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陆雯燕
近日,珠海冠宇 ( 688772.SH ) 员工持股主体减持套现 3.12 亿元,而这并非今年以来股东首次减持,背后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公司前景的谨慎态度。2021 年上市以来,珠海冠宇面临股价大幅回撤、业绩波动的局面。截至 2024 年,公司营收增速一路降至不足 1%,净利润仍未恢复至上市首年水平。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局面。
证券之星注意到,去年,珠海冠宇核心业务消费类电池面临量增价跌的尴尬局面,导致销量增长营收倒退。动力及储能业务虽收入同比大增六成,但产品仍亏本售卖。目前,珠海冠宇三大动力储能电池项目已全部暂停建设,其中重庆年产 15GWh 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 ( 下称 " 重庆锂离子电池项目 " ) 的建设内容更从储能电池转向消费类电池的生产。虽然公司称系 " 审慎决策 ",但上述重大调整无疑暴露出其在动力储能电池领域拓展的困境。
遭股东接连减持
根据减持结果公告,5 月 13 日至 6 月 26 日,珠海冠宇员工持股主体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 2255.14 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 1.99%。减持价格区间在 13.6 元 / 股至 14.35 元 / 股,减持总金额 3.12 亿元。
上述员工持股主体包含 9 家员工持股平台,减持股份均为 IPO 前取得的股份。彼时入股时,上述员工持股主体合计出资额约 1.39 亿元,意味着此次套现可获利约 1.73 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上述员工持股主体均由珠海冠宇实控人徐延铭控制。其中,徐延铭对珠海际宇投资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的持股比例最高,达到 53.18%。
今年以来,珠海冠宇先后遭遇多位股东减持。1 月 10 日至 2 月 6 日,安义汇嘉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通过集中竞价将持有的 258.49 万股股票清仓减持,占公司总股本的 0.23%,减持总金额 4215.9 万元。
此外,截至今年 4 月,杭州长潘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 下称 " 杭州长潘 " ) 持股比例降至 1.79%,较一季度末减少 0.02 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其关联方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 ( 下称 " 小米长江 " ) 在 2024 年年中将持股比例降至 1.7%。2021 年上市时,小米长江、杭州长潘对珠海冠宇的持股比例分别为 3.7%、2.22%。
股东减持背后,珠海冠宇上市以来的股价、业绩均在走下坡路。2021-2024 年,珠海冠宇分别实现营收 103.4 亿元、109.74 亿元、114.46 亿元、115.4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8.47%、6.14%、4.29%、0.83%;对应归母净利润 9.46 亿元、9094.67 万元、3.44 亿元、4.3 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 15.76%、-90.38%、278.45%、25.03%。目前业绩尚未恢复至上市首年水平。
今年一季度,珠海冠宇营收、净利双降,实现营收 24.98 亿元,同比下滑 1.98%;对应归母净利润亏损 2370.04 万元,同比下滑 337.09%。受出口退税率政策性下调影响,公司营业成本增加,叠加成本传导至下游客户存在周期滞后因素,致使报告期毛利空间阶段性收窄,对当期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2021 年 10 月,珠海冠宇上市发行价 14.43 元 / 股。然而,截至 7 月 1 日收盘,其股价报收 14.04 元 / 股,跌幅 1.75%,已处于破发状态,较 2021 年 11 月 19 日最高点的 61.41 元 / 股 ( 前复权 ) 跌去超七成。
核心业务营收增长乏力
资料显示,珠海冠宇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体系,是全球消费类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也在逐步有重点地推进在动力及储能类电池领域的布局。
证券之星注意到,珠海冠宇的核心业务已显疲态。2024 年,珠海冠宇主力产品消费类电池实现销量 3.81 亿只,同比增长 15.83%;但营收却同比下滑 2.05% 至 102.65 亿元。
珠海冠宇消费类电池产品包括电芯及 PACK,应用领域涵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消费类无人机、智能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等。
具体来看,笔电类产品 2024 年实现收入 63.44 亿元,同比下降 4.04%;手机类产品收入 32.51 亿元,同比下降 5.17%;其他消费类产品实现营收 6.71 亿元,同比增长 51.94%。
消费电池收入下滑主要受产品降价影响。据媒体披露,珠海冠宇方面表示,价格下滑的原因是此前碳酸锂价格不稳定,目前碳酸锂价格已趋于稳定。据悉,碳酸锂作为锂电产品的核心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与锂电企业的生产成本紧密挂钩。
拉长时间看,消费类电池近年来已显现出收入增长乏力的态势。2022 年及 2023 年,消费类电池营收增速为 1.95%、4.13%,但 2021 年的增速却高达 46.53%。
与营收下滑相反的是,珠海冠宇产品的出货量却在增长。根据分析机构 Canalys 发布的报告,2024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 2.02 亿台,同比增长 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 12.2 亿台,同比增长 7%。珠海冠宇笔电类产品、手机类产品的销量增速高于行业增速,分别为 13.28%、7.93%,其他消费类产品的销量也同比大增 83.2%。
随着公司加大动力及储能类业务的投入,动力及储能类电池 2024 年销量同比增长 169.31% 至 828 万只,营收同比增长 67.54% 至 9.17 亿元。
然而,动力及储能类业务尚未成为第二增长点。其收入占比仅 7.95%,且毛利率为 -4.16%,不及消费类业务 28.68% 的毛利率水平。2019 年以来,动力及储能业务的毛利率始终未能转正。
40 亿储能项目生变
珠海冠宇的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业务主要面向汽车低压系统和行业无人机、电动摩托车、家庭储能、通讯备电等领域。公司将汽车低压锂电池业务定位为自身优势项目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业务。2024 年,汽车低压锂电池出货量约 90 万套,成为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证券之星了解到,高压锂电市场由宁德时代 ( 300750.SZ ) 、比亚迪 ( 002594.SZ ) 等头部企业垄断,作为后入局者,珠海冠宇在高压锂电市场的突围面临极大挑战。然而,汽车低压电池需求虽稳定,但在汽车成本中占比低,且传统铅酸电池企业也在布局,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价格竞争也激烈。
珠海冠宇在年报中提及,公司目前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产品整体生产规模较小,短期较难产生规模效应。上述背景下,珠海冠宇不得不重新审视产能扩张计划。据悉,公司现已暂停了浙江年产 10GWh 锂离子动力电池二期项目、重庆锂离子电池项目、德阳一期 25GWh 动力电池生产项目的项目建设,上述三个项目合计投资额超 180 亿元。
在动力及储能行业竞争加剧和业务聚焦的背景下,公司为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避免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而控制产能释放节奏,珠海冠宇解释称。
证券之星注意到,珠海冠宇于 5 月底宣布调整战略布局,总投资 40 亿元的重庆锂离子电池项目建设内容由储能电池变更为生产消费类电池产品,项目总投资维持不变,总体计划于 2028 年内投产。
该项目要追溯至 2022 年,彼时公告显示,项目计划于 2022 年开工建设,2025 年建成投产。而珠海冠宇在 2024 年年报中对该项目的进展描述为 " 截至目前,该项目尚未启动后续规划建设工作。"
珠海冠宇称,对投资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变更系基于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实际经营需求进行的审慎决策。有利于扩大公司核心业务规模,增强公司在消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目前,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在经历了数年的调整后企稳回升。湘财证券指出,2025 年以来,消费电子延续复苏态势,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推动 AI 基建需求维持高景气,同时,AI 技术在终端上的落地推动端侧硬件升级。
然而,珠海冠宇的战略摇摆并非首次发生。2023 年 6 月,珠海冠宇终止了 IPO 募投项目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该项目主要为解决新增消费类锂电池电芯封装业务需要。
对于项目终止的原因之一,公司称,随着动力及储能类业务的发展,公司在浙江、重庆等地区新增动力及储能类锂电池封装业务产能布局,有效缓解了珠海市金湾区封装生产基地的扩产压力,封装业务产能基本能满足目前业务发展需要。可现实却颇具戏剧性,浙江、重庆的项目后续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陆雯燕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