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哥笔记 07-01
3分钟20万订单!小米YU7掀起行业价值革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花花小萌主

提起小米,我们总会想到 " 参与感 "、想到手机,根据 Omdia 最新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中,小米出货量达到 1330 万部,同比增长 40%,市场份额 19%,这是小米时隔十年后,再次重回市场第一的位置。小米生动诠释了用互联网思维如何颠覆传统的硬件行业。

小米成立 15 年以来,早已不局限于手机,2013 年小米进入家电行业,时至今日,其大家电业务也蒸蒸日上,第一季度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洗衣机、冰箱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到了 2024 年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稳健增长,收入达 186 亿元。截止 2025 年 5 月 21 日,小米 SU7 系列累计交付已超过 25.8 万台。

近期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又有新动态,6 月 26 日晚小米汽车旗下首款 SUV 车型小米 YU7 正式上市,共推出了三个配置版本和 9 款配色,其中小米 YU7 标准版售价 25.35 万元、小米 YU7 Pro 售价 27.99 万元、小米 YU7 Max 售价 32.99 万元。开售后 3 分钟,小米 YU7 大定突破 200000 台,相当于每秒售出 1111 辆。

这场销售狂欢的背后,是小米对 " 价格锚点 " 的精准运用。

图片来源:微博 @雷军

价格锚点:从手机到汽车的 " 心理操控术 "

时间回到 2011 年,8 月 21 日小米手机 1 代发布定价 1999 块,22 小时预订量 30 万台。当时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几乎被苹果、三星、HTC 等国际巨头垄断,以 2011 年人均 2963 的工资水平来说,要买一部智能手机,价格在 3000+,小米手机以 1999 元的价格击穿了 3000 元的手机市场。

小米手机 1 代不但开启了小米的 " 性价比革命 ",更重要的是以 " 价格锚点 " 重构了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价值认知。

什么是价格锚点?简单来说就是商品价格的对比标杆。从消费理念来讲,消费者并不是为商品本身付费,而是为商品的价值感付费,价格锚点就是让消费者有一个可对比的价值感知,通过 " 对比效应 " 来影响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一般来说当消费者面临两个选项时,第一项的价格就会成为第二项的标杆。

小米手机的定价策略正是利用了这一机制,同样的小米 YU7 的定价逻辑也延续了其在手机领域的成功经验。

图片来源:网络

小米汽车设置了一个相对的高价锚点,同为智能汽车的特斯拉成了首选。特斯拉 Model Y 的起售价是 26.35 万元,比其低一万元的小米 YU7 标准版就会显得物超所值。另外在对比效应上,小米通过 " 技术配置 + 价格对比 " 的双重锚定将锚点效应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小米 YU7 标准版具有 96.3 度大电池 +835km 续航,对比 Model Y 标准版(62.5 度电 /590km),续航多出 245km,电量多 34 度!另外小米 YU7 还有 800V 高压快充(10 分钟补能 400km)、空悬等高阶配置等,雷军坦言 " 光配置成本就比特斯拉贵 6-7 万 "。在价格和配置的叠加效应下,小米 YU7 成为 " 性价比之王 " 的象征。

通过这样的定价策略,降低了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将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从 " 高端 SUV" 迁移至 " 高配低价 " 的认知框架中。这种 " 高配低价 " 的组合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 " 性价比 " 的认知,使其更愿意为技术溢价买单。

图片来源:微博 @小米汽车

小米 YU7 的定价营销策略不仅停留在价格层面,还通过情感化参与重构消费者心理账户。雷军在发布会上提出 " 科技平权 ",科技发展成果不能只让少数人享受,应该让更多人受益。因此将小米 YU7 定位为 " 普通人也能拥有的豪华 SUV"。这种叙事方式将购车行为从 " 理性消费 " 转化为 " 情感投资 ",消费者更愿意为品牌溢价付费,是一种 " 科技平权 " 的参与感。

从心理账户的论断上来说,消费者会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和情感需求,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的账户中。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车通常属于大额支出,会优先归于 " 理性消费 " 账户中,在这个阶段,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高。

但如果购车这以行为被赋予了情感价值,比如说成为科技普惠的参与者,成为美好生活的拥有者,如雷军所说的那样," 小米的初心从来没变过——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 那么这笔购车预算就会从 " 理性消费 " 账户,转移到 " 情感投资 " 账户,物品有价情感无价,当小米通过 " 科技平权 " 激活消费者的情感认同,消费者的买单意愿就会更强烈。

图片来源:网络

小米告捷:是营销取胜还是能力建设

小米汽车的成功让行业瞠目结舌,对于价格锚点的 " 陷阱营销 ",外界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从雷军个人 IP 影响力到社交媒体传播再到发布会热度,小米深谙互联网思维,其成功都得益于营销手段。

面对这种质疑,雷军回应称,小米的成功并非单一营销驱动,而是基于其长期积累的全方位能力建设。" 我们这次成功以后,有个别同行把它包装成小米是靠营销赢的,但你们今天看我们的每一个指标、每一项能力,在任何一个维度里面,我觉得在绝大部分领域小米都是领先的。"

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上,小米集团于 2025 年 6 月 26 日 " 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 " 上宣布,未来五年(2026 — 2030 年)将投入 2000 亿元人民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针对智能汽车行业,研发重点包括 800V 高压快充、激光雷达智驾、一体化压铸技术(降低 74% 生产工时)。

图片来源:网络

在用户体验上,小米 " 新起点 " 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曾宣言:小米要构建一个无缝衔接的智能生活闭环,彻底重塑你我未来的生存方式。小米精准捕捉了现代人对便捷、高效、无缝衔接的智能生活方式的深层渴望——从个体到家庭再到出行,一切皆可智能互联。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小米通过互联网进行创新,简化生态链,仅涉及研发组、供应商、代工工厂、核心企业和顾客几个关键环节,有效减少中间环节,使得生产商能更直接地与用户对接。

在品牌升级方面,小米走的是高端化战略之路。早在 2020 年,雷军就提出了 " 高端化战略 ";2023 年,雷军做演讲时又再次提到,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在技术上做突破,做高端是小米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小米的高端化战略是基于技术自研和生态协同的系统工程,过去 5 年小米投入超 1000 亿元用于研发,聚焦于芯片、智能驾驶、影像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未来 5 年计划再投入 2000 亿元,继续冲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的新高峰。小米 15 Ultra 手机与 SU7 Ultra 电动跑车,以及如今小米 YU7 的发布就是这一战略的阶段性成果。

图片来源:微博视频截图

行业重构:从 " 价格战 " 到 " 价值战 "

可见小米的价格锚点表面上看是一次营销的战役,背后确是小米多维度能力建设的集中体现,当然小米的告捷也在推进行业的洗牌。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 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约 2152 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9%,2025 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822 亿元。

智能汽车的销量似乎在节节攀升,但另一组数据却也让人触目惊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汽车产业利润率仅 3.9%,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 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汽车行业拖后腿。" 这意味着相较于十年前,汽车行业的利润已经腰斩。

可见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价格战已成为囚徒困境。雷军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 坚决执行反内卷,坚决反对价格战 "," 还是得卷技术创新,还是得卷安全、品质、耐久度 ",这体现了对能力建设的投入与对用户价值的坚持。

小米的 " 价格锚点 " 战术,与其说重新定义了性价比,不如说小米 YU7 以 15 年的 " 参与感 " 互联网逻辑为基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让消费者愿意为 " 智能生活 " 买单,再次掀起发烧友的消费狂潮。此举不但重构了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也重构了智能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同时小米价格锚点背后所蕴含的技术研发、用户管理、供应链管理及品牌升级等能力建设,将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级为智能生活的核心节点,这种协同效应,成为 " 价格 " 向 " 价值 " 转换的关键点。

图片来源:微博 @小米汽车

结语

小米价格锚点通过 " 价格 + 技术 " 展现性价比,又叠加 " 情感叙事 " 锚点,重构了消费者的心理账户,使其从 " 理性消费 " 向 " 情感投资 " 转变。

无论是价格锚点重塑消费者心理账户,还是能力建设反哺互联网用户思维,都在说明一件事,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价格战不再是方向也不再是困局,价值战才是行业新的战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米 小米手机 智能手机 出货量 小米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