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比起玄戒 O1,玄戒 T1 似乎有点过于低调了】】】
2025 年 6 月 26 日晚间,小米方面召开了以 " 新起点 " 为题的发布会。时隔仅一个多月后,就一口气推出了包括手机、平板、新车型在内的十余款新品。
在这场活动中,他们 5 月底刚刚发布的玄戒 O1 再次成为了一开场的亮点。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此前的小米 15S Pro、小米 Pad7 Ultra,客观上取得了亮眼的市场成绩。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国内手机厂商到目前为止的唯一一款 3nm 制程 AP,玄戒 O1 也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但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还记得,玄戒 O1 并非此前小米方面公布的唯一一款自研芯片。除了它之外,当时他们还发布了一款规格较低、用于 eSIM 智能手表的自研 SoC 玄戒 T1。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实际上玄戒 T1 早在去年年底,就伴随着 REDMI Watch 5 eSIM 版量产上市了。所以小米方面相当于是在 " 偷偷开卖 " 半年后,才主动公布了这款内置 4G 基带的自研 SoC。而且说是 " 公布 ",但实际上玄戒 T1 到底用了怎样的制程、架构,小米方面其实到现在都没揭晓。而且不仅没说清楚,他们后续也没怎么再去宣传这款智能手表 SoC。
正因如此,反倒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玄戒 T1 到底性能如何、它对于小米的智能手表和未来的更多产品线,又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由此,也就有了今天这篇内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设备综述:虽是 "15 周年纪念版 ",定位却并不 "Pro"】】】
如果是我们三易生活的老读者可还记得,我们算得上是智能手表的 " 老极客玩家 "。早在 Moto 360、也就是初代谷歌 Android Wear 时代,我们就已经习惯了使用智能手表。
这些年来,我们也着实使用过多代小米的智能手表产品。其中既有定位 " 全智能手表 "、而且运行着迄今为止唯一一版 Android Wear MIUI 系统的初代小米 Watch,也有后来的小米 Watch Color、小米 Watch S1 Pro,以及小米 Watch H1。
正因如此,当我们早在几个月前就知晓小米方面将推出定位高于 Watch S4 的智能手表新品时,就一直对其抱有极高的期待。当时我们曾认为,这款新表可能会被命名为 " 小米 Watch S4 Pro",从而成为小米 Watch S 系列自我们手头那块 S1 Pro 后,久违的 "Pro" 后缀旗舰产品。
但后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搭载玄戒 T1 的新表最终被命名为 " 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 "。
虽然按照小米以往的 " 惯例 ",那些在国内叫 " 至尊版 "、" 至尊纪念版 " 的产品,实际上在海外市场通常会被当做 "Ultra" 后缀来处理。比如最早的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首款 "Ultra" 版手机(即小米 10 Ultra)。
但是这次的两款 "15 周年纪念版 ",显然并没有延续这个 " 惯例 "。无论小米 15S Pro、还是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它们在造型上相比各自的 " 原型 ",都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更。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在 " 产品定位 " 上,要低于小米 Watch S1 Pro 这个该系列迄今为止唯一的 "Pro" 款呢?
对比 S1 Pro,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的造型其实很相似
倒也不一定。因为纵观小米 Watch S 系列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直到 Watch S3 这一代为止,它在外观用料(比如没有蓝宝石玻璃表镜)、交互逻辑(没有可旋转表冠)、健康功能(没有体温传感器)等多个方面,确实似乎仍有意 " 落后于 " 当年的 S1 Pro。
但到了小米 Watch S4(非 15 周年纪念版)这一代,情况其实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到,它在与 S1 Pro 一样的位置加入了旋转表冠。同时到了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上,它也用小米如今招牌的 " 龙晶玻璃 " 替代了 S4 上的普通玻璃表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接近此前 S1 Pro 的用料水准和产品定位。
锻造碳表圈及更个性的表带,让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明显更加吸睛
当然,有一说一,即便是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与当初的 Watch S1 Pro 相比依然缺少了不锈钢机身、无线充电和独立体温传感器。但这是否意味着,其在健康相关功能以及作为 " 智能手表 " 最核心的性能表现上,就要逊色于小米 Watch S1 Pro 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芯片探究:玄戒 T1 是什么?它其实有点像一款 " 中间体 "】】】
众所周知,对于如今的智能手表行业来说,在售的产品基本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类,即高性能、全功能的 " 全智能手表 ",以及主打省电、软件扩展性没那么强的 " 轻智能手表 "。
其中,常见 " 全智能手表 " 所采用的主控方案多半具备 4nm、甚至 3nm 制程,有着至少 1GHz 以上主频、双核以上规格的 CPU 组件,并带有全功能的 3D GPU。这些使得它们可以运行复杂的腕上应用、驱动华丽的 3D 渲染表盘。缺点就是续航往往相当拙计,通常来说也就 2-3 天,极限也到不了一周。
(高端)轻智能手表里常见的恒玄 BES2700BP 方案性能参数
相比之下," 轻智能手表 " 的低功耗主控方案选择更多。但这些芯片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往往在架构、制程、主频、核心数量上,都要远远落后于全智能手表的 SoC。比如,其中有不少产品都是基于 22nm 制程打造、配备单核 CPU、2.5D GPU,频率往往仅 200MHz 左右。当然,如此低的性能确实也带来了惊人的低功耗,从而使得轻智能手表动辄可以续航两周、甚至更长时间。
当年小米的第一款智能手表,就吃了 " 全智能 " 主控太耗电的亏
发现什么了吗?没错,以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 全智能手表 " 和 " 轻智能手表 " 之间的芯片算力差异、技术区别,未免有点太大了。而也就意味着对于小米这种想要在智能手表上做 " 生态互融 " 的厂商来说,传统轻智能手表的主控,规格其实大概率是 " 不够用 " 的,但要用全智能方案吧,其实小米已经吃过续航短的亏了,自然也不愿 " 重蹈覆辙 "。
小米 Watch S1 Pro,Watch S 系列智能手表中至今唯一的 "Pro" 后缀产品
正因如此,当小米在 2022 年发布 Watch S1 Pro 的时候,它的一大卖点就是首发了恒玄旗下的 12nm"4 核心 " 高性能主控方案,具有比一般轻智能手表更高的算力水平。
我们查阅恒玄方面的技术资料时发现,这个 " 四核心 " 的说法其实是有点水分的。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对称式四核 CPU,而大概率指的是在 BES2700BP 这颗芯片里,拥有 Cortex-M55 主 CPU、HiFi 4 DSP、Sensor Hub 健康协处理器,以及 2.5D GPU 这四个计算功能单元。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直到 2025 年的现在,小米 Watch S1 Pro 里的这颗恒玄 BES2700BP,论制程和算力水平,在 " 轻智能手表主控 " 里,都依然能排到第一梯队。
有了前面这些,再回过头来看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里的玄戒 T1,就能将其看得比较清楚了。
根据目前小米官方公布,以及网络上拆解分析得到的一些结果显示,玄戒 T1 基于 12nm 制程打造,其 CPU 架构未知、但具备 500MHz 主频,同时集成自研的 4G 基带,还加入了一套轻智能手表主控里极为少见,但在全智能手表 SoC 方案里几乎都有的独立视频解码单元。
于是,论制程水平的话,玄戒 T1 可以说是 " 轻智能手表主控 " 里的第一梯队,它与那帮 4nm、3nm 的全智能手表 SoC 还有较大差距。
论算力性能,玄戒 T1 的 CPU 主频高于我们所知的绝大多数轻智能手表主控。而且以小米的风格,我们怀疑它大概率使用了 Cortex-M 系列架构,但也不排除他们已经上手自研 RISC-V 低功耗方案的可能性。
论实际功能,玄戒 T1 的集成基带和视频解码单元,令它在通讯能力和与手机的互联体验上,远超几乎所有的轻智能手表方案。几乎所有使用过玄戒 T1 方案智能手表的用户都知道,在这些手表上打开 eSIM 功能后,反而可以提高手表的流畅度表现(我们怀疑可能是因为启用基带后,CPU 的日常调度会更积极)。
而集成的视频解码单元,也使得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成为了目前可能是唯一支持可视遥控手机进行拍照的轻智能手表。要知道在此之前,有这个功能的智能手表无一例外都是 " 全智能 " 型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使用体验:基础健康功能相近,但细节差异非常大】】】
当然,说了这么多,还是要结合实际的使用体验和功能设定,来谈谈玄戒 T1 给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到底带来了什么。当然,我们对比的依然是 Watch S1 Pro,APP 则均为 " 小米运动健康 "。
左 S1 Pro、右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下同
首先在 APP 内的 " 设置 " 页面里,就能看出新款手表似乎确实增加了更多的健康监测功能。
心率监测
压力监测
睡眠监测
不过在大多数的基础身体指标监测项目上,两款手表至少从设置选项上来看是没有区别的。只有在 " 睡眠设置 " 选项里,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的 " 睡眠呼吸率监测 " 不再有 Beta 标签,说明它的算法或相关传感器可能经过了改进。
当然,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多了 " 活力指标 " 和 " 元气值 " 这两个设置项。其中活力指标比较简单,其实就是运动量的统计功能。但 " 元气值 " 则相对复杂,更像是对用户健康程度、运动量等指标的一个综合打分机制。其实这个功能在一些专业运动手表上更常见,考虑到此前小米也曾与颂拓有过技术合作,所以它出现在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上并不意外。
接下来在 " 应用设置 " 界面里,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比小米 Watch S1 Pro 多了 " 音乐 "、" 手机待办同步 " 和 " 世界时钟 " 三个选项。后两者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独立的音乐功能就意味着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支持导入离线音乐,可以在无网环境下直接用手表(连接蓝牙耳机)听歌。换句话说,它要么是 CPU 性能足够强,要么就是 SoC 里有独立的音频解码 DSP。
点开这两款手表的 " 应用商店 ",差异就非常巨大了。小米 Watch S1 Pro 目前共有 13 款可下载的第三方 APP,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可支持的第三方 APP 则有 24 款,几乎是前者的两倍。
系统设置两者也有微妙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智能手表的可安装 APP 并没有太多关联性。这也就表明,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所搭载的澎湃 OS,并非小米 Watch S1 Pro 首发 "MIUI for Watch" 系统的简单换皮改名。它们或许共用了一部分健康算法,但系统底层必然有相当大的差异。
在日常的健康监测功能上,经过我们的反复测试以及使用第三方设备辅助验证发现,小米 Watch S1 Pro 和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的基础健康指标监测能力几乎是完全一致。比如在相同时间、相同运动、相同佩戴者的情况下,两款手表会输出几乎一致的心率和步数数据。包括它们的 " 久坐提醒 ",以及上面展示的部分运动项目自动识别,基本上也都可以做到 " 完全同步 " 触发。
但是在运动量转化为卡路里消耗量的算法上,小米 Watch S1 Pro 和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则明显有区别。因为前者几乎在所有的场景下,报告的卡路里消耗量都会显著偏低。比如 1 小时的最大负荷骑车,Watch S1 Pro 可能只给出 300 多大卡的消耗数据,而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的消耗量估算则可达到 500 多大卡。结合我们使用多个第三方工具(包括其他监测设备、以及健身器材本身的显示)进行比对,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的运动消耗量估算值似乎要比 S1 Pro 准确得多。
所以这就很直接地再次印证了我们三易生活过去一直坚持的观点,那就是对于智能手表产品而言,更高的硬件性能、更强的算力,就会有助于实现更准确的健康监测(算法)。何况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现在也支持综合多个近期健康监测结果给出对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价(即 " 快速体检 ")。而这种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在之前芯片规格其实已经不低的 S1 Pro 上,却是想都不敢想的功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总结:玄戒 T1 是条 " 新路 ",它的未来相当可期】】】
其实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三易生活对于轻智能手表多少抱有一些不信任的感觉,但我们也不否认这类产品的超长续航,确实可能迎合了部分只需要用手表充当手机 " 通知屏 " 的用户需求。然而对于希望能够得到有效健康、运动监测的用户来说,不够精密、或者至少是不够准确的数据,确实可能会造成误导。
正因如此,小米 Watch S4 eSIM 15 周年纪念版以及它所搭载的玄戒 T1 SoC 在我们看来,就有着大幅改善如今轻智能手表产品体验,甚至是颠覆这个行业的意义。因为它相当于是在传统的低性能轻智能手表和高性能全智能手表之间,找到了一条 " 折中 " 的道路。
而且从更长远一点的角度来说,玄戒 T1 这款芯片固然可以看作是小米自研基带 + 自研高性能智能手表处理器的尝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未来的形态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它可能会衍生出小米的自研 5G 基带,也可能去掉基带、从而成为更低功耗的高性能可穿戴芯片,驱动诸如手环、耳机,甚至是智能眼镜等更多产品。当然,即便不进行 " 拆分 ",玄戒 T1 的后续型号有没有可能改用先进得多的制程,从而在性能上大大甩开现有轻智能手表芯片方案的竞争对手,甚至是让小米跻身与苹果、三星在顶尖自研处理器全智能手表市场里的竞争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