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营催收及贷前分层定价,加强技术赋能,或是打破 " 高增长、高不良、强催收 " 的恶性循环的唯一途径。
记者丨宁晓敏
实习生丨刘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 蚂蚁消金希望利用交互式智能风控技术,挖掘年轻人努力成长的证明 "。6 月 19 日,在上海举行的 2025 中国国际金融展上,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 " 蚂蚁消金 ")首席风险官林嘉南分享了如何将大模型技术应用在交互式智能风控领域,从而促进额度的互动性,促进用户与机构的金融健康。
利用交互式智能风控技术,蚂蚁消金的风控效果并不算理想。今年以来,蚂蚁消金公开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约 11.84 亿元。
今年 3 月,因为暴力催收等违规行为,蚂蚁消金被罚 140 万元。
依托支付宝 4 亿用户生态放贷,2024 年,蚂蚁消金大赚 30 亿元,成为行业最赚钱的公司。然而,花呗和借呗所在的支付宝在黑猫投诉上累计投诉量接近 20 万条,暴力催收成投诉重灾区。
合规风险压力之下,蚂蚁消金将如何做到健康前行?
01
大赚 30 亿 业内最赚钱
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简称 " 消金公司 ")盈利能力分化,蚂蚁消金异军突起。
根据年报,2024 年,蚂蚁消金实现营业收入 152.13 亿元,同比增长 76.31%;营业利润 35.81 亿元,同比增长 2090.20%;归母净利润 30.51 亿元,同比增长 1907.24%。
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组建的招联消金一直是行业头部公司,也曾是业内最赚钱的消金公司。2024 年,招联消金实现营业收入为 173.18 亿元,同比下降 11.65%;归母净利润为 30.16 亿元,同比减少 16.23%。
数据显示,2024 年,尽管营业收入低于招联消金,但蚂蚁消金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超越招联消金,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最赚钱的公司。
招联消金成立于 2015 年 3 月,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前海,注册资本 100 亿元。蚂蚁消金于 2021 年 6 月 4 日成立并开业,股东包括蚂蚁集团、杭州数据集团、传化智联、宁德时代等,蚂蚁集团持股 50%,为控股股东。2023 年,蚂蚁消金连续完成两轮增资,注册资本增至 230 亿元,位居 31 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首。
成立时间比招联消金晚 6 年的蚂蚁消金,盈利能力反而超过了头部消金公司。实际上,蚂蚁消金的业绩并不稳定。
成立以来,蚂蚁消金的归母净利润经历了过山车。2021 年,公司净亏损 11.7 亿元。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 41.49 亿元,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 8.41 亿元。2023 年,营业收入增长至 86.29 亿元,同比增长 107.98%;归母净利润为 1.52 亿元,同比下降 81.9%。2024 年,蚂蚁消金营业收入继续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则大反转。
从 2024 年的业绩看,下半年贡献了大部分。2024 年上半年,蚂蚁消金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9.85 亿元、9.25 亿元,据此计算,下半年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2.28 亿元、21.26 亿元,占全年的 60.66% 、69.68%。
对于近几年业绩大幅波动,分析认为,2023 年增资后,按照行业通用会计准则,蚂蚁消金增加了大额一次性拨备计提,导致当年归母净利润较低。2024 年暴增,则是因为基数偏低,属于利润回归正常。
蚂蚁消金的资产规模稳居行业之首。2022 年底至 2024 年底,公司总资产分别为 1062.33 亿元、2396.69 亿元、3137.51 亿元,保持快速增长,2024 年底,净资产为 260.03 亿元。
02
坏账攀升密集甩卖不良资产
蚂蚁消金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等重要指标均强劲增长,并非意味着这家消金行业龙头公司可以高枕无忧。实际上,蚂蚁消金的坏账在攀升,风险不断释放。
蚂蚁消金成立,一个重要使命是,承接经营蚂蚁集团的花呗和借呗业务。2021 年 6 月,在监管要求下,原属于蚂蚁集团花呗、借呗业务被剥离至新成立的蚂蚁消金。蚂蚁消金也因此成为行业中资产规模最大的公司。
对于花呗、借呗,消费者均较为熟悉。根据公开信息,花呗的手续费率通常以分期期数来计算,实际贷款利率需要通过内部收益率(IRR)等方法进行换算,一般低于 15%。借呗的年化利率(单利)在 5.475% 至 24% 之间,具体利率以实际审批结果为准。
2025 年,借呗推出了 " 比价降利率 " 活动,部分用户通过上传其他借贷平台的利率截图,可申请降低借呗的贷款利率,最低年化利率可降至 3.6%。
借呗的实际利率多在 10%-20% 之间。
花呗和借呗的借款利率会根据用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市场利率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在使用花呗和借呗时,除了关注年化利率,还需注意手续费、逾期费用等其他可能产生的费用。
近年来,蚂蚁消金积极利用科技赋能,提高花呗、借呗的放贷效率。2024 年,公司推出 " 小红花 " 智能风控系统,通过 AI 动态监测借款人行为,实现额度实时交互管理。今年 3 月,花呗宣布推出额度互动新功能 " 小红花 "。用户在原有花呗额度基础上,如果需要更多额度,可以尝试提交证明材料,申请提额。支持提交的材料超过 1000 种,包含职业类证书、学习技能类证书、学历奖项类证书、工作证明四大类。
蚂蚁消金试图用科技手段来降低坏账风险,实际上,效果并不算理想,公司坏账持续攀升 , 从其频频甩卖不良资产可以管中窥豹。
2024 年,蚂蚁消金三次转让不良资产,累计未偿本息总额约 17.78 亿元,涉及借款人近 20 万户,起始价均为 0.9 折。
分析发现,借款客户多为三四线城市客群,平均年龄 38 岁,逾期超 1000 天的贷款占比较高。
今年以来,蚂蚁消金已在银登网上挂出 2 期转让不良资产公告,未偿还本息分别约为 5.81 亿元、6.03 亿元,起始价分别为 0.9 折、1.2 折。其中,5 月份挂牌转让的 6.03 亿元不良贷款,涉及借款人 11.96 万人。
前 5 个月合计挂牌转让 11.84 亿元不良贷款,已经超过 2024 年全年的 66%,蚂蚁消金出清不良压力可见一斑。
03
近 20 万条投诉指向暴力催收
合规风险,是蚂蚁消金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监管部门的一纸罚单,将成立仅 4 年的蚂蚁消金推上了风口浪尖。
今年 3 月 28 日,蚂蚁消金主动披露称,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公司治理不完善、风控独立性不足、贷后管理不到位、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等,被重庆监管局罚款 140 万元。同时,公司信贷风险管理部管理团队成员孙某被处以警告。
蚂蚁消金在公告中称,上述处罚是重庆监管局 2022 年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的问题,针对监管检查发现的问题,公司诚恳接受处罚,后续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提升合规管理水平,确保依法合规、稳健经营。
" 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 ",是重庆监管局对蚂蚁消金作出处罚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消费者针对蚂蚁消金的暴力催收等投诉从未停止。
目前,蚂蚁消金主要经营花呗和借呗这两款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依托支付宝 4 亿用户生态。花呗让用户可以在消费时选择花呗进行支付,享受 " 先消费,后付款 " 的服务;借呗则是用户可以在需要资金时申请借呗借款。
蚂蚁消金在 2023 年 ESG 报告中称,公司在贷后领域严格把控催收公司准入条件,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
现实情况是,截至 6 月 24 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如果按照关键词搜索," 支付宝 " 这一关键词累计投诉量接近 20 万条,涉及暴力催收、恶意催收、骚扰亲友、泄露个人信息、乱收费等,其中,暴力催收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
一消费者 6 月 24 日投诉称," 支付宝花呗借呗暴力催收,不联系本人,直接联系单位,冒充法院要来单位调查 "。
还有消费者投诉称,在支付宝借呗借款 6.8 万元周转,期限 3 个月,到期还款日是 6 月 20 日。在本人有能力还款、没有联系本人的情况下,5 月 21 日上午,就有催收电话打到家人朋友处,进行恶劣危险语言警告。还将电话打给公司合伙经营人,告知本人用公司质押贷款,要起诉合法经营的公司。当日,这名消费者还款 3 万元,要求对方道歉。次日,接到催收公司电话,不仅不道歉,反而声称要没收其全部财产。当日还清全部借款后,支付宝客服称,不是平台号码,找不到人道歉。
最赚钱的消金公司,是否已经成为暴力催收、恶意催收的重灾区。年轻化、下沉化、低信用资质特征,叠加催收合规问题与技术风控的局限性,是蚂蚁消金在规模扩张与风险管控之间深层矛盾的体现。强化自营催收及贷前分层定价,加强技术赋能,或是打破 " 高增长、高不良、强催收 " 的恶性循环的唯一途径。
------- The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