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 石恩泽 孙昀 深圳报道
本月,34 岁的刘靖康——影石创新创始人——穿着企业标志性的黑色文化衫以全景相机代锤敲响了上市锣声。
同一时间,距深圳 1300 公里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拓竹科技的 3D 打印机正在展示航天级零件的精确打印。今年前 5 月,深圳 3D 打印机出口增速达到 43.5%。
在波士顿马拉松赛道,韶音科技的骨传导耳机成为半数跑者的标配。近年,韶音一直稳定保持中国开放式耳机市场销售额第一的成绩。
南方财经记者发现,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正在诞生以影石创新、韶音科技、拓竹科技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创新企业。我们称之为深圳智能硬件 " 三剑客 "。
影石创新、韶音科技、拓竹科技三家公司,均以年均超 50% 的毛利率和全球市占率榜首的地位,颠覆了世界对中国制造 " 低价内卷 " 的刻板印象。
而其代表的中国智能硬件制造产业,正以技术定价权、产业链治理权、全球品牌权的核心能力,改写全球智能硬件的市场规则。
经济学家伯杰提出的 " 产业公地 " 概念,在深圳已经演化为半径 50 公里的超级协同网络。
2015 年,影石从长三角迁至深圳的抉择,本质就是对硬件创新密度的投票:光学模组遭遇量产瓶颈,能在最快时间内完成方案验证。
当时影石全景相机研发面临光学模组量产难题,而深圳供应链给出了解决方案:18 个月完成从图纸到量产。作为全球电子产业风向标,深圳拥有立讯精密等 " 果链 " 企业,他们的崛起也助力了影石的成长。
无独有偶,韶音科技三位创始人都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三人毕业后在企业闯荡一番后,决心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开展人生下一阶段的事业。
成立之初,韶音科技定位做专业领域对讲机的贴牌代加工。当三人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声学产业集群逐步成型,便打算做一款颠覆传统运动耳机的产品。经过 10 余年的奋斗,如今韶音用骨传导重写声学规则。
" 大疆系 " 出身的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也深知供应链效率决定创新生死。
拓竹自研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带动深圳 40 家配套企业协同技改:上午设计图纸,下午样品送达产线。这种 " 硬件当日达 " 生态,支撑拓竹旗舰机 X1 以行业平均 5 倍的打印速度,横扫全球市场,2024 年登顶全球销售额榜首。
三家看似赛道迥异的公司,共同诠释了深圳创新的硬核逻辑——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用原创技术定义行业标准,将 " 小众技术 " 转化为 " 大众需求 "。
韶音的突围诠释了 " 需求阶梯理论 " 的精髓。
此前,传统声学企业聚焦音质参数内卷时,其捕捉到运动场景的 " 安全听觉真空 " 通过医学骨传导技术与漏音消除算法,将频响扩展至 20Hz-20kHz,重量降至 30g,并借全球马拉松赛事构建 " 场景认知锚点 "。
这一发现,使得专业医疗设备蜕变为大众消费爆品,开辟 200 亿级新市场。
拓竹的 " 降维打击 " 逻辑改变了传统 3D 打印企业困于 " 专业设备家用化失灵 " 的局面。
拓竹用 " 工业级技术下沉 " 破局:43 个传感器实现全自动校准,良品率从 70% 跃至 98%;16 色混打技术搭配 AI 实时质检,让消费级设备达到航天制造标准。这种 " 性能过剩式创新 " 形成碾压优势,使拓竹入门机型价格仅同业 1/3,却以 300% 性能差颠覆行业。
影石的颠覆性,体现在重构影像 " 叙事权 "。
更早之前,GoPro 沉迷于极限运动场景时,影石用 AI 剪辑、自拍杆隐身、全景声场技术,将专业影像制作权赋予普通用户。其产品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成为 " 数字叙事基础设施 "。其 2024 年全球用户用影石设备生成的内容日均播放量超 10 亿次,构建起 " 硬件 - 内容 - 社交 " 的飞轮效应。
三家企业的成功同时改变了中国制造的价值叙事逻辑,价格不再是唯一因素," 用户剩余创造 " 成为重要的价值锚点,韶音给跑者安全的聆听自由,拓竹赋予普通人制造权,影石让每个人成为生活的导演。
这种根植于人的本质需求,成为了企业穿越周期的密码。
" 先在海外开花,再回国内结果 " ——这是三剑客的共同路径,也共同颠覆了 " 中国市场辐射全球 " 的传统路径。
在营收结构上,影石 2024 年营收 55.74 亿,其中海外市场贡献 68%。拓竹和韶音尚未上市,但有报道称,韶音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重高达 70%。拓竹科技更是以海外市场为主,并成立了自己的独立站,重点面向欧美主流国家,特别是美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市场。这些都凸显出深圳制造在海外大放光彩。
而这也与深圳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有关。早期三家公司都是以海外众筹的方式来募集第一桶金,拓竹首款产品通过 Kickstarter 众筹获 1200 万美元,影石在 Indiegogo 创全景相机众筹纪录,韶音借亚马逊渠道打入 47 国运动市场。
它们严格遵循 " 先发达市场验证,再新兴市场复制 " 路径。这种路径依赖形成天然的品质过滤器,以征服欧美苛刻消费者为原点,快速在全球复制。
目前,三家企业也正在加深其 " 全球化 " 色彩。影石在洛杉矶设立好莱坞工作室,聘请艾美奖团队开发剪辑模板;拓竹在斯图加特组建工程师社群,吸收德国汽车制造精度文化;韶音与波士顿运动医学中心联合研发。这种 " 全球智慧本地化 " 策略,也让他们的兼具深圳效率与欧美专业基因,形成文化包容性壁垒。
如今,三家企业验证的 " 硬科技 - 深生态 - 全球场 " 三角模型,正在更广阔领域复制,亦正如拓竹创始人陶冶所言:" 真正的创新者从不走别人铺好的路。我们打造工具以赋能全球创客 "。
(作者:石恩泽 , 孙昀 编辑:孙超逸)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