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咸阳 07-03
创新港学院正式揭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创新港学院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正式揭牌,这一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联合全省高校与龙头企业构建的 "1+U+E" 组织模式(1 是西安交大,U 是多所省内参建高校,E 是动态引入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西咸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校地企协同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再提速。

响应国家战略的总窗口担当

2021 年,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总窗口设在西咸新区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西部科技创新港坐落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 500 万平方米,定位为 " 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 "。创新港从规划之初就确立了 " 校地企联建、企业主体、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 的创新发展路径,构建了以 " 开放、融合、适用 " 为导向的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 31 个研究院、222 个研究所(中心)、8 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 400 多个科研机构智库已全部入驻创新港,3 万名学生和 1000 多名专家教授在此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吸引 241 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协议,建立 92 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

创新港的快速壮大为创新港学院的设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省 63 所普通高校、8 所 " 双一流 " 高校的科教资源支撑下,创新港学院以 " 三链融合 "(学科链 - 创新链 - 产业链)破题——将西安交大的学科优势、参建高校的专业特色与龙头企业的产业需求,通过 "1+U+E" 架构进行系统性重塑。这种组织创新打破了传统高校封闭办学的壁垒,使市场需求成为科研创新的 " 导航系统 "。

" 一港模式 " 夯实发展基础

创新港学院的落地,依托于西咸新区与西安交大多年共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形成的 " 地利 " 优势。

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狠抓创新、人才、金融、产业四个资源聚集,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截至 2024 年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达到 4100 家、6878 家、377.9 亿元,分别是秦创原启动建设初期的 17 倍、11 倍、4 倍,分别占全省的 21.6%、22.9%,7.8%,成果转化企业累计 1559 个,特别是高企和科小的新增总量、年均增速以及全省占比三项数据均位于全省前列。

在这过程中," 一港 " 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一港 " 指的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 " 一港 " 模式推动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走深走实:成功引入了总投资 15 亿元的全国首个以微电子行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华天微电子新质科创中心项目。推动西咸能源集团 " 双碳 " 研究院签约,这是西咸新区第一个区属国企在创新港落户科技创新平台。

全要素创新生态的构建凸显创新港的独特优势:31 个研究院、222 个研究所组成的科研网络形成协同之势;创新港中学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创新要素得以持续聚集。值得关注的是校友经济的培育——通过 5 场校友会活动推动 11 家校友企业落地,295 家校友企业线索清单正转化为产业导入的新动能。

校地企协同的创新实践

创新港学院的深层价值,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校地企协同的结构性矛盾,其搭建的 " 协调委员会 - 理事会 - 院长负责制 " 三级组织架构,实现了从决策到实施的全链条贯通。课程共享、学分互认等机制的建立,使参建高校学生能享受多校优质资源;联合团队建设则推动不同高校科研力量围绕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

在南瑞集团 - 西安交大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企业科研人员与大学教授在仪器设备前专注于技术攻关。该中心由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南瑞集团成立。据联合研发中心科技综合主管成敏介绍,中心组建了 18 支 " 科学家 + 工程师 + 研究生 " 联合攻关团队,通过 " 双负责人制 "" 揭榜挂帅 " 等方式,将市场需求与技术供给紧密结合,开展基础理论、前瞻技术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第一批项目从立项到验收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极大地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三链融合 " 的落地模式呈现鲜明特色。围绕微电子产业链,学院整合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学科力量,联合华天科技等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形成 " 一条产业链 + 若干创新主体 + 一支专家团队 " 的协同架构。这种模式已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复制推广,使科教资源的集成效能得到充分释放。人才培养方面," 三导师制 "(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创新港学院导师)让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如思摩威公司联合培养的学生实现 " 学习即工作、毕业即就业 " 的无缝衔接。

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布局展现战略视野。" 创新港研发 + 地市转化 " 的范式既发挥陕西科教优势,又对接东部产业需求,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创新路径。这里不仅搭建了校地企协同的物理平台,更在于构建了一套激发创新活力的制度体系。随着 "1+U+E" 模式的深入运行,也将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做法。

来源 / 西咸新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陕西 科技创新 科研 西安交通大学 产教融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