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06-26
比直屏还轻薄!vivo X Fold5体验:真能做好苹果搭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预知和掌握的。

就像你让两年前的我来做个预测,当时的我肯定也猜不到自己会在这两年变成折叠屏的形状。

掐指算一下,从前年年初到现在,可能也就两年左右的时间,我却已经先后用上了十几台折叠屏手机。

这里面有横折的、有竖折的、有剑指全能旗舰的、有定位中端普及的,更不乏我自己掏钱购买的,甚至还有三折叠屏以及折叠电脑,绝对可以说是在短时间内把这类产品体验了个遍。

即便如此,过去这两年时间,我始终不认为大折叠手机能和常规的手机相提并论。

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款易于折叠携带的小屏平板电脑,如果我要出差办公时,带上大折叠手机确实会方便不少,但在日常出行的时候,我依然会选择更简单轻便的小米 15 作为主力机。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不少,高昂的售价我们暂且按下不表,相对常规手机普遍显得厚重许多的机身,以及为了实现减重而舍弃的核心配置所带来的体验下滑,都使得大折叠手机难以成为主力机。

要解决这个问题,厂商们需要做到的并不只是「轻便」,还要让设备更加全能。

而昨天晚上发布的 vivo X Fold5,就是蓝厂在这个思路下端出来的最新产品。

(图源:vivo)

机子嘛,我们提前拿到手了。经过近一周的主力机体验,小雷对这款产品也有了充分地了解。

问题来了,号称 " 更轻了,更强了 " 的 vivo X Fold5 究竟带来了怎样的体验,相较上一代做出了哪些改进,和同时期的折叠屏手机有多少不同,又是否留有遗憾?雷科技已第一时间拿到这部新机,以下是我们的体验报告。

如果说前几年算是折叠屏热潮正盛的时候,那么除了华为以外,今年和折叠屏有关的议论显然少了很多。

在我看来," 见怪不怪 " 只是议论的声音减少的一个理由,厂商们的热情渐消、同类产品的明显减少或许才是更关键的原因。

Find N Flip 和 X Flip 系列从去年开始便没了声音,Mix Fold 也已经暂时告一段落,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厂商们一边在疯狂吹捧折叠屏的 " 独创性 ",一边又在偷偷摸摸砍掉自家的旗舰产品呢 ?

在我看来," 不好用 " 可能是问题的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花大价钱买了一部折叠屏手机,忍受着超出直板机的重量和厚度,牺牲了旗舰影像能力和散热能力,得到的却是一台合上后不好用、展开也不方便的手机。

那么,怎么破局?

vivo 做了两件事儿。

首先,他们把 vivo X Fold5 做得更轻了,也更薄了。

实测 9.7mm 的折叠厚度,展开之后单边厚度仅有 4.55mm,比起前代产品又有明显改善。老实说,如果都算上镜头模组凸起,它比今年发布的 X200 Ultra 薄了不少,展开状态下,更是比最新款的 iPad Pro M4 13 英寸版本薄。

(图源:雷科技)

含膜 234g,不含膜 226g 的机身重量,也比很多超大杯要体面得多。

抛开枯燥的数据,实际上手的话,如果不是折起来后机身侧面存在的凹槽,我很难说出手持 vivo X Fold5 和一台常规直板旗舰的不同,甚至因为屏幕比例的原因,合上状态下的 vivo X Fold5 的机身宽度可能更接近于小屏旗舰,72.6mm 的机身宽度为舒适的握持手感立了大功。

(图源:雷科技)

点亮屏幕,vivo X Fold5 的外屏观感还蛮出彩的。

这块 6.53 英寸的外屏拥有 2748×1172 的分辨率,像素密度为 457PPI,支持 120Hz 刷新率和自适应高刷,峰值亮度可以达到 4500nit,基本可以媲美 vivo 自家 X200s 那块分辨率为 2800×1260 的 6.67 英寸屏幕。

翻到背面,我们这次拿到的配色名为 " 青松 "。

(图源:雷科技)

不同于官方宣传图里的翠绿,实际上手后,你会发现这个颜色其实更加深沉一些,在光影照射下甚至会有一种暗流涌动的感觉,更接近甲虫身上那种金属绿的光泽,正好切中了我的好球区。

顺着后盖往下看,还能发现 vivo 为了把机身做薄所付出的努力,Type-C 充电口的金属包边甚至要延伸到背板上了。

翻开机身,你会看到一块 8.03 英寸 OLED 内屏,分辨率为 2480×2200 分辨率,最高 120Hz 刷新率,峰值亮度可以达到 4500nit,整体参数和前代基本一致,自然也没有多少值得分析的参数。

折痕也是如此,有,但不显眼。

就像这样,在息屏时能看到转轴结构在屏幕中央留下的痕迹,但这其实不是坏事,屏幕的高透光率让我很难察觉到它并非绝对平整,而且如此设计也保障了多次开合后的寿命,让我在日常使用时可以更放心。

依旧是侧边指纹,算是为了机身做薄而必须做出的取舍。

实际测了一下,解锁速度真的很快,而且位置也和握持搭配得刚刚好,默认按下识别也避免了平时握持手机导致的误触,就是识别区较小,在开始录入时需要有更多的录入次数。

好在,这并不影响日常使用体验。

到这时,有的人可能就想问了。

" 可是单纯轻薄也不行啊,这两年的大折叠哪家不讲轻薄了,问题是用起来就怎么也不得劲。"

于是,vivo 做的第二件事儿——给 vivo X Fold5 找了个定位。

vivo 希望这款产品成为 " 苹果伴侣 "。

首先,只要在 iPhone 上下载 "vivo 互传 ",在双端登录同个 vivo 账号,我们就可以实现苹果设备、vivo 设备间实况照片、视频、文件的互传。

其次,作为首家打破与 iPhone 生态壁垒的手机厂商, vivo 甚至实现了电话、短信、通知的双机流转。

有的读者可能和我的同事一样,同时双持 iPhone 和安卓两种手机,但是谁也不会一直把两台手机握在手中,这就导致我们经常看到他人跑出去了,另一台手机来了电话或者验证码,然后响声折磨整个办公室的场景。

实测,在 vivo X Fold5 和 iPhone 完成 " 互联 " 后,我用手机拨打同事的 iPhone,vivo X Fold5 几乎能够做到无延迟响起,接听电话也没有什么 bug,甚至可以借助 vivo 实现 iPhone 上没有的电话标记、电话录音等功能。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用 TWS 耳机时接不了来自 iPhone 的流转电话,但这也算是 " 零的突破 " 了。

除了 iPhone,vivo X Fold5 也为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带来了全新的互联方式。

现在,当 AirPods 与 X Fold5 配对后,原子岛上可以自然地展示 AirPods Pro 的状态 & 动效,我们也能通过连接中心直接查看电量、切换空间音频,甚至能用 " 播放声音 " 实现设备查找,虽然暂不支持单耳查找和离线导航,但日常使用中的连接稳定性与功能完整性已接近原生体验。

再说一下 Apple Watch,如果你原本就是常戴 Apple Watch 的用户,那现在只要下载一个在手表端下载一个 vivo 健康,再通过手机扫码配对就能连上 vivo X Fold5,这也算安卓手机首次支持和 Apple Watch 连接。

连接成功后,不仅手表上记录的健康数据,如心率、睡眠、运动数据啥的,都能同步到 vivo 健康里,你甚至可以在 vivo X Fold5 的桌面小组件上查看手表的剩余电量,就像是 vivo/iQOO 自家的可穿戴设备那样。

就是目前这信息同步的速度,确实值得 vivo 斟酌一下如何去改善。

至于 Mac 的体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只要在 Mac 上面下载一个 "vivo 互传 " 并登录账号,然后将 vivo X Fold5 和 Mac 连接到同一个 WiFi,在手机端点击 "vivo 互传 ",即可自动识别同网络环境下的同账号设备并选择连接。

实测下来,基本还是那一套熟悉的跨设备功能,例如 Mac 端的 "vivo 互传 " 里会显示 vivo X Fold5 中存储的文件,在电脑上可直接访问手机 / 平板文件夹,原子笔记、相册、日历日程等数据也能在多端实时同步,甚至可以把手机画面投屏到 Mac 上。

然后,vivo 这次还加入了一个新功能,他们把平板上的扩展屏能力也带到了折叠屏上。

只要展开 X Fold5 的内屏,就可以与 Mac 互联成扩展屏,你可以在工作时随手打开一个专门的社交窗口,亦或者是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往这块扩展屏堆素材,Mac 的键鼠也可以自由移动到这块扩展屏。

当然了,这里面的很多功能都是可以用第三方应用实现的,例如 localsend 可以实现文件无缝传输、to desk 可以让任意安卓手机成为扩展屏。

但是在我看来,从 Apple Watch、AirPods 的无缝连接,到 iPhone 信息流和 Mac 协同办公,vivo X Fold5 确实是有用心在做这一套跨生态互联的,有没有真正打破安卓与苹果设备间的壁垒还不好说,但至少做到了让果粉换折叠屏不再有生态断层的困扰。

对于经常使用苹果的用户来说,确实还蛮受用的。

既然是旗舰大折叠,那么 vivo X Fold5 自然要用上最新的旗舰处理器——

真的是这样吗?

除了某些方面的考量,vivo X Fold5 配备了骁龙 8 Gen3

这颗处理器嘛,想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4nm 制程工艺,1+5+2 的组合布局,1*3.3GHz Prime 超大核 +5*3.2GHz Performance 大核 +2*2.3GHz Efficiency 小核组成,GPU 则是 Adreno 750。

别看芯片不算新,安兔兔可是跑出了 204W,和友商的骁龙 8 至尊版在伯仲之间。

为了让大伙更好地了解这颗旗舰处理器在 vivo X Fold5 上的表现,我们选取了《王者荣耀》和《鸣潮》两款游戏进行测试。

其中,《王者荣耀》是一款热门 MOBA 手游,可以作为一系列轻度游戏的测试参考。

在最高画质 +120 帧预设的情况下,进行 1-2 盘排位对局,vivo X Fold5 最终跑出了 120FPS 的平均帧数,在游戏过程中完全不会感到任何掉帧的情况,整个体验下来流畅且丝滑,就是触控有些不够跟手。

至于《鸣潮》则不必多说,放在 2025 年,这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吃性能的一款热门手机游戏了。

在中画质 +60 帧预设的情况下,鸣潮跑图 + 战斗 15 分钟,平均帧数达到了 55FPS,在和日常 Boss 战斗时存在比较明显的掉帧,在高画质的情况下则只有 44FPS 了,而且机身温度会上升到一个很夸张的程度。

有趣的是,即便是在《英雄联盟手游》为友商适配了整整两年半后,vivo X Fold5 的内屏依然没有得到适配,游玩各种游戏的时候依然会导致只有角色占据整个画面中心的情况,只有二次元抽卡游戏的体验稍好一些。

幸好,对于买折叠屏的多数人群,游戏场景一般不是最重要的需求点,相比之下,大尺寸内屏携带的高效率和生产率更被重视

所有这次,蓝厂特地为 vivo X Fold5 带来了" 原子工作台 "

现在,你只需要从应用的右下角往屏幕内滑动,就可以自动进入原子工作台模式,此时除了正在使用的应用外,你还可以打开最多四个应用,并在应用之间进行无缝切换。

没错,就像苹果的 " 台前调度 " 那样。

实测下来,这个功能的完成度还是可以的,vivo X Fold5 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自动选择横屏或者竖屏模式进行显示,你可以在操作主要应用的同时监控多个窗口,也可以在窗口之间实现文件拖拽之类的简单联动,让跨端传输更便捷。

需要注意的是,我并不建议在原子工作台模式里打开负载比较高的游戏,实测原子窗在过热时会切换为静态预览图,游戏体验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影像方面,vivo 照例采用了熟悉的圆形模组设计。

主摄是熟悉的索尼 IMX921 传感器,vivo X200/X200s 的同款,拥有 1/1.56 英寸感光单元,单像素尺寸为 1.0μm,默认四合一输出 1250 万像素,看参数其实并不差,算是折叠屏里的一线水平。

搭配上蓝厂一以贯之的哈苏影调,在日间拍摄时,vivo X Fold5 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线,捕捉到丰富的细节和色彩,从而产生自然而不失真的色彩效果,最终成像效果既自然又具有真实感,给人一种干净、通透的感觉。

在夜间拍摄时,vivo X Fold5 也能给出符合定位的影像素质。

第一张图是我在上个周末偶然拍下的落日余晖,暖黄天空与暗部山峦、建筑形成对比;第二张图则是我在上个周末拍下的城市夜景,光影交错间,人群、建筑、水景融合,但是可以明显看出整体画面在暗部细节上存在不足。

长焦镜头是索尼 IMX882 传感器,50MP,1/2 英寸感光单元,F/2.57 光圈,支持光学防抖,默认四合一输出 1250 万像素,等效焦距为 70mm,相当于在主摄基础上实现了原生 3 倍光学变焦,并拥有长焦微距的能力。

在调用长焦镜头拍摄时,三倍光变的情况下,图像能够保持高清晰度,虽说整体色调要比主摄灰白一些,但是问题不大;需要注意夜间拍摄时,尽量避免使用超长焦镜头,画面观感一般。

最后,我试了一下 AI 长焦,可以看到算法痕迹还是挺明显的,宣传单下方的小子基本糊成一块,但是长焦镜头的基本素质还是很不错的。

续航方面,vivo X Fold5 配备了一块 6000mAh 蓝海电池,支持 80W 快速充电和 40W 无线充电。

作为一个无线充电的 " 忠实粉丝 ",个人对这套续航配置可以说是相当满意了。

按照惯例,以下是按照雷科技评测模板对 vivo X Fold5 体验的总结:

优点:

1、轻办公和互联体验升级;

2、6000mAh 电池,同级最大;

不足:

1、前代旗舰芯,温控较保守;

2、外放效果比较一般。

价格方面,12GB+256GB 定价 6999 元;12GB+512GB 定价 7999 元;16GB+512GB 定价 8499 元;16GB+1TB 定价 9499 元,7 月 2 日正式开售。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 vivo X Fold5,那便是" 好上加好 "

那些已经被 vivo X Fold3 系列充分验证的闪光点,诸如超薄机身设计、内外双 120Hz 屏幕、有线无线快速充电、蔡司加持的多焦段影像、更易用的折叠屏软件,这款迭代后的新机一个不漏地继承下来,并且做得更好。

你要说 vivo 做了多么伟大的壮举,那肯定不至于。

但我不得不说,vivo 确实给用户带来了一款更让人愿意当成日用手机去使用的大折叠屏产品。

至少在体验的这几天中,我确实是将 vivo X Fold5 作为主力手机带出门使用的,而不是因为重量限制在出门前选择放下,或是感叹一番软硬件的不成熟便束之高阁。

尽管因为在外操作空间受限,我在出行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用着外屏,但是 vivo X Fold5 并没有在这种情况下给我带来外屏操作的不适感,而每当我找到一个可以坐下来歇息一下的地方时,内屏带来的体验确实会让人心情舒畅。

在我看来,vivo X Fold5 很好地完成了作为一款轻薄全能的折叠屏手机的目标,维持了自家产品在外观设计、轻薄机身上的一贯水平,并对影像水平、系统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扩展,如果你想在近期购入一款折叠屏,或是希望给自己的苹果主力机添置一款 " 伴侣 ",这款产品绝对值得期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折叠屏 破局 华为 小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