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进程往往由大人物推动,但他们又反过来被性格牢牢控制。马斯克和川普,就是两只典型的 " 雄性表演动物 ",行为模式极度张扬、充满控制欲,又天然不信任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他们曾短暂结盟,却终究因为 "Big, Beautiful Bill" 彻底撕破脸。
美国政治,从来不缺表演,但像这两只 " 开屏孔雀 " 一样争奇斗艳又疯狂撕逼的确实罕见。
01 两个 " 神经质 "
马斯克曾公开承认自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这并非 " 卖惨 ",而是一种赤裸的权力宣示。他的阿斯表现得尤为典型:高度专注、缺乏共情、控制欲极强。
他的员工们对此一点不陌生—— 2015 年,一名特斯拉员工为迎接新生儿请假,马斯克回邮件极度冰冷:" 这不是理由。"
在马斯克眼中,人的生育权、身体健康、家庭因素都不值一提。他追求的,是效率的极限、纪律的纯粹。
川普则是另一种神经质人格:未曾确诊阿斯伯格,却活在高亢而自恋的情绪中。羞辱式管理、即时惩罚、翻脸比翻书还快,是他一贯的权术手段。
在川普周围,任何对他稍有异议的人,要么被当场讽刺,要么被 " 边缘化 "。
02 短暂蜜月期
2024 年,川普和马斯克曾短暂进入 " 蜜月期 "。川普复出竞选,需要一位科技巨头为自己在年轻群体和硅谷人中 " 镀金 ";马斯克则急需一位反环保、反监管、反税收的总统,为他的电动车产业、星链扩张、AI 项目扫清政策障碍。
于是,他们选择 " 共舞 ":马斯克甚至一度在海湖庄园居住,成为川普私人 " 科技顾问 ";川普更是在多个公开场合称赞马斯克是 " 美国的天才 ",甚至提议让他 " 掌管未来部 "...
看上去是同盟,实际上是交易,不同于马斯克这个科技乌托邦主义者,川普从来都很清楚,自己迟早会跟小马闹翻。只是那会的共同敌人是民主党,是拜登是哈里斯是奥巴马是佩罗西是舒墨,为了战胜他们,二人不得不结为盟友。
03 彻底撕破脸
转折点是 2025 年 6 月的《Big Beautiful Bill》。这个法案是川普最重视的东西,是他认定的:重塑美国,MAGA 的最重要的 " 财政代表作 ":提高债务上限、削减社保福利、砍电车补贴。
马斯克对此反应极为激烈。连发多条长帖,怒斥法案是 " 对美国自由的谋杀 ",更放话要成立 " 美国党 ",挑战共和民主两党制。
川普的回应则像是黑帮老大:" 没有我的补贴,你的公司能活吗?" 还附送一句极具攻击性的狠话:" 要不你滚回南非吧。"
两人从此正式翻脸:一个要另起炉灶搞 " 政治创业 ",一个要清除异己保政权神话——这不是争执,这是政治上的逐鹿中原。
04 川普惯用权力羞辱人
川普用权力羞辱人,早有先例,他曾在白宫当众责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 不懂规矩 "。
也曾公开 " 开除 " 自己的幕僚长普里巴斯,只因对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 " 迟疑了一秒 "。川普的领导逻辑非常简单:不是 " 能力决定位置 ",而是 " 忠诚度决定生存 "。
而马斯克则在 " 对人无情 " 这件事上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羞辱,而是冷处理。无数被他 " 开除 " 的高管、早期员工、甚至昔日女伴,最终都只能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 " 曾经为马斯克工作 " 的历史荣耀。
这两人一个重羞辱,一个重疏离,看似互补,实则他们都是极端自负的人,注定无法长期共存。
05 特斯拉股价 " 受伤 "
川马二人撕破脸的直接后果是资本市场动荡。特斯拉股价在短短 48 小时内蒸发 14%,投资者恐慌电车补贴收紧;SpaceX 的空管合同也因川普 " 私怨干预 " 进入冻结阶段,反垄断委员会罕见发声表示将 " 审查政府合同的分配程序 "。
马斯克不是没有反击空间,但他一旦脱离共和党这颗大树,就变得极其尴尬:民主党痛恨他的环保态度,共和党防着他的不听话,政治上的 " 双输 " 已成定局。
他成立 " 美国党 " 的计划一开始或许还能吸引几家硅谷媒体关注,几周后就迅速沉寂——不会有人真的相信他能把科技话语变成选票。再跟川普闹下去,马斯克搞不好真要去火星……
06 雄孔雀表演的代价
川普是强人政治在大众民主制度中的结构性 BUG:任何人只要不俯首称臣,就会被当场示众,这是拿 " 羞辱当权力 " 的政教合一玩法。
马斯克是技术至上主义的极限体现:任何感情、情绪、忠诚、制度,在他眼中都不如 " 效率 " 重要——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可以是一次性使用工具。
大众民粹政治家 vs 技术乌托邦。他们关系的破裂,不是私人恩怨,而是我一直警惕的现代性的结构性危机:当科技资本与政治领袖都由 " 极端超雄人格 " 主导时,任何合作都只能是临时的,任何联盟最终都会以背叛收场。
回头看,这场 " 雄孔雀开屏再互啄 " 的大戏,不只是两个人的翻脸,而是一整套 " 人格极端化的制度体系 " 开始反噬的缩影。在一个过度娱乐化的世界里,川普代表着 " 话语权即支配权 ",马斯克代表着 " 控制欲即效率信仰 "。
最终这两个原本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却反过来成了制度缝隙中最危险的冲突因子。当我们围观社交媒体上两个最有钱权人之间的吵架时,也许更该问一句:在这场孔雀大战背后,代价是什么?是谁?
一想到世界由这些情绪不稳定的,做事说话不体面的人掌控,我就对未来充满了悲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