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6 月 10 日,北京一家拍卖行以 108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了真人大小的 Labubu 玩偶,创下该类 " 藏品玩偶 " 价格新纪录。而在网络二手平台上,Labubu 各个系列的玩偶也不断刷新着价格新高。不少原价几百元的产品,转手便升至万元以上。而这样的溢价率,在世界各地上演。
采访中,有人已投资回本,也有人正为高价观望徘徊。有投资者面对价格暴增的 Labubu 绷紧神经: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受益者还是最后一个接棒人?
从中国到东南亚再到欧美
Labubu成全球 " 顶流 "
Labubu,诞生于中国香港插画师龙家升笔下,原型来自其创作的《精灵三部曲》中捣蛋鬼形象。2015 年,龙家升被潮玩品牌 " 泡泡玛特 " 签约,带着 " 精灵天团 "IP 加入潮玩市场。2018 年前后,这个有着一对竖耳、九颗尖牙、外表邪魅的森林精灵形象玩偶,通过泡泡玛特盲盒试水,以 59 元的定价悄然登场。
在资深潮玩爱好者七月 ( 化名 ) 的记忆里,Labubu 自 2018 年首次发售后,便在国内潮玩界备受欢迎。公开资料显示,2019 年,Labubu" 山椒鱼 " 隐藏款的二手价已破万元;2021 年发售的 " 草莓脆饼 " 款也被炒至 3000 元左右,甚至出现黄牛包机抢购限量款的疯狂举动。
Labubu 一路火到海外市场,尤其在 2024 年进军东南亚市场后,迎来了第一次流量顶峰。在泰国,Labubu 主题店亮相时,首日营业额突破千万人民币。而 Labubu 玩偶更是被泰国旅游局颁发 " 神奇泰国体验官 " 称号,成为泰国官方首次为潮玩 IP 形象授予高级别荣誉的典型。
Labubu 在东南亚市场的知名度骤升,也随之拉动泡泡玛特海外业务的营收暴涨。数据显示,2024 年全年,Labubu 系列为泡泡玛特贡献超 30 亿元营收,助力公司市值破 2000 亿元,成为潮玩行业先锋。
但 Labubu 的流量仍未登顶,直到今年三、四月 Labubu 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面向欧美市场发售,这才掀起全球抢购热潮,不仅国内门店人气火爆,欧美市场也同样大排长龙。身在意大利米兰的小陈告诉记者,就在上周,米兰一家泡泡玛特店凌晨便有当地人排队等着购买,且店内除 Labubu 可乐联名款可购买多个外,其他产品均每人每次限购一个。
" 我也是排了 3 个多小时才进店买到一个,现场还有当地电视台来直播报道,后来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了,米兰警察也来了。" 小陈表示,有人买到后,出门直接以溢价 2 倍的价格转手卖出。
"108 万天价 Labubu" 早期拥有者
5 年前花五位数购入,现在太疯狂了
6 月 10 日,永乐 2025 春季拍卖会上,一个薄荷色初代 Labubu 被拍出 108 万元,一个棕色初代 Labubu 被拍出 82 万元,让人感受到投资市场对 Labubu 藏品的巨大热情。
红星资本局联系到了这两个 " 天价 "Labubu 的早期拥有者,和一位 Labubu 收藏者。
薄荷色 Labubu 早期拥有者:
2020 年以五位数入手
"5 年了,曾经的小宝贝已经变成火遍全球的大宝贝了。" 在薄荷色初代 Labubu 被拍出 108 万元后,博主 " 宁静致远 " 晒出了和该款 Labubu 曾经的合照。他告诉红星资本局,薄荷色 Labubu 和棕色 Labubu 都是他于 2020 年购入的。薄荷色当时花了五位数,他不太记得什么时候卖的,可能是 2021 年。" 宁静致远 " 表示:" 我很久没玩了,不太了解现状什么情况了,确实挺疯狂。"
红星资本局在 " 宁静致远 " 的社交账号上看到,2020 年 5 月 19 日,他曾发文记录购买薄荷色 Labubu,表示 " 在娃友心仪的帮助下联系到这家龙家升曾经合作的店,最后在我的狂轰滥炸下拿下你。"
有人收藏 400 只 Labubu:
它的 " 不完美 " 让我产生共鸣
博主 " 鱼腩理想家 " 是一位软装从业者,目前收藏了近 400 只 Labubu。" 鱼腩理想家 " 告诉红星资本局,他从 2019 年开始收藏 Labubu,他很喜欢 Labubu 的造型,怪诞中带着萌感," 它的‘不完美’让我与之产生共鸣 "。
"Labubu 三勿 ( 《三博士 Labubu 系列:勿听、勿视、勿言》 ) 我是以原价 1.5 万元收到的,是我最喜欢的一组。"6 月 10 日,在永乐春拍上,该系列作品落槌价 51 万元。若以此估算," 鱼腩理想家 " 这件藏品价值已经上涨 34 倍。不过," 鱼腩理想家 " 很少出售藏品,他认为,持有这些藏品可以与不同时空的自己对话:" 它们在我看来就不是一串串金融数字,而是我的 18 岁、25 岁、29 岁 …… 一直延续下去。"
初代 Labubu 为何溢价如此之高?" 鱼腩理想家 " 表示,早期产品的设计理念与艺术家原版吻合度较高,所以在圈内认可度较高。"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选到符合你审美的娃,而不是二级市场的炒作与跌涨。"
Labubu 接棒者
有人已投资回本,有人正观望徘徊
资深潮玩爱好者七月 ( 化名 ) ,至今已买入 50 多个 Labubu 形象玩偶,累计花费 2 万元以上。但在七月看来,这 2 万元并非花销而是投资,且早已回本并有盈余。
七月算得上最早入坑的一批人。在 Labubu 玩偶 IP 尚未大火的 2019 年,她逛街时偶然购入一款 " 森林音乐会 " 系列盲盒。此后,因被 Labubu 丑萌形象所吸引,开启了囤货模式,先后购入 19 款 Labubu 大娃和几十款不同系列的盲盒。
" 现在基本不可能在线下门店原价买到 Labubu 了,想要的款式只能通过二手平台加价买。" 今年 4 月,七月刚通过二手平台,以 2600 元的价格购买了原价 599 元的 " 情人节系列 "Labubu 玩偶。这也是她所购买的价格最高、溢价最高的 Labubu。
不过,这 2000 元的溢价已然回本。仅两个月过去,七月所购买的 " 情人节系列 ",二手市场上已涨价到 5000 元以上。
实际上,七月花在购买 Labubu 上的 2 万元至今早已回本。按当下二手市场行情,她所拥有的 Labubu 玩偶若全部转手成功,她能赚 2 万元左右。
与七月不同,另一名潮玩爱好者小唐则更多将 Labubu 玩偶视作一场生意。在她的手机线上泡泡玛特商场里,几乎添加了所有 Labubu 玩偶的到货提醒,她相信当下任何一款产品如果能原价买到都能加价卖出。
但小唐也会 " 赌娃 ",本周二才刚以 2980 元的价格将 Labubu 系列之 Zimomo" 大天使 " 收入囊中,尽管这款白色大玩偶原价只要 1299 元,但小唐坚信未来它能突破 4000 元大关。
至今,小唐仍在不断寻找溢价合适的 Labubu 准备下手。" 二手平台出现最多的、被询问最多的、和潮牌联名的,也就是下一个最可能涨价的。" 小唐如是向记者解释。
" 不加钱就买不到 ",是小唐和七月对当下 Labubu 火爆市场的形容。记者在成都某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发现,除某款盲盒在售外,店内展示的所有相关产品均为无货状态。当记者表示希望能买到时,店员也只能让记者添加微信等待到货提醒。而在泡泡玛特线上商城,无论是盲盒还是大玩偶,相关产品几乎都为缺货状态。
" 原价买到就是赚到。但如果原价买不到,就得考虑溢价买能不能回本的问题。" 这是小唐和七月正面临的问题。小唐向记者透露,自己目前正在挑选一款 Labubu 和 VANS 的联名玩偶,但这款原价 599 元的玩偶已涨价到 27000 元左右,增长 44 倍。未来价格是否还会攀升?小唐心里也犯嘀咕。
有人获利,就有人亏损。一名网络主播 5 月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自己收藏泡泡玛特的故事。她表示,自己加价购买的一些隐藏款,至今二手市场已经半价不到,一些老款盲盒已从购入时的 69 元跌至 10 元不到。
Labubu 的火爆
在于它能为特定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
Labubu,这个长着九颗牙齿、异色瞳孔的精灵形象,现在已然成为泡泡玛特旗下火热的 IP,席卷潮玩市场,更是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被炒出天价。
和很多价格水涨船高的潮玩产品一样,Labubu 能够火爆出圈,当然离不开营销层面的因素。泡泡玛特的盲盒模式,让人产生未知的惊喜体验;限量发售的饥饿营销策略,制造出稀缺性,使产品在市场上愈发珍贵。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传播加持,包括贝克汉姆、蕾哈娜等一众顶流明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购得的 Labubu 产品,进一步扩展了 Labubu 的影响力。
走红的为什么是 Labubu 而不是其他的 IP,这本身也说明,这款搪胶毛绒产品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
首先是 Labubu 的设计。到底丑不丑,在网络上恐怕很难达成一个共识。觉得丑的人殊难理解这一场追捧所为何来,但喜欢的人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客观而言,Labubu 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美感标准,夸张的表情、不规则的脸型、尖锐的牙齿,用主流审美的眼光审视,它甚至有些怪异和丑陋。
但恰恰是这种不规整的 " 丑萌 " 特质,让它在精致、完美的潮玩产品面前,显得格外反差和突出。某种程度上,这正好契合了年轻人对 " 真实 " 的追求,也映射出他们内在的情绪需求:一种对主流审美的拒绝甚至叛离。
Labubu 的出圈,某种程度上说明,美与丑没有绝对标准,也可以被重新定义。当它成为年轻人的 " 社交货币 ",年轻人抢购这样一种非主流审美的 " 丑萌 " 玩偶,恰恰说明,他们正在尝试打破既有的审美框架,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表达。
有人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台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抢 "。话糙理不糙。
在充满压力的社会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诸多规则束缚,但敢于整顿职场的他们,显然不会甘心沉默于庸常。在追求个性化表达、反抗刻板规范的过程中,不完美甚至丑萌的 Labubu,就正好成为一个对抗现实压力的情绪出口,可以提供精神上的慰藉。说到底,Labubu 的火爆在于,它能为特定的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
不过,在它成为一种社交 " 硬通货 " 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警惕随之而来的消费陷阱和乱象。比如,饥饿营销若是用力过猛,是否会导致价格泡沫?二级市场的囤积炒作,是否存在 " 爆雷 " 风险?
年轻人喜爱 Labubu,无可厚非,但一旦出现价格泡沫,潜在的商业风险便不容忽视。对此,相关方面需要做好市场监管工作。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