约只有 6% 左右。这可能与 3DMARK 的测试时间更短、不易触发温控墙有关,但也有可能是一加 13T 作为一款性能向机型,将更多的性能释放倾斜给了 GPU。毕竟它哪怕是在常温环境下,GPU 的跑分成绩就已经是第一梯队的水平了。
在安兔兔评测中,我们手头这台 16GB+1TB 的一加 13T,在常温环境中跑出了 254 万 1266 分。加上外置散热器后,跑分则提升到了 287 万 1257 分,差异为 12.9%。根据安兔兔目前的官方榜单,一加 13T 的常温跑分与其他品牌同代次的 " 商务旗舰 " 相仿,在加上外置散热后,它的性能释放上限则几乎与常见的大尺寸性能向旗舰差不多了。
此外,我们还使用安兔兔评测的压力测试场景,考察了一加 13T 的长时间性能释放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场景里,我们为其配备了一个功率很小(大约 18W)的散热器背夹,但本意只是保护电池,而并非促进性能释放。
从结果来看,只要温度稍微低一点,一加 13T 确实可以在高负载下维持 CPU 核心几乎 " 跑满 "。直到测试开始 50 分钟后,随着的小规模外置散热器实在是压制不住整机热量,一加 13T 才开始有明显的降频。这也进一步说明,要想将一加 13T 充分地作为 " 游戏手机 " 使用,还是得使用外置散热器才更加安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游戏:自研核心技术加成,超分 + 超帧可同开】】】
很显然,通过跑分我们已经证明,一加 13T 并没有因为小屏旗舰的定位、人为削减 SoC" 性能上限 ",再加上只要散热条件得当,它确实可以有不错的性能释放。那么如果用一加 13T 来打游戏,它的表现又会怎样呢?
据悉,一加 13T 此次搭载了自研的 " 风驰游戏内核 "。而它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优化 CPU 和 GPU 在游戏场景的指令调度、增加能效比,另一方面就是实现基于 GPU 原生计算的游戏超帧 + 超画功能。
《王者荣耀》 平均帧率 120.4 平均功耗 2923.7mW
《暗区突围》 平均帧率 120.0 平均功耗 4354.6mW
《暗区突围》光追 平均帧率 59.4 平均功耗 3085.7mW
从我们的实测结果来看,在主流电竞游戏中,一加 13T 的性能释放意外地非常积极。不仅帧率可以跑满,而且更倾向于使用 CPU 的两颗 " 超大核 ",甚至从功耗数据来看都算不上保守。
《燕云十六声》平均帧率 59.6 平均功耗 4595mW
《原神》 平均帧率 60.4 平均功耗 3759.8mW
《崩坏 · 星穹铁道》黄金的时刻 平均帧率 59.9 平均功耗 7166.4mW
在三款高画质、高负载的游戏中,一加 13T 很显然对《原神》依旧有着特别优化,此时不仅帧率又高又稳,而且功耗还很低。即便到了公认压力超高的星铁 " 黄金的时刻 " 场景,它也迸发出了不像是小屏手机的超高性能输出,也将游戏画面稳定到了满帧级别。
《原神》超帧 + 超分 +HDR 画质 平均帧率 120.7 平均功耗 5657.7mW
此外,我们还测试了一加 13T 在两款高负载游戏中,将超分、超帧、超级 HDR 画质全部开启之后的帧率稳定性和性能释放。首先值得称道的是,一加 13T 的超分分辨率高达 2640*1216,也就是将游戏完全放大到全屏的 " 点对点 "。
《崩坏 · 星穹铁道》超帧 + 超分 +HDR 画质 平均帧率 119.8 平均功耗 7723.6mW
在此基础上,不得不说骁龙 8 至尊版超强的性能,为这款小屏旗舰的超帧超画游戏体验立了大功。可以看到,即便是在星铁超帧超画全开的情况下,此时 CPU 的平均占有率也不过才 36.5%,再加上 " 风驰游戏内核 " 对前台任务优先级的优化,就使得此时一加 13T 实际上依然可以只用 1.4GHz 左右的超大核频率就能满足游戏所需,因此也实现了小机身与超高游戏性能和画质的 " 兼得 "。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快充:6260mAh 冰川电池,充电逻辑是先快后慢】】】
最后,我们来说说一加 13T 的快充。众所周知,手机的电池技术在最近这两年迎来了突飞猛进式的增长。显然一加 13T 也从中受益,配备了 6260mAh 的 " 冰川电池 ",也是目前小屏旗舰里首款电池容量突破 6000mAh 的机型。
与大电池搭配的,则是 80W 的有线快充。从这一点上,其实就不难看出一加对于一加 13T 的定位。尽管官方曾 " 口口声声 " 地说它是难得的小屏性能怪兽,但毕竟还是将其列入了 " 数字系列 ",因此并没有为其搭配太过激进的百瓦或以上级别快充方案,而是更多地考虑了电池的潜在使用寿命。
从充电测试结果来看,一加 13T 的 80W 快充采用了一种相对 " 取巧 " 的策略。它一开始充得很快,10 分钟就能充入接近 1/3 的电量,也适合玩家在低电量时及时补能。
接下来,一加 13T 的充电速度并没有明显降低,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十分钟内,分别都充入了 23% 左右的电量。
但当电量达到 80% 以上后,一加 13T 就开始明显放缓了充电速度。特别是对于最后的 10%,它用了接近 20 分钟才真正充满。很显然,这就是一加 13T 的 " 涓流养护 " 阶段了。
从这个细节也不难发现,一加 13T 并非那种盲目追求好看快充成绩的机型。尽管为了服务游戏玩家,一加方面还是给其设定了较快的前期充电策略,但作为一款旗舰机型,它的电池寿命设定必然要长于通常的 " 性能向机型 "。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影像:不凑数双摄,舍弃超广换来 " 人像专精 "】】】
对于一加 13T 这种明显主打 " 性能 " 的机型来说,强调影像其实本是没有太必要的一件事。但当我们看到一加 13T 的影像配置之后,对它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效果就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说?因为对于当下的 " 双摄机型 " 来说,厂商通常会为了影像功能上的 " 好看 ",而选择广角 + 超广角的组合。这样一来,只需使用算法来 " 应对 " 长焦需求,就可以让手机 " 看起来 " 拥有从超广角到长焦的较为完整焦段覆盖。
但是,一加 13T 却并未采用这样的设计。它配备了一颗索尼 IMX906 的广角主摄(5000 万像素、24mm 等效焦距、全像素对焦),和一颗型号不明的 2 倍长焦(5000 万像素、47mm 等效焦距)
而且从变焦样张来看,一加 13T 对于这颗长焦的使用相当积极,最高可以使用它拍摄 20 倍焦距(480mm)的望远照片。并且在明显的算法加持下,至少能够提供清晰可用的 10 倍望远效果。
当然,如果是微距场景,那么一加 13T 就会自动保持在主摄上。毕竟 IMX906 具备全像素对焦功能,这就使得它本就有着很近的对焦距离、更适合作为 " 微距摄像头 "。
不过真正让我们理解一加 13T 影像设计思路的关键,还是在于它的 " 人像模式 "。是的,这颗原生 47mm 的副摄与其说是 " 长焦 ",不如说更像是纯粹的 " 人像头 "。在一加 13T 上开启人像模式后,它就会自动锁定在这颗摄像头上,从而避免了 " 广角 + 超广角 " 双摄设计里,人像模式因为只能靠裁切而必然会出现画质下降的弊病。
换句话说,比起追求表面上的 " 焦段更全 ",一加 13T 选择了放弃部分不常用焦段,将影像功能集中到了年轻消费者可能更看重的人像、微距、望远等场景,牺牲 " 面子 " 来换取实际上更高的可玩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总结:在小屏旗舰里,它做出了 " 好玩 " 的典范】】】
在一加 13T 刚刚曝光的时候就曾有传言称,它将会是小屏旗舰里的 " 跑分天王 "。这确实为其吸引了不少关注,但根据我们三易生活的实测,一加 13T 的跑分成绩并未违背物理规律,指望它 " 以下克上 ",比那些大尺寸、同样是纯粹性能向的机型跑出更好看的峰值性能,本身就不科学。
但是凭借自研的游戏性能调度算法,靠着更懂用户需求的影像和快充设计,一加 13T 确实在 " 小屏手机 " 的机身里,实现了远超其他小屏旗舰的游戏体验,同时还兼顾了电池寿命和影像的可玩性。
如此一来,它确实就在如今的旗舰手机市场里,交出了一份不太一样的答卷。至少对于既想要 " 小屏 "、又不愿意放弃性能的用户来说,一加 13T 确实可能是目前最合适的选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