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1 日,第七部《康养蓝皮书》发布会将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举行。
本次发布会和系列活动的开展,将对外展示水城区的康养资源和优势,进一步推动水城区乃至六盘水市的康养产业要素聚集,带动更多外部投资进入,帮助区域资产的可持续盘活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康养蓝皮书》自 2017 年起开始连续对外发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因对康养领域的研究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被誉为 " 康养风向标 "。
第七部《康养蓝皮书》选择在水城区发布,绝非偶然。
" 选择水城,旨在证明资源枯竭型的老工业城市以康养为突破方向的可行性。"《康养蓝皮书》主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指出," 水城区这种以康养业态盘活低效闲置资产的模式值得推广和学习。"
水城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是六盘水市的核心区域,是三线建设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因为三线建设,这里实现了从小县城到工业重镇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水城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锚定 " 养业宝地、养生胜地、养民乐地、养才高地、养心净地 "" 五养五地 " 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自然景观旅游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山地运动休闲区、高端养生住宅区、特色美食品味区、老年群体疗养区、少儿群体游乐区等 " 七区融合 " 的康养目的地,全面构建 " 江上养眼、岸上养胃、林中养肺、山上养神、园中养老 " 的立体康养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康养产业与康养事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 " 水城模式 "。
念好 " 谋 " 字诀,织就康养 " 一张网 "
水城区聘请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编制《康养水城发展规划(2023-203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针对银发、亚健康、女性、青少年、婴幼儿等五类人群,以满足 " 衣、食、住、医、养、教、体、游、娱 " 全过程需求的康养农业、健康养老、医疗保健、康养旅游、康养文化、体育运动六大产业为主题,规划设计 26 类项目业态 156 个子项目,分前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有序实施,进一步优化康养产业结构。
依托独特的凉爽气候,水城区深挖丰富多样的康养资源潜力,构建起 " 一核五地多点 " 的康养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 ",即将双水中心城区打造成为集健康、养老、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康养产业集聚区;" 五地 ",以野玉海、百车河等五大康养基地康养资源条件为抓手,重点打造森林康养、运动休闲、温泉康养、茶文旅康养、田园康养等多个主题鲜明的康养重点基地,实现 " 康养 +" 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水城区还成立了区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六盘水市水城区康养事业发展中心,负责制定全区康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实施路径,统筹整合医疗、养老、健康、农业、中医药、旅游、文化和体育等相关产业资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念好 " 动 " 字诀,串起康养 " 一条链 "
聚焦文旅融合,做靓文旅康养文章。围绕 " 吃、住、行、游、购、娱、养 " 等多元应用场景,水城区将山地温泉、红色资源、休闲民宿、三线文化、水城农民画等资源优势纳入全区文旅康养 " 一盘棋 ",整体实施、重点突破、协同配合,丰富产品供给,突出业态融合,不断增强文旅康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穿透力和综合带动力。
截至目前,全区接待游客 826.57 万人次,同比增长 18.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75.79 亿元,同比增长 8.92%;过夜游客 31.88 万人次,同比增长 7.35%。文旅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 1 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2 个,推出康养游、银发游等精品旅游路线 4 条," 康养水城 " 的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
聚焦医养结合,做优健康养老文章。水城区紧盯全龄段人群医养结合需求,打造一批自主创新、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优质医养服务品牌,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康养服务有效衔接,推动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建成省级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单位 1 个、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单位 7 家、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单位 2 家,1 家医疗机构被省卫生健康委命名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0 家基层医疗机构被省卫生健康委命名老年友善基层医疗机构,建成并投入使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 22 个,逐步形成了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康养水城 " 的幸福指数更有 " 质感 "。
聚焦特色农业,做精生态康养文章。水城区坚持走 " 小而精 "" 小而美 "" 小而特 " 的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持续打造生态康养农业生产基地,加快推动健康农业与养生农业深度融合,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2022 年,水城区被成功纳入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截至目前,推动 3.5 万亩猕猴桃、5.5 万亩刺梨、1.2 万亩茶叶产业提质增效,种植食用菌 0.6 万亩、中草药材 2.3 万亩、烤烟 2.98 万亩,管护精品水果 15.73 万亩。因地制宜打造 " 水城三锅 " 体验基地 1 处,具有水城山地特色的康养农业产业体系已初步构建。
聚焦绿色发展,做好林业康养文章。水城区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 " 颜值 "、做大金山银山的 " 价值 ",努力打造全省 " 两山 " 理论的生动实践高地、绿色康养产业发展的 " 新标杆 "。
截至目前,水城区售出贵州省首批林业碳票,碳票变现超过 154 万元,实现 " 碳票 " 变 " 钞票 ",有效拓宽生态新产品价值实现和增值路径;成功申报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1 个,创建 " 森林乡镇 "10 个、" 森林村寨 "27 个、" 森林人家 "349 户,有力助推 " 森林乡村 " 向 " 康养型 " 乡村转变," 康养水城 " 的生态魅力更加凸显。
念好 " 实 " 字诀,下好康养 " 一盘棋 "
聚力打造融合发展 " 样板区 "。按照 " 因地制宜、业态相融 " 的思路,水城区加速推进康养全产业链集群建设,促进文化、旅游、农业、体育、养老、医疗、食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催生康养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使康养产业逐步成为带动全区国民经济转型发展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综合性支柱产业。
2024 年,《水城区康养产业发展路径探索》总结提炼的 " 六个坚持 " 模式,被成功收录《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的 " 经典案例 "。
深挖全域康养路径 " 最优解 "。水城区持续用好 " 四下基层 " 工作法,聚焦全区康养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淤点问题,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思路 " 破题 ",找出办法 " 破冰 ",拿出措施 " 破局 ",切实找准县域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水城区组织开展康养领域调研 30 余次,形成《水城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水城区构建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水城区依托 " 农民画乡 " 打造 " 中国画城 " 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调研报告、咨政文章 20 余篇。
培育壮大行业领域 " 领头雁 "。围绕产业链进行要素配置和平台建设,水城区加快推动辖区康养行业领域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全面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促进 " 康养 +" 多业态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康养旅居基地、森林康养基地、中医药养生体验基地、慢性病预防疗养基地、颐养社区和养老度假区,全力打造 " 要康养到水城 "" 到水城康养度假 " 的城市旅居品牌。2024 年,水城区成功入选 " 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 "" 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 " 名单。
从井下到林间,从挖煤到养生,水城完成了从 " 黑色经济 " 到 " 绿色产业 " 的华丽转身,书写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精彩范本。如今的水城,绿水青山令人赏心悦目,负氧离子清新宜人,三线文化深厚滋养,民风淳朴,绿色食品则滋养身心。
展望未来,水城区将抢抓政策机遇、主动谋划项目、积极招商引资,依托 " 夏避暑 "" 冬滑雪 " 两张靓丽 " 名片 ",跳出 " 凉 " 思考,做实 " 凉 " 产业,深入挖掘 " 中国凉都 · 康养水城 " 城市品牌的生态康养资源优势、健康要义、养生内涵,围绕 " 养眼 "" 养心 "" 养胃 "" 养生 " 四大主题,以 " 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滑雪 " 四季颐养为纽带,推动康养、医养、旅养、乐养等多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最佳康养旅居目的地,让康养产业成为社会民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康养蓝皮书》选择在水城发布,是 " 天时 "、是 " 地利 "、是 " 人和 "。
天时——国家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康养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地利——水城的气候、生态、文化资源无可替代;
人和——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形成可复制的 " 水城模式 "。
对水城而言,这次发布会,不仅是荣誉,也是对其未来成为 " 全国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 " 的期许,更是发展引擎,从品牌塑造、产业升级到经济转型,水城正以 " 康养 " 为支点,撬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张浩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