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赵子祥
近日,西安银行连续发布两则发债公告,先是成功发行 20 亿元二级资本债,紧接着获批 70 亿元永续债发行额度,这场前后加起来总额达 90 亿元的 " 补血 " 行动,背后的现实是这家西北城商行正面临严峻的资本压力。
证券之星注意到,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西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 9.36%,在 17 家 A 股上市城商行中垫底,较商业银行 15.28% 的行业均值差距显著。与此同时,其不良贷款率虽在今年一季度微降至 1.61%,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双双承压。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 2024 年以来,西安银行高管团队经历 " 换血式 " 变动,从 " 一行六副 " 缩编至 5 人,董事长梁邦海长期 " 一人身兼四职 ",治理结构的动荡与业务风险的交织,让这家区域性银行的未来蒙上厚重阴影。
资本充足率告急,发债 " 补血 "
根据西安银行公开财报,2024 年末其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2.41%、10.07%、10.07%,较 2023 年末分别下降 0.73、0.66、0.66 个百分点。进入 2025 年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进一步跳水至 9.36%、资本充足率也下滑至 11.69%。
Wind 数据显示,同期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达 15.28%,西安银行与行业均值的差距已扩大至 5.92 个百分点,资本补充的紧迫性已刻不容缓。
6 月 17 日晚间,西安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在近期获得监管核准,将发行不超过 70 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批准后的 24 个月内,可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此为该行首次获批发行该类债券。
此次获批的 70 亿元永续债,是西安银行成立以来首次采用该工具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从资本补充机制看,永续债具有无固定到期日、可计入其他一级资本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较高的发行成本与市场接受度考验。
此外,6 月 20 日晚,西安银行发布公告披露成功发行 2025 年二级资本债券 ( 第二期 ) 。据悉,该期债券于 6 月 18 日簿记建档,并于 6 月 20 日顺利发行完毕,发行规模达人民币 20 亿元。该债券品种为 10 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 5 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票面利率为 2.3%。
不良率高企,合规体系失守
西安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走低的背后,资产质量也在同步承压。
2022-2024 年,西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从 1.25% 升至 1.72%,2025 年一季度虽因贷款规模扩张微降至 1.61%,但超过 40 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仍处于历史高位。具体来看,2024 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较 2023 年增加 13.46 亿元,其中对公贷款成为重灾区。2025 年 4 月,西安银行咸阳分行起诉兴平鸿远等三家企业,涉案金额达 7.3 亿元,反映出其在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领域的信贷风险集中暴露。
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 年 12 月,西安银行迎来 " 罚单三连击 ",先是因 " 违反支付结算、反洗钱、货币金银、国库及征信管理规定 " 被央行罚款 379.2 万元,三名高管分别被处以 1 万至 4.5 万元罚款。
期间,健康路支行行长秦江因 " 信贷业务违规 " 和 " 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 " 被终身禁业,与其有关的 400 万 " 借款还贷 " 案引发广泛关注。央行处罚决定书显示,西安银行的违规行为涉及多个核心业务条线,从反洗钱到征信管理,反映出其合规管理体系已出现系统性失灵。
而秦江案中,银行在储户未到场的情况下,通过特种转账传票擅自划转资金,这种严重违反操作流程的行为,暴露出基层机构内控机制的形同虚设。
高管接连动荡,决策团队尚待补全
自 2024 年以来,西安银行高管层经历剧烈变动。
2024 年 4 月董秘石小云辞职,6 月副行长狄浩意外离世,7 月原行长梁邦海升任董事长后行长职位悬空,12 月副行长黄长松辞职。
2025 年 5 月,副行长管辉和行长助理王星任期未满突然辞职,这两位从沿海地区引进的市场化人才的离去,被业内视为对该行治理环境的 " 用脚投票 "。
目前,西安银行高管团队从 2023 年的 " 一行六副 " 大幅缩编至 5 人,董事长梁邦海同时代行行长、董事会秘书等多项职责,形成 " 一人身兼四职 " 的局面。这种治理结构的失衡,不仅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更会削弱内部制衡机制,增加战略失误风险。
西安银行当前面临的资本困境、资产质量压力与治理危机,并非个案,而是部分区域性银行在经济转型期的缩影。对于西安银行而言,70 亿元永续债的发行或许能暂时缓解资本压力,但要真正走出困境,还在于能否构建起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赵子祥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