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珍妮
7 月 10 日,国内首个博物馆原创游戏化 VR 大空间项目—— " 运河奇境 "VR 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探索展将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
展览背景故事是讲玩家作为一个时期的皇帝决定要不要迁都的故事,时长 25 分钟。观众戴上 VR 眼镜,一秒入戏当皇帝,跟着游戏 NPC 小河灵 · 安澜神游中国大运河。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唐朝的睢阳城之战,从南旺的分水脊梁到大运河上漂来的紫禁城。
在内容创作上,展览依托中国历史中与大运河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采用非虚构写作手法精心打造体验剧情。以历史时间为横轴,地理空间为纵轴,呈现出一幅大运河历史画卷。
在技术上,制作团队是国内曾经参与过《黑神话:悟空》和《哪吒 2》这些大型的聚集游戏的创作团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赋能,将科技作为创新的重要手段,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一个大型沉浸式体验环境。
据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专题博物馆,承担着为大众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向大众传播运河文化魅力的责任使命。
近年来,文博产业热度不断攀升,博物馆已然成为公众休闲游览时争相前往的热门场所。各地博物馆积极引入虚拟现实(VR)、裸眼 3D、人工智能(AI)等前沿科技,成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搭建起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相互交融的交互平台。
此前,西宁市博物馆举办了西宁北山石窟 VR 项目体验活动。该项目运用大空间 VR 自由行走技术,引领观众穿越千年时光,感受历史的厚重。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则通过让游客佩戴 VR 设备,使其 " 穿越 " 到五千多年前的史前祭坛,全景式体验先民的生活习俗与礼仪规制。海南省博物馆推出的 " 遇见东坡,如轼生活 "VR 沉浸探索展,借助 VR 技术生动重现了苏轼 " 雷海归舟 " 时的坚毅以及 " 天涯此时 " 的豁达心境。
相关数据表明,与传统展示方式相比,运用 VR/AR 技术展示的文物,观众关注度显著提升数倍,观众对文物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这些前沿技术不仅突破了观展的时空局限,还让观众从历史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大大增强了参观过程的趣味性与沉浸感。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 年中国 VR 市场规模达到 379.7 亿元,同比增长 25%;AR 市场规模达 171 亿元,同比增长 82%。预计到 2025 年,中国 VR 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563.3 亿元,AR 市场规模将达到 1314.4 亿元。在全球范围内,2023 年 VR/AR 设备出货量预计达到 745 万台。
行业专家预测,到 2026 年,全球将建成超过 100 个面积超百万平方米的 VR 大空间项目,空间计算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 500 亿美元," 数字孪生地球 " 计划有望在 2030 年前完成基础架构搭建。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End
企业热点
AI 大脑与双手?谈 DeepSeek 与 Manus 的博弈
大空间情报
2024-2025 年 LBE VR 大空间市场观察(综合篇)
行业解读
报告精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