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5-26
799元起!李未可AI眼镜一日三连发,还有首个眼镜智能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不久前的 Google I/O 2025 大会上,Google 首款 AI 眼镜成为了全场最让人惊喜的展示之一。毫无疑问,今天对于 AI 眼镜而言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刻,在大语言模型带来的强大语言理解能力之后,人机交互正在发生彻底的改变,也让最适合承载 AI 的眼镜成为了前所未有的交互入口。

就在 AI 眼镜话题持续升温的当下,5 月 25 日,李未可举行了一场 2025 新品发布会,这既是李未可的第一场线下发布会,也是 2025 年最重要的一场新品发布会。会上,李未可带来了三款全新的 AI 眼镜:李未可 View AI 拍摄眼镜,李未可 City 以及 City Air AI 音频眼镜。

李未可 View AI 眼镜,图 / 雷科技

与此同时,李未可还首次发布了 AI 眼镜智能体——零级智能体 ZeroAgent,并且基于自主训练大模型 WAKE-AI。更耐人寻味的是,不同于以往的产品更侧重于户外场景,这一次推出的三款新品重点发力的却是商务场景。

而这些变化背后,实际上也是整个 AI 眼镜乃至 XR 行业正在发生变化。

在三款新品中,李未可 View AI 拍摄眼镜可能是发布现场最受关注一款产品。类似的产品其实我们也已经见过了,从 Ray-Ban Meta 到今年的雷鸟 V3。

简单来说,AI 拍摄眼镜不仅引入了今天的大模型和生成式 AI,还在音频模块的基础上加入「摄像头」来获得视觉能力,加上眼镜这种可穿戴形态,也被大家俗称「戴在头上的摄像头」。不过,AI 拍摄眼镜价值固然是能够拍摄第一视角的照片和录像,但 AI 时代最核心的价值还是让多模态 AI 获得用户「共享」视觉能力,即看我所看。

说回李未可 View AI 拍摄眼镜,硬件基础上并不意外,采用了骁龙 AR 1 Gen 1 和索尼 IMX681 CMOS 的核心组合。事实上,这也是目前 AI 拍摄眼镜为数不多、也是最好的选择。得益于此,李未可 View 当然不仅支持同声传译,也支持了拍照翻译,甚至最高支持直播 40 分钟。

事实上,李未可 View 最大的亮点可能还是在于重量和续航,主打轻量、可穿戴、全天候佩戴体验,也让 AI 拍摄眼镜可以更接近「日常」。

李未可 View,图 / 雷科技

根据李未可创始人兼 CEO 茹忆发布会上的介绍,李未可 View 的重量不过 38g,但日常使用续航却能有超过 8 小时,并且最快 45 分钟充满。另外还有一个配套的 800mAh 便携式充电夹,可以作为补能配件。

至于能不能「妥妥用一天」,可能还需要之后的体验和实测,但李未可 View 在标称重量和续航上的表现已经比较惊艳了。而在李未可 View 之外,今天的另外两款新品在重量和续航表现上可能还更吸引人。

作为发布会上最早亮相的新品,李未可 City 可以做到 12 小时的日常使用续航,但整机重量只有 33g(钛架款);李未可 City Air 更是将日常使用续航提高到了 14 小时,同时把钛架款整机重量控制在 27g,无框款更是进一步减轻到了 23g。

李未可 City Air,图 / 雷科技

这可能也是目前最接近常规眼镜重量的 AI 眼镜。

李未可这么极致追求轻量化和续航,本质上正如在会后群访中茹亿说的,他们要做到的是一个眼镜形态的「全天候 AI」。甚至,他们的目标是把现在以及未来所有 AI 眼镜产品的重量控制在 40g 这条线以下,同时续航都要满足一天的日常使用需求。

这个逻辑其实并不意外,意外的是他们对目标的极致,以及实现。

至于售价方面,李未可 City AI 眼镜 618 活动价是 799 元起,日常价是 899 元起;重量更轻、续航更长的李未可 City Air AI 眼镜,售价 999 元起;李未可 View AI 眼镜首发特惠价为 1699 元起,上市价为 1999 元起。

图 / 雷科技

诚然,我们在过去的报道中一直强调,AI 眼镜需要先做好「眼镜」,但显而易见的是,眼镜是基础,AI 才是 AI 眼镜这种产品的核心。

不过怎么做 AI,在这个「目标」牵引下,实际上各家厂商都选择了不同的路径,有些直接采用第三方大模型,有些合作采用第三方大模型厂商的定制大模型。而李未可的选择多少有些意外——自主训练 WAKE-AI 大模型。

这当然不是说李未可就要拒绝第三方,走纯粹的「垂直整合」,事实是阿里通义、科大讯飞都是李未可的合作伙伴,并且也来到了这次新品发布会上做演讲。简单来说,李未可自己训练 WAKE-AI 大模型,一方面是做「分发」。

按照我的理解,这就类似荣耀过去自主训练「魔法大模型」,核心是做用户意图理解,将任务拆分和分发给第三方大模型。不过李未可还不止如此,在这次发布会上,他们还推出了号称 AI 眼镜的首个智能体——零级智能体 ZeroAgent。

2025 年智能体有多火,关注雷科技的读者可能都知道了,我们之前就做过大量相关报道。而据现场介绍,李未可的零级智能体,支持群体智能,可以智能任意调用一个或者多个「智能体广场」里的智能体,也支持携程等第三方智能体。

具体到功能和体验,基于 WAKE-AI 大模型,李未可的 AI 眼镜当然也能回答天气、推荐穿搭、播报餐厅、地图导航、录音转写 / 摘要等等,并通过配套 APP 同步更多信息内容。但更重要的是,按照现场演示来看,用户提出问题后,零级智能体 ZeroAgent 会在理解之后拆分给不同的智能体进行调用、查询、回答。

不过现场有限的产品和时间,实际能体验到的其实不多,同时整体的软件方面的完成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现场人员也告诉雷科技,李未可 View 在照片拍摄方面还在调。不过硬件底子毕竟在,关键就在于算法了,这需要等到产品正式发货。

从顶峰的 5000 多家,但后来的一家独大,美团过去在团购市场的成功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史绕不开的一页。尽管环境不同,李未可似乎也在选择与美团当年相似的路径——避开厮杀,闷声发大财。

现场群访时,茹忆就表示,李未可之所以从骑行转向商务场景,一方面在于骑行很难发挥李未可自身的核心优势—— AI,而这一点却能在商务场景更大限度发挥。而另一方面则在于 AI 眼镜市场的火热,尤其是小米、华为以及字节跳动等大厂的进入。

米家智能音频眼镜 2,图 / 小米

雷科技在过去的报道也提到过,今天 AI 眼镜最有竞争力的两大阵营:一方是手机厂商凭借供应链、算法以及体量等优势,一方是 AR 眼镜厂商凭借智能眼镜的产品理解、技术复用以及初创公司的灵活应对。至于字节跳动以及小度(百度)等大模型公司的入局,想要做好硬件产品更不容易。

面对这样的竞争,李未可的选择是做大厂「不会去做的」,主打面向商务场景的 AI 眼镜,绕开「面向所有人的 AI 眼镜」这个最红海的「产品定位」,沉淀作为核心的 AI 能力,在寻求机会、等待市场环境变化。

所以从产品来看,李未可除了在续航和重量上非常看重,这次发布的新品也在聚焦翻译沟通、会议记录等需求。就像茹忆说的,做中企的「出海神器」。而在 AI 方面,李未可也选择了基于今天的开源模型生态自主训练大模型,开发首个眼镜上的智能体。

群访现场,图 / 雷科技

但这条路线是通往成功还是失败,最终还是需要时间来回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茹忆还在采访告诉雷科技等媒体,尽管今天推出的三款新品都是不带「显示能力」的 AI 眼镜,但实际上他们的 Meta Lens 产品线还会推出新品,目前的主要挑战在于很难把整机重量控制在他们的目标—— 40g 以下。不过,按照他的说法,预计未来一年内就能解决这个挑战,推出一款整体重量 40g 以下的光波导 AR+AI 眼镜。

这一点也不意外,从 Google、Meta 到 Rokid、雷鸟,AI 眼镜的长远目标甚至都不只是简单的显示,而是进化成我们理想中 AR 眼镜的样子。所以看 Rokid 和雷鸟,他们在推出 AI 眼镜产品的同时,也保留了 AR 眼镜或者说空间计算的产品线。现在看,李未可也在题中应有之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索尼 cmos ar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