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之家 06-30
中科院破解蝗虫“交流暗号” 引诱聚集起来一网打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快科技 6 月 30 日消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与北京大学雷晓光团队合作,破译了蝗虫 " 交流暗号 ",为生态治蝗带来希望。

每年夏秋,蝗虫成群破坏农田。作为 " 散居类 " 昆虫,蝗虫靠释放信息素 4VA 吸引同类聚集。

然而,全面揭示特定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少见。我国科研团队解析了 4VA 完整生物合成途径,鉴定出前体化合物及关键合成酶 4VPMT1 和 4VPMT2。

蝗虫群聚信息素 4VA 的生物合成解码与行为操控

基于此,团队发现 4VPMTs 是抑制蝗虫聚集的重要靶点。借助植物中的 4 - 硝基苯酚与 4VPMTs 的相互作用抑制 4VA 生物合成,阻止蝗虫聚集。

还设计和筛选出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实现对蝗虫群聚信息素的精准调控,完成对蝗虫群聚行为的人工定向干预,相当于给蝗虫发 " 假请柬 "。

传统化学农药治蝗易 " 误伤 " 益虫、污染环境。而这项研究为综合治蝗开辟 " 新路径 "。当蝗虫密度高时,可将其集聚后在有限范围用药,减少污染。

还能通过高效特异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生物防治,如设计拮抗剂使蝗虫分散,让鸟类等天敌吃掉它们。

这一成果填补昆虫化学通讯合成机制研究与靶向调控空白,提供害虫防控新思路,为田野绿色防控开辟新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北京大学 生物 化学 科研 研究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