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十几个人形机器人身着秧歌服、手持红手帕登上舞台,与舞蹈演员们默契配合舞蹈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短短数月后,这家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近 70% 份额的行业龙头又宣布了重磅消息。据了解,当前宇树科技已经完成了 C 轮融资交割。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作为重要战略股东的首程控股再度加码跟投,展现出对宇树科技成长性的看好。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对单一企业的持续押注,更是首程控股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的关键落子。在宇树 2024 年业绩翻倍的高增长态势下,首程依托百亿级机器人产业基金,在技术爆发与商业化临界点双重加持下,锁定了人形机器人赛道头寸的核心收益权。
一、追投宇树:战略卡位与生态协同的双重收益逻辑
首程控股此次追投宇树科技,绝非简单的财务追加,而是基于深度产业研判的精准布局。
宇树科技作为全球消费级四足机器人领域的绝对龙头,其技术成熟度与商业落地能力已获验证。王兴兴本人曾透露,2024 年公司业绩相对于 2023 年接近翻了一番,也就是到 4 亿左右。这也使得宇树科技成为行业内少有兼具技术创新能力与规模化营收的标杆企业。
对于首程控股而言,追投宇树科技的本质是 " 锁定产业确定性 + 布局未来爆发点 " 的双重策略。
从短期收益来看,宇树科技的最新估值较 2024 年 9 月的 80 亿元增长 25%-87.5%,账面回报远超行业水平;从战略协同看,宇树科技的产品能够与首程旗下停车管理、产业园区场景深度结合。过去的投资事件也验证了这种 " 被投技术反哺运营提效 " 的闭环逻辑,例如,松延动力仿生脸机器人入驻首钢园六工汇购物广场,通过 AI 大模型实现拟真度达 95% 的人机交互,使商场客流量提升 23%。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首程通过宇树切入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核心环节。
随着特斯拉 Optimus 量产在即、人形机器人成本降至 2 万美元关口,叠加 AI 大模型对机器人智能迭代的十倍速催化,宇树在运动控制与硬件载体上的优势,恰与首程生态内其他被投企业形成互补——如星海图的具身智能模型、微分智飞的空中集群系统,共同构成 " 本体 + 智能 + 场景 " 的全栈能力。这种生态协同不仅降低了单一技术路线风险,更让首程控股在机器人产业爆发前夜,建立起难以复制的组合竞争力。
二、从资本到生态:机器人战略的三阶跃迁
当前,首程控股的机器人布局早已超越单纯投资维度,形成 " 左手运营,右手资本 " 的双轮驱动体系。
这一战略在今年初成立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时已初现框架,并在 6 月底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峰会上完整呈现为 " 投资入局、运营共建、借江成海 " 的三阶路径:
首先,投资入局构建核心资产池。
首程以百亿机器人基金为引擎,在横向广度上覆盖宇树科技、微分智飞、星海图等多家企业;在纵向深度上贯穿 " 核心部件 - 整机制造 - 场景应用 " 全链。不同于 Pre-IPO 套利型资本,首程控股坚持 " 不赋能不投资 ",为被投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这种 " 精准投放 + 深度绑定 " 的模式,推动多个被投项目已顺利完成后续融资,估值大幅提升,并持续为首程控股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其次,运营共建激活生态网络。
具体来看,首程控股的独特性在于将基础设施运营优势转化为技术落地的 " 加速器 "。一方面,依托覆盖全国的停车场、产业园区等丰富的场景资源,被投企业验证产品提供真实场景供给。例如,万勋科技的无人机柔韧作业臂在立体车库测试优化等。另一方面,通过新成立的机器人公司提供销售代理、融资租赁、行业咨询、供应链管理在内的全周期产业服务。这种 " 场景造血 + 生态补血 " 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被投企业的技术迭代效率,从而推动被投企业的产品实现快速商业化落地。
再者,借江成海打造产业基础设施。
在 6 月机器人峰会上,首程控股集中签约 50 余家企业并启动全球首个 " 机器人综合体验店 " 招募计划,标志着公司向产业枢纽的进化。可以看到,公司正在以独特的 " 开放生态平台 " 模式,突破传统产业投资逻辑,构筑出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机器人综合体验店则集展示、交易、服务于一体,不仅面向 B 端客户展示行业解决方案,更直接触达终端消费者,填补了市场空白。
这种模式超越企业个体价值,为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当全球机器人产业仍在寻找规模化落地的突破口时,首程控股的 " 生态赋能者 " 角色,或许正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一份值得借鉴的答案。
三、结语
纵观首程控股的机器人战略演进,其内核是以产业资本为锚点、以实体场景为试验场、以生态服务为纽带的三维融合。
宇树科技的追投只是这一庞大棋局的最新落子。当同行在百倍估值的机器人赛道泡沫中博弈时,首程控股凭借 " 基金投资组合收益 + 被投技术降本增效 + 全链条服务溢价 " 的多层次收益模型,构筑了攻守兼备的竞争壁垒。
随着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迈入商业化临界点,首程控股已悄然完成从基础设施运营商到智能生态构建者的蜕变。这既是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基因的重构,亦是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单体创新迈向系统突破的缩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