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非常规推送。
事先声明,本文有 " 剧透 ",虽然只剧透了电影的前 1/3。
别觉得不可思议。
事实上,在昨天发的那条推送里,就因为提了一嘴《无名之辈 2》第 40 分钟处的一个包袱,便有无数人指责我不该剧透。
鉴于指责的朋友多是关注多年的老粉了,所以我有必要单开一条回应一下——
这样的 " 剧透 " 到底有没有问题。
以及,认为有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
先说 " 剧透 " 这个词。
什么叫 " 剧透 "?
广义上来说,你对电影任何情节的讨论都叫 " 剧透 ",毕竟这是没看过电影的观众所不知道的情节,我把我知道的剧情透露给不知道的你,那就是 " 剧透 " 了。
但这样的定义显然不在我们讨论之列,否则,聊电影就都变成打哑迷了。
我们时常所说的剧透,往往是狭义的剧透。
透露部分情节可以。
但不能透露影片最关键的一个点——
终极悬念。
比如悬疑片,我提前揭晓了最后的大反转,那叫剧透,比如推理片,我直接说出最后的大 boss,也叫剧透,甚至部分剧情片,我说出了男女主的最后结局,那也是剧透。
也就是说,剧透的前提,是悬念。
而且是你看电影的大部分过程中都不会知道,并且会去猜测的悬念。
举例来说,前几天写的《三更》。
影片在很长时间里其实并没有告诉观众,黎明这个角色每天推着的是个死人,我相信任何人初看时,都会真的认为他是在照顾半身不遂的太太。
那么,如果我把 " 尸体 " 的信息揭晓了,算不算剧透呢?
算,但不算狭义上我们禁止的那种剧透。
道理很简单,这部分悬念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就揭晓了,虽然说这是一个卖点,但显然导演也明白,这只是一个设定,没法吸引观众 50 分钟。
那什么程度的剧透才是禁止的呢?
如果影片正在上映时,我写了故事最后的反转,也就是妻子死亡前三年的事,那才叫剧透,才会造成核心悬念的泄露。
说白了——
虽然我们 " 防剧透 " 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最佳的观影体验,但这里的前提是,这是影片的终极悬念,一般只发生在悬疑片与剧情片里。
喜剧片 " 防剧透 " 确实很少见。
更少见的是,如果我揭晓最后男女主角的选择你说我剧透也就罢了,我只是说了一部 120 分钟的电影,在第 40 分钟时的设定,都要被质疑 " 剧透 "。
这有点反常识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的确认真想了一下,如果不提 " 真人秀 " 这个点,能不能聊这个片。
答案是,能模糊地聊,但不能细说。
我当然可以和大多数所谓的影评人一样,堆砌一些大词,云里雾里地提及一些电影,什么《楚门的世界》什么《第一滴血》等等,但就我目前这个阶段的喜好来说,我还是想聊一些具体的东西。
然而一具体,这片就没法聊了。
比如演员的演技。
《无名之辈 2》里有一场戏我还是挺喜欢的。
那时剧情已经过半了。
此时的任素汐,心态有些复杂,一方面她确实痛恨章宇这个渣男,觉得他吃软饭,觉得他死缠烂打,被整蛊活该,但同时,又不忍心看他一直这么被骗,在隐藏的镜头前当众出糗。
于是有一次在 " 监狱 " 里,当她听完章宇掏心掏肺的自我否定,说自己一直是个废物,自己本身就活在自我欺骗里时,任素汐终于动了真情。
她不再按照剧本走。
她吐了一口电子烟,烟雾缭绕,遮住了摄像头。
然后吻向章宇。
我之所以喜欢这场戏是因为这是这部戏里难得的 " 走心 " 戏,一时间那些过于嘈杂的声音都不见了,我们只看到两个无助的人互相抚慰,戏假情真中,能看到 " 人 " 的存在。
而对于任素汐的表演来说,你可以看到纠结与爱恨。
尤其是最后狠狠盯着镜头的那个表情,完全表达出了此时她心态的复杂性。
但如果我把这个场景里的 " 真人秀 " 部分都抹去呢?
你不知道前因后果,自然地,也就没办法理解这里的 " 复杂 " 到底复杂在哪。
等于聊了个残次品。
演员的演技尚且聊得如此模模糊糊,而故事本身,就更没法聊了。
因为这是影片的基础设定。
很显然,我们讨论影片是否合理,是建立在它是个真人秀基础上的。
导演的诉求显然是四个字:戏假情真。
影片的两个角色,章宇和任素汐,都是一样的由假到真的转变,而转变的节点,就是一次次真人秀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及外界对此的评价。
脱离这些具体的情节来讨论电影,就是对着空气比划。
所以没错。
至少在我的要求里,我是没办法脱离这个设定来讨论这部电影的。
我也不相信有人不提这点,也能聊的清楚这部片。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不少人质疑我 " 剧透 "?
当然大家都是真情实感。
但也正是如此,才更值得我们去讨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提到了 " 点映 "。
大致是说,因为提前看了电影,所以这么早聊,不厚道。
我确实是提前很早就看了。
但我写这篇稿子,其实已经是很多天之后了,那时候《无名之辈 2》已经大规模点映了好几天,排片超过了《新驯龙高手》与《地球特派员》等新片,接近《F1:狂飙飞车》,而它的票房也已经达到了 1700 多万,超过了今年两百多部国产片的总票房。
这所谓的 " 点映 ",和正式上映有什么区别?
如果这样的 " 点映 " 都不能聊,那么我建议国产片以后提前一年开点映,穿个 " 防批评马甲 ",等正式上映的时候早已赚的盆满钵满,你也不会再想起来骂它了。
所以这个原因并不成立。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上面有朋友已经提到了——
电影的结尾出现了一行字," 感谢你不剧透 "(大致意思)。
这才是关键。
我不得不说,饶晓志的这部电影拍的不行,但他真的深谙人的心理啊,就这么简单一行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 不剧透 " 这个词在观众心里早已成为共识。
而片方以如此谦卑的方式,请求观众去做这样一件正常的事情,其实也就相当于去请求观众做个 " 正常人 ",天然地会获得观众的认可。
那么 " 不剧透 " 什么呢?
观众们想来想去,以往我们聊剧透往往都是电影的反转,而这部电影的反转以及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这部片的故事设定了。
于是自然会觉得,不剧透这部片的故事设定,才是对的。
听起来很扯。
但我后来又想了一下,这部电影除了男女主角的表演,在故事层面确实找不到其他什么亮点了。
观众会如此认为,倒也情有可原。
于是很自然地,我们就会被这样的善意 " 绑架 "。
可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
如果 " 不剧透 ",就没有办法细聊这部片。
如果不细聊,所有的批评都会悬在半空中,落不到实处。
(毕竟长达 2/3 的内容都不能提)
我不认为这就是片方本来的意图。
但实质上,就是如此。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不是说,大家就非得认同我不可,如果你依旧认为这样的 " 剧透 " 有问题,我也接受批评,确实我没标明 " 剧透预警 "。
但和我的其他文章一样。
我始终认为,作为读者,同不同意作者观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之间应该有这样的讨论过程,以及可斟酌的空间,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试图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就给一件事定性,而省略了大量的思考与讨论的过程。
这样粗线条的思维方式是危险的。
所以相比于以往的推送,基本上是我单方面输出自己的观点。
我更希望这样对话的方式会多一些。
但愿可以成为常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