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pple Intelligence 饱受争议的当下,苹果的股东们率先向这家公司开出了第一枪。
6 月 21 日,据路透 · 社报道,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 AI 整合进语音助手 Siri 所需的时间,导致 iPhone 销量受到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
该诉讼已被旧金山联邦法院受理立案,包括公司 CEO 库克、CFO 凯文 · 帕雷克和前任 CFO 均被列为被告。
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国 " 企业问责制 " 的体系中,关于 " 误导性陈述 " 的相关指控一旦被找到证据,几乎再无上诉成功的可能。比如英伟达在 2018 年被股东起诉,称黄仁勋在当年虚假地描述了加密货币为 GPU 营收带来的增幅,在随后的 6 年中,英伟达曾多次上诉,但最终在去年被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上诉。
回到此次事件,苹果被股东集体上诉,可能都不需要去特意地搜集证据。
因为在去年的 WWDC 大会上,苹果软件高级副总裁克雷格 · 费德里吉就曾明确表示过," 更加智能的 Siri" 将在 iOS 18 的后续版本上推出,而直到今年 iOS 26 发布,这个存在于演示动画中的 Siri 仍然没有看到。
就连苹果官方,现在也无法给出 "Siri+Apple Intelligence" 的准确时间。在今年 3 月,苹果在官网中的 iPhone 营销页面上新增了一份免责声明,表示 " 我们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来实现部分功能,预计在未来一年内逐步推出 ",但并没有给出时间表。
而到了本月初举办的 WWDC 2025 上,Siri 仿佛成为了一个不曾存在的功能,连提都不愿意提。
不仅仅是 Siri,包括根据紧急程度排序的系统通知、Genmoji 等功能,现在来看也充满了匆忙上马的味道,较去年开发者大会演示的相距甚远。
要么是 " 半成品 ",要么干脆 " 跳票 ",苹果股东们的耐心在这一过程中被耗尽,并不难理解,唯一的问题是,Apple Intelligence 的功能延期,与 iPhone 销量下跌是否存在直接关系?
从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来看,的确如此。
以旧换新网站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47.6% 的 iPhone 用户认为 AI 是他们未来购买手机的决定因素,但截至去年 12 月,在体验过 Apple Intelligence 的用户中,有 73% 的人认为苹果的 AI 功能不是很有价值,甚至几乎没有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天,彭博 · 社的知名记者 Mark Gurman 也发布了一则爆料,如果把两则消息结合在一起看,则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Mark Gurman 撰文称,苹果公司正考虑收购 AI 初创企业 Perplexity AI,以补强公司在 AI 领域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并购负责人艾德里安 · 佩里卡已与服务部门主管及 AI 战略高层就此展开内部讨论。
说起 Perplexity,关注 AI 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家成立于 2022 年的公司,在 AI 搜索引擎上线的 3 个月后,其月独立访问量就突破 1000 万,在今年 5 月上线整个了多种 AI 生产力工具的 Perplexity Labs,这家公司的估值更是飙升到 140 亿美元。
如果苹果真的能将 Perplexity AI 纳入麾下,将一举打破此前收购 Beats 的纪录,成为苹果公司历史上最大一笔并购?
但这笔收购达成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前不久 Perplexity AI 的 CEO 斯里尼瓦斯曾明确表示过,今年公司的业务重心是正在开发的 "Comet 浏览器 ",并将其视为该公司成长的重要引擎。
结合 Perplexity 的生态位,不难理解这家公司开发 Comet 浏览器完全就是瞄着 Google 搜索和 Chrome 浏览器打的,在这样的背景下,Perplexity AI 没有任何理由将自身绑定在苹果生态之中。
另外,即便是苹果真的能完成这桩收购,但对于 Apple Intelligence 来说,意义也很有限。
一方面,虽然 Perplexity AI 会大幅提高 Apple Intelligence 在搜索上的能力,但目前用户需要的跑在端侧的 AI 不是一个 " 语音助手 ",或是聊天软件,而是一个能够帮助决策、并简化操作层级的 AI Agent,这需要将 AI 嵌入到 iOS 的底层当中
另一方面,从 iOS 生态来看,苹果恐怕不会对任何第三方大模型或应用 " 委以重任 ",尤其在涉及调用 API 接口的问题上。
因此,长期来看,无论是现在绑定的 Open AI,还是传言中的 Perplexity,在与 Apple Intelligence 的合作上,充其量也只能是个锦上添花的角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