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6-30
今年已有9家公司以“18C”规则递表,数量超此前总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随着一系列 IPO(首次公开募股)创新政策深入实施,以及港股市场走强,尤其是 "18A" 公司在 2025 年以来股价大涨,双重因素共振作用下,未盈利企业正加速通过 "18A" 和 "18C" 上市规则赴港 IPO。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梳理发现,2025 年以来总共已有 9 家公司以 "18C"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自 2023 年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 18C 章以来,2025 年以前累计仅有 4 家公司以 "18C"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而且,上述 9 家公司中,有 5 家是在港交所 2025 年 5 月推出 " 科企专线 " 后首次递表。

2025 年以来总共已有 18 家公司以 "18A"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2025 年全年数量有望超越 2024 年全年的 20 家。

值得一提的是,A 股 IPO 市场对于未盈利企业的政策包容度也正在逐步提升。

主要来自人工智能等领域

2018 年 4 月,香港联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 18A 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该项制度的推出被认为是港股市场 25 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制度改革,自推出以来吸引了众多生物科技类公司赴港上市。随后在 2023 年 3 月,香港联交所又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 18C 章,允许未盈利但具有高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截至 6 月 24 日,2025 年以来总共已有 9 家公司以 "18C"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且 9 家公司均未实现盈利,其中希迪智驾和五一视界此前在 2024 年已首次递表,其余 7 家公司则是在 2025 年首次递表。

在此之前,自新增第 18C 章以来,总共也仅有 5 家公司以 "18C"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其中包括已上市的黑芝麻智能、越疆、晶泰控股,以及尚未上市的希迪智驾和五一视界。

2024 年全年总共有 20 家公司以 "18A"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2025 年以来已有 18 家公司以 "18A"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2025 年全年数量也有望超越 2024 年全年。

2025 年以来以 "18A" 和 "18C"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的 27 家公司中,有多家并非第一次递表。其中,和美药业、大医集团、瑞博生物、轩竹生物、五一视界、云迹科技 6 家公司曾冲击 A 股市场 IPO 未果,迈威生物则此前已在 2022 年成功登陆 A 股市场科创板。

2025 年以来以 "18C"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的 9 家公司,主要来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而且这些公司都各有特色。

例如,根据招股书,按 2024 年出货量计,承泰科技是我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以及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云迹科技是领先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按 2023 年来自酒店场景的收入计,其是全球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最大参与者;五一视界是中国数字孪生市场的领导者,为整个行业提供闭环数据服务及软件产品,其同时也是我国数字孪生行业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全面的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公司;仙工智能是全球最大的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在 2023 年和 2024 年连续两年的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

A 股 IPO 政策包容度提升

对于未盈利企业加速通过 "18A" 和 "18C" 规则赴港上市的原因,6 月 25 日,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并购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此前 A 股市场对于未盈利企业 IPO 的政策态度可预期性较弱,虽然最近放开了未盈利企业上市,但是来得相对较晚,且后续口子会放开多大,仍待观察;另一方面,香港市场的包容性很强,本身更为成熟健康。

记者注意到,A 股 IPO 市场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的政策包容度也正在持续提升。就在 6 月 18 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 2025 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同时,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根据上交所官网信息,禾元生物将在 7 月 1 日首发上会,这也是在上述讲话之后,迎来的首家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且尚未盈利的上会企业。

IPO 政策创新无疑也是吸引未盈利企业纷纷赴港 IPO 的重要原因之一。

" 港交所近年来在 IPO 制度方面的改革,为创新药企业创造了更为宽松、灵活且多元化的上市环境,让我们看到了港交所对于拥抱创新、助力企业成长的决心。在‘ 18A ’规则下,生物医药企业即使尚未实现盈利也有了上市的机会,这也让像我们这样处于研发投入密集期、尚未有产品商业化的创新药企业对赴港上市充满信心。这些改革让港交所与我们的契合度更高,为我们铺平了上市之路。"2025 年借助 "18A" 规则登陆港交所的维昇药业执行董事兼 CEO 卢安邦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 5 月 6 日,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发出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 " 科企专线 ",进一步便利了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并且允许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这一举措直接保护了企业的商业秘密,使得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上市筹备工作。

记者梳理发现,以 2025 年以来以 "18C" 上市规则递表港交所的 9 家公司为例,其中驭势科技、仙工智能、基本半导体、斯坦德机器人、承泰科技 5 家公司是在上述 " 科企专线 " 推出之后首次披露 IPO 申请材料;五一视界和希迪智驾在 2024 年首次递表,随后在 2025 年 " 科企专线 " 推出之后第二次递表。

此外,截至 6 月 25 日收盘,恒生指数在 2025 年以来大涨约两成,同时在目前已上市的 72 家 "18A" 公司中,2025 年以来累计上涨的有 62 家,占比超八成,累计上涨超过 1 倍的有 26 家,占比超三成。

尹中余表示,港股 IPO 市场 2025 年行情较好,也正是因为二级市场涨幅较好,投资者信心起来了,包括海外资本也纷纷涌入港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港交所 ipo a股 生物 香港联交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