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社 06-28
理想架构再度调整,汽车、AI协同共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导语

Introduction

这次架构调整与 AI 聚焦,是理想汽车即将在迈过千亿规模门槛后,对 " 如何成为一家伟大公司 " 这份时代答卷的关键落笔。

6 月 27 日,理想汽车发布全新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原 " 研发与供应群组 " 和 " 销售与服务群组 " 整合并入新成立的 " 智能汽车群组 ",对理想汽车智能汽车业务的战略到经营闭环负责;总裁马东辉将担任智能汽车群组的负责人,向董事长兼 CEO 李想汇报。李想仍将负责汽车业务相关的产品线、产品部、品牌、战略等团队,并将更多精力投入 AI(人工智能)领域。

此次调整涉及组织架构调整和李想未来工作部署两个方面,分别对应着理想一直以来的汽车线和李想近来一直强调的理想人工智能企业的定位。尽管关于后者只占据了很少的篇幅,但结合李想近两年内的发言和理想的系列举措,却能解读出大量信息。

调整组织架构,汽车业务做足战略储备

虽然前一天小米 YU7 刚刚上市,并公布了惊人的锁单数据,但理想汽车组织架构调整并非受此影响的心血来潮。

早在今年 2 月,理想汽车公司最高决策组织——战略管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了 " 智能汽车战略闭环管理方案 ",委员会授权总裁马东辉担任智能汽车战略负责人,为智能汽车领先战略的规划和落地负责。据了解,为了支持马东辉开展相关业务,马东辉接替李想,担任起 " 产供销联席会 " 主任。

上述职务之外,马东辉此前还直接领导 " 研发与供应群组 "。此次调整,可以看作马东辉职能扩大,将 " 销售与服务群组 " 也纳入领导体系,由他统管智能汽车的研供销服,不仅从决策层还从实体架构上,支撑起从战略到经营的闭环。而此前领导销售与服务工作的高级副总裁邹良军,调整后担任公司销服业务顾问。

对于此次调整,李想自己做了非常清晰的解读,他表示:" 为了承接理想汽车迈入千亿规模后对组织能力的新需求,支撑智能汽车业务从战略制定到执行落地,我们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了相应调整。智能汽车群组成立后,将通过研发、供应、销售、服务的端到端经营与深度协同,更有力地支撑面向用户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经营闭环,为理想汽车构筑面向下一个阶段的领先优势。马东辉作为理想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从理想 ONE、L 系列到 MEGA 全系车型产品的研发和交付,并成功构建了增程电动、高压纯电、智能空间和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先的技术平台,成为今天理想汽车智能汽车战略的坚实地基。"

由此可知,打通决策层的研供销服不仅是为了优化现阶段的销量、经营,也是理想为未来规划埋下的又一个伏笔。

了解理想的读者或许清楚,最近以来,理想在人事、组织、体系、服务上动作频繁。例如,此前,理想还对销售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推行了战区制度,并将原本 26 个战区合并成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采取精细化运营。而在 i 系列上市之际,理想也在着力扩大纯电补能网,目前,理想已经上线超 2500 座超充站。

密集的调整突显理想求变求进与时俱进的积极姿态之外,也从侧面反映出理想销售的压力。一季度,理想汽车交付超 9 万辆,但略低于市场预期,在此背景下,理想汽车将全年销售目标下调至 64 万辆,并提高了纯电车型的销售比重。

而在 6 月 27 日,发布全新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的同时,理想也与港交所发布公告,下调二季度交付量预期至 10.8 万辆。5 月,理想增程全系焕新,月销量也超过 4 万辆,但从 6 月前几周的销售数据来看,面对问界、领克、腾势等品牌,理想焕新带来的势能未能在 6 月有效释放,增程端的承压持续增加。而对于下半年即将上市的理想 i8、理想 i6 而言,小米、特斯拉都是不容小觑的对手。此次调整,也再度透露出理想革新的决心,通过变阵,为即将面临的硬仗做好准备。

李想言行合一,更多精力聚焦 AI

此次新成立的 " 智能汽车群组 ",从命名上也可看出几分端倪,除却是 " 汽车群组 " 外,理想还为其加上了 " 智能 " 的前缀。

近来并不算多的露面,除却卖力宣传自家车型,李想还致力于向外界传递理想 AI 公司的定位和他所理解的未来汽车定义。

在 2024 年底的《AI Talk》中,李想曾表示:" 从企业角度来看,理想汽车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我们要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个家庭。从行业视角来看,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

而在不久前,理想关于汽车是人工智能时代空间机器人的论断有了更为实际的落地操作。6 月,理想发布内部公告,宣布战略委员会决定成立 " 空间机器人 " 和 " 穿戴机器人 " 两个新的二级部门。

此外,李想也曾提出,理想应做 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终端企业。为此,理想不仅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用于聚焦人工智能研究,还发布了清晰的三阶段战略路线图。

第一阶段为 " 增强我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理想同学能为用户提供辅助功能,自动驾驶领域实现 L3 有监督智能驾驶。第二阶段叫做 " 成为我的助手 ",AI 将推进至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与 Agent(智能体)阶段的理想同学。第三阶段升级为 " 成为我的硅基家人 ",人类不需要发出任何指令,AI 就能够自主决策并主动执行多项任务,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硅基家人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最终产品。

将于下半年上车的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其目标是成为像人类司机一样的 "AI 司机 ",体现了理想向 AGI 发展的趋势。

从理想加码 AI 的种种举措和 "(李想)将更多精力投入 AI 领域 " 的指向来看,李想关于汽车未来发展和理想定位的前瞻,已经有了显现出了落地的征兆。

然而,AI 能否如智能汽车一般托举起价值增长期望,仍需打上问号。无论是 Open AI 还是 Deepseek,它们的出现都让汽车市场为之振奋,并寄予了厚望,但从目前的上车情况来看,以二者为代表的 AI 模型都未能深入融洽地融入产业,其盈利模式也有些模糊。

另一方面,与专用人工智能相比,AGI 通用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虽然更加广泛,但仍是尚未实现的概念,还存在着诸多瓶颈,难免会遇到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的情况,落地较为困难。

可以说,李想所选择的道路,目前尚无法看到结局。但也正因此,可以不假思索地断言,李想是个真正的勇者,且是个知行合一,敢想敢说更敢做的勇者。

不过也还有另一个可能,不断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李想,已经于当下看到了未来。

在最新一期的《AI Talk》中,李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在规模小的时候没有看懂苹果,当你做到千亿收入,你再去看这种万亿收入公司的能力的时候,你开始模模糊糊能看懂一些了。因为规模是一个可以确定衡量的变化,也会带来用户规模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技术和产品的变化,也会带来组织和能力的变化。"

而此次架构调整时,李想所做解读的第一句话即为 " 为了承接理想汽车迈入千亿规模后对组织能力的新需求 ",恰好与前者相呼应。

无论最终被定义为勇者还是预言家,李想的这次架构调整与 AI 聚焦,无疑都是理想汽车即将在迈过千亿规模门槛后,对 " 如何成为一家伟大公司 " 这份时代答卷的关键落笔。其价值,终将由市场与时间共同检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马东 李想 ai 人工智能 智能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