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木曾雪菜
前言
这几天京东京造出了一套新品车膜,应该是卖到了 499 包施工 + 除旧的价格,评论送京豆,是 400 多级别的实惠价位,受到了很多关注。
我没有看到过实物,看了一下宣传物料。
省流先说结论:
一、如果大家一个老车换膜的需求,比如之前贴的 4S 赠送膜起泡了,目前京造的价格和产品,因为送了除旧,所以妥妥是低投入方案,性价比还可以,可以考虑购买。
二、如果本身是追求车膜的硬性功能,比如隔热性、视野性。以及追求软性服务,比如品牌背书、施工手艺、环境品控,那么这款产品不一定合适。
主要的原因还是描述中的一些春秋笔法问题。
从广告词看产品
前档尺寸图,1.5m ✖️1.2m,这个根据经验,不一定能让所有车都实现竖裁,有的车前档玻璃 1.2m 不够,可能会横裁。如果玻璃大,车宽,这个要有预期,横裁烤膜有难度。
对标产品图,对比的虽然是大品牌,但首先大品牌的紫外阻隔不一定实测就仅仅是 99%,而是公示数值 99%,99.7% 的紫外还可以,属于一般水平,一般护肤概念或者顶级在林上测试在 99.9-100.0。
其次对比的是大牌里的低端产品,大牌低端终端是指导价 5 折左右的,价位差距没那么大,不要拿指导价对比。比如强生玉石,就是个六七百的膜。
pet 基材的宣传文案,本质还是在说用的国产基材,国产基材目前还是普遍有雾度问题,以及基材生产不需要磁控溅射机,这个是模糊概念。
宣传参数是分光光度计测试,分光光度计并不是什么高技术含量设备,对于透光率,本质就是综合成可见光,大牌在于红外可以做红外分波长得出隔热,可见光分光没有背书意义。
纳米陶瓷工艺,就是说本质还是涂布陶瓷膜,复合就是说涂布料是多个功能材料复合的,是正常操作,文案包装。
红外阻隔是陶瓷吸热膜的品质核心,这里的春秋笔法用了 1400nm 的红外阻隔,根据陶瓷膜隔热图,1400nm 是 ATO 吸热效果最高的波段,我的建议要么看全波谱,要么看 950nm 更有说服力,1400nm 就是属于田忌赛马,拿自己 1400 比人家 950,春秋笔法,夸张了产品的属性,把一般的功能美化过高了。
至于信号,没反射的膜隔热性天然机制弱,自然不影响信号。
环保也是废话,新膜胶水不分解,自然没味道,环保问题异味,都是撕了膜,闻到高分子胶水分解产生的小分子刺激味。
产品的本质
综上,京造的这款规避描述 950nm 红外阻隔,根据 99.7% 的紫外,综合判断是普通水平的陶瓷膜,没有宣传工厂的名头,基本上就是一个非认证工厂提供的产品。
结合产品本质,所以价格普通,施工方肯定是一般水平,但因为首发送除旧,对于旧车换膜,凑合几年,我觉得是不错的。毕竟现在除旧普遍 70-80,省了这个钱蛮好。
618 期间的好价回顾
今年 618,车膜在电商有两套好价
一个是 400 券下的途虎揽月,不少值友 799 买了揽月套,前档是正宗的顶级反射膜。
一个是京东 kdx 的隐形和微晶,是日常售价的 6 折上下,凑单买到的都是便宜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便宜不代表适合,如果用不到反射膜,不追求溅射陶瓷,那其实买便宜的。没有必要追着优惠买车膜这种消费品,关注自己需要什么工艺,明白不同工艺的优劣,如果纠结性价比,各种小品牌、入门工艺的便宜款,不要在进阶款对比性价比,不要宏观对比品牌,品牌和产品工艺要绑定起来综合去审视。
车膜的理解补充
车膜看本质,我认为就是看工艺,看厂家。
高成本工艺的产品肯定贵,大品牌厂家肯定贵,高级的服务肯定贵。
工艺目前主要产品价格排序就是:顶级磁控反射>纯磁控陶瓷>反射料涂布陶瓷混搭>涂布陶瓷。
但对于一些情况,涂布陶瓷也是够的。
在相同工艺下就是品牌:进口认证大牌>进口认证小牌>国产认证大厂>国产非认证大厂>不知名品牌 / 作坊。
不是说只有哪个品牌一定好,而是哪个品牌调性符合购买者需要。
所以衍生出一些高性价比方案,山由退货膜就是买到了国产认证大厂的涂布陶瓷,比如科为自然风光是有国产非认证大厂的反射涂布陶瓷混搭。
衍生出经典进口大牌大家追求的工艺 + 品牌顶级,比如龙膜后羿威固 vk,进口大牌 + 纯磁控陶瓷的龙膜畅悦
京造这款属于正经工艺里的入门 + 未知厂,结合其他品牌,价位上合理,是不是符合预期,看购买需求。
对于旧车换膜,可以算高性价比。
尾巴
产品分析和购买建议见上面内容,按需求评定,因人而异,旧车换膜凑合几年,推荐 469 京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