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低碳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更加 " 适配 "?
2023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就向教育部提出,建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他表示,就全球范围来看,我们还没有一个碳中和相关的专业或者学科。比如我们已经是年产 3000 万辆汽车的一个汽车大国,要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少,一直到最后是零碳材料,这个过程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其中。
数据显示,我国 " 十四五 " 期间," 双碳 " 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万人,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
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研究员汪水泽称,原来我们更多的学科设置,可能只关注单工序的、单点的(低碳)问题,现在更需要从整个流程工业的大系统观念,来考虑整个低碳问题。
从今年 9 月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将开设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以 " 低碳设计、绿色制造、循环再生 " 为主线,不仅关注冶金、水泥等高耗能流程工业的工艺改进,也聚焦材料创新、循环经济领域的关键技术。
除了技术人才缺口大," 双碳 " 领域对于管理、咨询等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咨询部低碳项目负责人张光明告诉记者,绝大多数在企业中从事碳管理的人员,都是从环保、能源等领域转行过来的,对最新标准、市场交易机制、减碳技术和趋势都了解不足。
来源 央视财经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