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国 04-29
Win11 AI“半成品”之下 鸿蒙PC能否借AI生态破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CNMO 科技】华为鸿蒙宇宙的拼图终于要补上最后一块了。

当手机、平板、车机都已接入鸿蒙生态,PC 端的缺席始终像道无形的墙壁,把完整的智能体验拦在门外。外部断供的持续施压,反而让这面墙裂开了缝隙——华为选择自研 PC 系统完成最后的突围。今年 5 月,鸿蒙电脑将正式亮相。

打破 Windows 垄断并不容易,鸿蒙的底牌是生态逻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理论上能让百万手机应用无缝流转到电脑。用户熟悉的软件生态不用推倒重来,开发者适配成本也大幅降低。

鸿蒙 PC 的机会窗口已经打开。AI PC 概念席卷市场,微软却交出了一份让人失望的答卷:Windows 11 的 AI 体验像隔靴搔痒。反观鸿蒙电脑,既能借势国内 AI 产业爆发,又能叠加国产替代的政策红利抢得先机。

把鸿蒙 PC 放进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史中看,意义更加清晰。对比前辈,鸿蒙路径截然不同。它天生带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用分布式架构重构人机交互。当其他系统还在追赶 Windows 时,鸿蒙已瞄准 AI 与万物互联的新战场。这场破 " 壁 " 之战,或将改写国产操作系统的生存法则。

CNMO 特此推出 " 鸿蒙 PC 破 ' 壁 ' 之战 " 专题,本文将和大家讨论 " 鸿蒙 PC 能否借 AI 生态破局。"

在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 长达数十年的统治地位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AI 技术催生了智能交互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国内也加速了技术自主化的进程。而华为鸿蒙 PC 的入局,恰逢微软 Windows 11 AI 功能被诟病为 " 半成品 " 的特殊窗口期。

Windows 11 让用户失望,鸿蒙 PC 迎来契机

Windows 目前在全球 PC 操作系统市场占据九成以上份额,但正陷入 "AI 化 " 转型的艰难困境。Windows 11 强制要求设备配备 TPM2.0 模块以及四代以上酷睿处理器,这一硬件门槛导致大量企业旧设备无法升级,直接拖累了企业市场的渗透率。与此同时,微软将 AI 功能与系统深度绑定,却因强制更新机制引发用户强烈不满,甚至催生了 " 期待 Win 12 回归简洁 " 的舆论热潮。

今年 1 月,Salesforce 首席执行官马克 · 贝尼奥夫(MarcBenioff)对微软的 Copilot 发起抨击,直言其表现令人失望,客户使用率极低。在一档节目中,贝尼奥夫表示:" 微软在 AI 领域的处理方式让所有人都大失所望。回顾 Copilot 及其功能,不过是重新包装 OpenAI 并塞进 Excel 罢了。" 他基于客户反馈指出,Copilot 并未给客户带来具有变革性的体验,客户更倾向于使用 ChatGPT 等工具。

事实上,这并非贝尼奥夫首次批评微软的 AI 战略。早在 2024 年 10 月,他就将 Copilot 比作新的 Clippy,称其毫无用处且无法创造价值,甚至认为微软的 AI 工作对行业发展有害。除了外部的批评声,微软内部员工对 Copilot 也颇有怨言。一位微软高管将大多数 CopilotAI 工具形容为 " 华而不实 ";另一位员工则指出 Copilot 存在严重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会收集薪资信息等企业不愿共享的数据,且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微软 " 为推广新硬件而淘汰旧设备 " 的策略,以及推出的 "Win11 AI 半成品 ",不仅与用户对操作系统基础体验的期待背道而驰,更为鸿蒙 PC 创造了差异化竞争的绝佳突破口。

鸿蒙 PC 优势在哪?

华为的创新实力有目共睹,鸿蒙 PC 的 AI 能力无疑是其与 Windows 11 竞争的一大亮点。据悉,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度融合 DeepSeek 大模型,支持本地化 AI 抠图、实时翻译以及文档智能生成等功能。此外,通过端云协同架构,用户能够在笔记本、手机、平板之间实现算力共享与任务接续。例如,用户使用手机拍摄的素材,可直接调用 PC 端的 AI 功能进行 4K 视频渲染。

这种架构创新在移动办公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价值。用户可以在 PC 端直接调用手机算力运行轻量级 AI 模型,或在平板端完成文档批注后无缝流转至 PC 进行深度编辑,有效打破 Windows 系统长期存在的设备孤岛效应。

不过,技术架构的优势需要转化为实际用户体验的升级。当前,鸿蒙 PC 面临应用生态 " 最后一公里 " 的挑战。尽管宣称百万级应用可无缝流转,但 PC 端特有的专业软件适配仍需时间。华为需要在保持移动端生态优势的同时,建立针对桌面级生产工具的适配激励机制,避免陷入 " 移动应用上屏 " 的表面繁荣。

在政企市场,鸿蒙 PC 已展现出独特优势。鸿蒙操作系统的全栈自研架构打破了国产系统 " 基于 Linux 二次开发 " 的局限,其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可实现手机、平板、PC 的无缝协同,在政务、金融等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中,优势显著。软通动力等合作伙伴已推出搭载鸿蒙系统的 AI PC,采用全国产 CPU 和 GPU,性能可对标主流 Windows 设备。

既要东风也要市场认可

国产替代政策为鸿蒙 PC 打开了行业市场的大门,但若要走进普通消费者家中,鸿蒙 PC 必须回答两个关键问题:" 我常用的软件有没有适配?" 和 " 使用起来是否便捷?" 目前,微信、WPS 等主流应用已适配鸿蒙 PC 版,但在工程设计、3D 建模等专业领域,软件适配仍需进一步完善。

更为关键的是培养用户习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在 Windows 上使用 "Ctrl+C/V" 等快捷键操作,鸿蒙 PC 需要证明自己能提供更高效的交互方式。这不仅需要开发者生态的持续壮大,还需要华为凭借在硬件终端积累的品牌口碑作为支撑。

站在操作系统演进的十字路口,鸿蒙 PC 的突围并非要简单复制 Windows 的模式,而是要证明在 AI 与万物互联时代,用户无需在 " 垄断 " 和 " 封闭 " 之间做出无奈选择。但要真正实现破局,鸿蒙 PC 必须跨越从 " 能用 " 到 " 好用 " 的临界点。这就要求华为在满足国产替代刚性需求与提升用户体验柔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从操作系统演进的历史维度来看,鸿蒙 PC 的破局尝试具有标志性意义。它表明在技术封锁与市场变革的双重压力下,后来者通过架构创新与生态重构,完全有可能开辟新的赛道。然而,这场战役的最终胜负,不取决于技术参数的简单堆砌,而在于能否构建起让开发者、用户、产业各方持续获益的价值网络。

写在最后

在 AI 与万物互联的时代,鸿蒙 PC 不必复制 Windows,但需证明,在垄断与封闭之外,存在一条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新路径。这场破壁之战,既是华为的孤注一掷,更是中国操作系统生态的集体突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鸿蒙 ai 微软 windows 破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