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全观察」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并揭秘 VC、CVC 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薛皓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 Midjourney
6 月 30 日,2025 年的年中,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摩尔线程 ")和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沐曦 "),同时向 A 股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开启了 "IPO 竞速大赛 ",争夺中国通用 GPU 第一股!
两家公司均为估值超 200 亿元的 AI 芯片独角兽企业,产品均为 AI 智算中心亟需的通用 GPU 芯片。它们均在前几个月开启上市辅导:摩尔线程于 2024 年 11 月开启上市辅导,沐曦于 2025 年 1 月开启上市辅导。
值得一提的是,另两家 AI 芯片独角兽企业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比上述两家更早开启 A 股上市辅导,但至今未正式提交招股书。有市场消息称,壁仞科技将转而谋求港股上市,燧原科技将在之后递交 A 股招股书,
上演 "IPO 竞速赛 ",是摩尔线程和沐曦不得不做出的抉择。AI 芯片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巨额研发投入和持续亏损,使得两家公司需要资本市场持续输血。
两家公司背后是一众知名投资机构,其中红杉中国、联想创投等机构在这两家公司都下了注。
根据招股书,两家公司的产品仍然和英伟达的 GPU 产品存在着 2 代左右的差距。并且根据 IDC 报告,在国产 AI 芯片的国内市占率上,它们还需追赶华为昇腾系列,华为昇腾占有 20% 左右的市场份额(英伟达中国特供版占 70%)。
摩尔线程: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创业,拟募资 80 亿
中国 GPU 市场规模在 AI 催化下,正经历着一年翻一倍的高速增长,已从 2020 年 400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超 1600 亿元。
摩尔线程由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张建中创立,他在英伟达时负责整个中国区的业务。2020 年,他看到了中国 AI 产业的巨大机会,便和其他英伟达的同事一起在北京创立了摩尔线程。
图源:摩尔线程
张建中在英伟达并非主要负责研发工作,而更专注于市场拓展业务,具备丰富市场拓展经验。曾在英伟达参与 GPU 架构研发的张钰勃担任 CTO,主导芯片研发工作。
创立四年,摩尔线程以每年研发一代 GPU 架构的速度迭代产品,依次推出了苏堤、春晓、曲院和平湖。这四代产品分别面向 AI 智算和消费级场景的具体产品,此外它还推出了 KUAE2 集群产品,支持万张 GPU 卡的同时训练或推理。
尽管迭代四代,但是摩尔线程和英伟达的技术差距仍然是无法跨越的鸿沟。公司最新公布第四代 GPU 平湖的 S5000 板卡,算力超过了英伟达的 2020 年发布的 A100,但和后者 2022 年发布的 H100 仍有差距。
2023 年,摩尔线程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得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商品、软件和技术。
从营收来看,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0.46 亿元、1.24 亿元、4.38 亿元,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209%。在净利润方面,虽然持续亏损中,累计亏损超 50 亿元,但是亏损正在收窄,三年净利润分别为 -18.39 亿元、-16.73 亿元、-14.92 亿元。
从收入结构看,2024 年的 3/4 营收来自 AI 智算,其中 AI 智算的集群(比如 KUAE2)营收近 2 亿元,占总体营收一半,AI 智算的板卡占 30%。另外的 1/4 收入来自图形加速卡,包括了桌面级和专业级。
在营收高速增长的同时,摩尔线程始终在研发支出上进行高额投入,近三年研发支出分别为 11.16 亿元、13.34 亿元、13.59 亿元。2024 年,研发支出是营收的 3 倍之多。
对于本次募资,摩尔线程计划募资 80 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研发新一代的 AI 训推一体芯片和自主可控图形芯片项目。
沐曦:AMD 通用 GPU 总设计师创业,营收暴增超 4000%
相比于摩尔线程,沐曦显得更加低调。创始人陈维良是一位具有 20 余年芯片研发经验的工程师,自 2007 年至 2020 年,他曾担任 AMD 的全球通用 GPU 的总设计师,主导完成了 15 款高性能产品的研发和流片。
图源:沐曦公众号
同样在 2020 年,他同样看到了国内 AI 芯片的机会,就和 AMD 的同事一起创办了沐曦,总部位于上海。
成立以来,沐曦把产品研发重心放于面向 AI 智算中心的 AI 芯片上,并未向摩尔线程一样,研发多款图形渲染 GPU。
发展至今,公司推出了训推一体 GPU 和智算推理 GPU 两类,共 5 种型号产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支持 AI 大模型的训练、推理等方面。在图形渲染 GPU 方面,沐曦仅推出了一种型号产品。
沐曦并未公布产品的算力,但是它表示目前旗舰型号曦云 C500 的算力达到国内第一梯队水平。
目前,沐曦已实现了千卡集群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正在推动万卡集群。并且,公司表示产品已成功支持 128B MoE 大模型等完成全量预训练,GPU 产品累计销量超过 25000 颗。
和摩尔线程不同的是,沐曦并未被列入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不过公司表示其研发所用 EDA、IP 和 HBM 采购自境外,而美国政策对公司在这些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在营收方面,沐曦近三年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沐曦营业收入分别为 42.64 万元、5302.12 万元、7.43 亿元,年复合增长 4074%。该增长率远远高于摩尔线程(三年复合增长 209%)。
净利润方面,近三年分别为 -7.77 亿元、-8.71 亿元、-14.09 亿元。三年累计亏损 30 亿元,小于摩尔线程。
沐曦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财务数据,营收为 3.20 亿元,亏损 2.33 亿元。
从收入结构看,沐曦营收依赖于训推一体的 GPU 板卡和 GPU 服务器,两者营收分别占比 68.99% 和 28.29%。今年一季度,它的训推一体的 GPU 板卡营收占比高达 97.55%。
在研发投入方面,沐曦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6.48 亿元、6.99 亿元和 9.01 亿元。它维持着高额研发投入,但是研发占营收的比重低于摩尔线程。
本次上市,沐曦计划筹集资金 50 亿元,用于新一代通用 GPU 的研发和产业化。
估值都超二百亿,知名机构加持
两家公司成立时间相近,IPO 时间相似,而且他们都由众多明星投资机构加持。
摩尔线程成立以来,一共完成 6 轮融资。2020 年末,它获得了来自五源资本、红杉中国、闻名投资及和而泰的天使轮投资。此后,红杉中国和五源资本连续追加投资。摩尔线程背后的其它知名机构包括深创投、国盛资本、联想创投、腾讯投资等。
根据招股书,最新估值约为 246 亿元。
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合计控制 36.36% 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深圳明皓、国盛资本、红杉资本分别持股 4.98%、4.90% 和 4.79%。
对于沐曦而言,它一共完成 8 轮融资。2020 年,它获得了和利资本和泰达科投的 8000 万元天使轮投资,此后和利资本多次追加投资。它背后的其它知名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红杉中国、东方富海、招商资本、葛卫东的混沌投资等。
根据招股书,按照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对应的投后估值为 211 亿元。
公司创始人陈维良持股 22.94%,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葛卫东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 7.48%,经纬创投合计持股 5.13%。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背后有几家共同的投资方。其中红杉中国是两家公司早期核心投资方,参与了两家公司数轮投资,分别持有沐曦和摩尔线程发行前 4.19%、4.79% 的股份,可能是此次 IPO 的大赢家。
AI 芯片股是 A 股市场的稀缺标的,目前涉及 AI 芯片概念的 A 股上市公司主要为海光信息和寒武纪。
这两家公司由于 AI 风口,使得其市值在近来年来大增。海光信息在 2022 年 8 月上市首日市值为 1470 亿元,如今市值已达 3200 亿元,市值翻倍;作为国内 ASIC 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ASIC 芯片和通用 GPU 芯片为 AI 芯片两种类型),2023 年市值为 200 亿元,最新市值已是 2300 多亿元,两年涨了 10 倍。
根据 IDC 数据,从国内的国产 AI 芯片竞争格局而言,市占率最高的不是海光信息和寒武纪,也不是摩尔线程和沐曦,而是华为。
华为推出的昇腾 910 系列芯片,其单卡算力性能已经逼近英伟达上一代 AI 芯片 H100,而华为的 AI 智算集群产品 CloudMatirx 384 产品,搭载了 384 颗昇腾 910C 芯片,通过芯片间高性能的互联互通,来突破单个芯片算力薄弱的局限,实现整体匹敌英伟达最新一代 AI 智算集群产品 GB200 的整体性能。
目前,摩尔线程和沐曦尚需在技术和市占率上追赶华为,不过从国内 AI 芯片行业发展而言,和美国 AI 芯片的差距正在肉眼可见的缩小。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