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 "90 后 " 创立的科技公司登陆科创板。
6 月 11 日,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成为 2025 年科创板首家注册通过企业。此次发售 4100 万股,发行价为 47.27 元,募资总额为 19.38 亿元。开盘价为 182 元,较发行价上涨 285%;收盘价为 177 元,较发行价上涨 274%,公司市值突破 700 亿元。
截至完稿前,影石收盘价为 170.24 元,低于 6 月 11 日的 177 元,但依旧远高于发行价,总市值从刚开盘的 709.77 亿元,跌落至 682.66 亿元。作为对比,GoPro 的总市值仅为 1.33 亿美元,换算下来约 9.54 亿元人民币。
(图片来自富途牛牛)
说来有些曲折,影石创新最早是在 2020 年 7 月提交上市申请,2021 年 9 月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2022 年 1 月进入 " 提交注册 " 状态,但因为财务资料过期等原因,上市进程停滞。直到 2024 年的最后一天,影石创新重新提交财务资料,2025 年 2 月 27 日才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 IPO 注册。
据说,影石这一次 IPO 募资,意在建设智能影像生产基地和建设深圳研发中心,用于提高自主生产能力,加强 AI 影像、机器人视觉等前沿科技的技术储备。走上 IPO 的影石创新,的确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至少在资金层面得到了外部支持,很多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创新 / 研发工作就能够提上日程,甚至是加快。不妨趁着这次 IPO,我们回顾一下影石的创业历程,再从中窥探影石的未来。
影石创新的故事,还得从一位 "90 后 " 开始说起。
影石创新的创始人刘靖康于 1991 年出生,在创造影石之前,他就曾带领团队打造了一个叫 " 名校直播 " 的 App,目的是让更多没来到现场的同学看到学校的讲座活动。
2014 年,他偶然看到一段通过多相机拍摄和复杂软件处理生成的 360° 视频,当时刘靖康就认定,360° 视频内容是影像的未来,随后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全景相机的方向得到了许多资本的看好,2014 年 5 月,刘靖康还在读大四的时候就获得了 IDG 资本和创业邦天使基金 100 万美元天使轮投资。在随后的创业过程里,启明创投、迅雷、苏宁等均投资了影石。
2015 年初,刘靖康带领着团队打造了第一代 Insta360 全景相机,并于同年 7 月份在深圳正式成立影石创新。至于为什么将公司定在深圳,有说法称是供应链更成熟,人才的缺口也更容易被填补。最初影石并不认为在国内搞价格竞争会有多大的优势,于是将海外市场作为第一个发力点。
全球运动相机市场,不用多说,GoPro 相机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这就是影石当时要挑战的目标。2016 年,影石推出了第一款消费级全景相机 Nano,凭借能够外接苹果 iPhone、即插即拍和即时社交分享的特点,这款产品在当年德国 IFA 展会上吸引了众多经销商的关注,上市首月的销量约 2 万台,登顶亚马逊运动相机新品榜。
(图片来自影石)
比起当时的 GoPro,用户普遍认为,影石 Nano 支持全景拍摄,体积小,而且还可以借用 iPhone 的计算性能,做到更快速的边拍摄边拼接,还首创可以通过后期裁切获得 " 隐形自拍杆 " 的效果。同期的 GoPro 不支持触控屏操作,依赖机身算力处理,虽说专业性很强,但在市场看来只适合创作,不适合日常使用。
当然,彼时的影石 Nano 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画质有所欠缺,专业性比较弱,而且只支持 iPhone 的 Lightning 接口,对安卓手机用户不友好。
2018 年,建立在 Nano 的优势之上,影石又推出了迭代款 Nano S,升级了拍摄能力,还增加了全景视频通话等功能,重量更轻,还增加了 Micro USB 接口,可以连接更多设备。
就这样,影石就靠着 " 全景拍摄 " 奠定了其在消费级运动相机领域的地位。再后来,2021 年,影石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 41%,成为世界第一。而且借助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影石的运动相机获得了更多的曝光。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上个月一位叫 " 六哥(网名)" 在祁连山飞行时被上升气流抬升至 8598 米高空。更有意思的是,当时记录下这一段画面的,正好就是影石的相机,又狠狠地打了一次 " 广告 "。
影石对自己的销量多有信心?他们在招股书当中引用了 Frost&Sullivan 的数据来证明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即 " 全景相机第一,运动相机第二 "。2013 年 -2023 年,影石的营收从 13.3 亿元增至 36.4 亿元,成绩相当亮眼。
意外的是,根据影石披露,这家公司的运动相机销量在 2024 年上半年超过了 GoPro 成为全球第一。
只能说刘靖康的眼光不一般,全景相机越来越火,影石先打海外市场的策略也很成功。再加上,影石的产品更多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价格也不高,亲民属性可谓拉满,销量高也是意料之中。
时至今日,影石依旧在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两个品类活跃,还借助自身技术积累,尝试在 VR 拍摄和商业拍摄解决方案上寻找突破。
在全景相机这块大获成功之后,影石并没有着急做全品类扩张。根据影石的中国官网,这家公司一直保持运动相机 + 全景相机两条主要产品线为主,Insta360 X 系列是旗舰级全景相机,而 Insta360 Ace 和 Insta360 Go 则是运动广角相机。
当年让影石名声大噪的 Nano 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 Insta360 X 系列。它的外观设计和当年的 Nano 有不少相似之处,长条造型、全景拍摄 ...... 不同的是,Insta360 X 系列已经用上了规格更高的传感器、更专业的图像处理器、更大的屏幕和更便捷的交互,以及面向计算摄影时代的 AI 芯片。
借由全景这个特性,影石开发了独家的全景图像采集拼接技术和 FlowState 防抖科技,用自研算法和画面拼接的优势实现了标杆级别的防抖。
不变的是,影石在消费级全景相机和运动相机,依旧照顾普通消费者,做到尽可能低的创作门槛;变的是,影石转为用 AI 计算的方式,去满足普通创作者的声音。
说起 AI 计算,以影石首创的隐藏自拍杆技术为例,以往隐藏自拍杆需要通过用户后期裁切实现,如今可以借助 AI 算法对画面分析和处理,自动识别自拍杆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形状,并实时去除。以及,AI 算法还能够在夜间拍摄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动态范围,甚至还能够帮你生成一段剪辑。
对于 Insta360 X5,雷科技此前进行过深度体验,详情可以看我们的体验内容。总结下来就是,这就是当下全景相机的 " 天花板 ",可以说人工智能时代,AI 成就了影石,这些都是影石站上科创板的底气。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虽说影石靠着全景相机独步天下,但全景相机既是机遇,也有挑战,影石曾经的老对手 GoPro 自然不会就这么放过全景相机这个品类,2017 年 9 月,这家公司就拿出了第一款全景相机 GoPro Fusion,2019 年又发布了 GoPro Max 360° 全景相机。
运动相机领域和 GoPro、影石三分天下的大疆,近期也有不少关于首款全景相机的消息曝光,将会命名 "OSMO360",配备 1950 毫安时电池和前后两颗鱼眼镜头,还有一块正方形大屏。
其实,在 2024 年发布的大疆 Action4 当中,新增的 360° 全景模式,可以看作是直接入侵影石核心领域的一种功能,难免会给影石造成压力。
(图片来自大疆)
一家号称 " 追觅系 " 新公司的光子跃迁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也完成了数亿元天使轮融资,资金用于深化 AI 影像算法研发和全球化市场布局,首款全新形态的 " 运动相机 " 将于下半年发布,防抖会是核心卖点,但目前并不清楚是否全景相机。
可见,尽管影石的全景相机有高达 67.2% 的全球市场份额(2023 年数据),但更多行业巨头看上了这块 " 宝地 ",目前已经是强敌环伺,维持行业话语权,影石显然不会像以前那样轻松。
全景相机的行业竞争核心从以往的堆硬件,转向 AI、软件生态等维度,影石作为先行者仍有相当的领先幅度,但要保持这种优势,需要不断为 AI 算法和 AI 应用打基础,如开发更一站式的 AI 后期工作流,更适应这个人均 " 博主 " 的时代。
而在生态上,除了已经做到第一的全景相机和第二的运动相机,影石已经在 B 端做出探索,比如 Pro 系列,TITAN 系列用于 VR 街景、警务等场景,更遥远的远程医疗、电商直播、机器人视觉等,也将会是影石的机遇。
回到影石登陆科创板上,不难看出,影石还是想为 AI 计算摄影、机器人视觉等影像领域做更长远的储备。这一步,也相当于影石在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行业地位,行业也认可了影石的技术价值。
影石的上市也是资本对全景相机、智能影像等领域的支持态度,更有利于中国品牌在行业中建立主导地位。
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影石接下来无论是提升高端产品自主生产能力,解决外协厂商的瓶颈(影石的消费级产品仍通过代工完成,2024 年,影石创新营业成本构成中,外协加工占 11.17%),或者是进一步深化 AI、空间拍摄 / 显示等前沿技术研发,也不需要再畏手畏脚。当然,有更强资金支持的影石,还有能力将 " 大手 " 伸到更多的新兴市场里。
因为,全景相机以及 AI 计算就是影石的技术壁垒,基于 AI 和视觉两种技术的融合,未来的影石,说不定还有更多跨界的可能,包含但不限于智能影像机器人、无人机等,和全景相机协同应用,又是一种可期的产品生态。这一切,对于一家 "90 后 " 公司,都是很难想象的。
都说 " 大疆之后深圳再无创新 ",这句话大概会随着影石的上市而消散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