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 07-03
AI虚拟主播爆火!每日自动上传游戏实况视频,年入百万美金,播放量超7亿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智东西

编译 | 金碧辉

编辑 | 程茜

智东西 7 月 3 日消息,据外媒 CNBC 昨天报道,荷兰创业者、游戏主播约尔迪 · 范登布舍(Jordi van den Bussche)最近创建的蓝色形象的虚拟主播 "Bloo" 在 YouTube 收获 250 万订阅与 7 亿次观看,年收入突破百万美元。

虚拟主播 Bloo(左)、Bloo 的创建者约尔迪 · 范登布舍(右)(图源:CNBC)

范登布舍在 YouTube 主频道 "kwebbelkop" 拥有 900 万订阅用户,范登布舍的团队通过 ElevenLabs、ChatGPT 等 AI 工具实现视频配音、缩略图制作等全流程自动化。

虚拟主播 "Bloo" 通过真人动作捕捉驱动,每日自动生成多语言游戏实况视频,能替代人类主播完成游戏实况录制、多语种配音、视频剪辑全流程。

真人可以通过动作捕捉设备实时驱动虚拟形象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比如直播场景,同时由 AI 系统自动生成多语言配音、视频剪辑及频道运营。

虚拟主播 Bloo 的演示画面(图源:CNBC)

同时,西班牙的一家内容工厂,由三个人构成的 " 金手团队 "(GoldenHand)也在推动 AI 视频量产体系:团队通过全自动化流水线日均生成 80 条视频,精准投放 65 岁以上银发群体,单频道月收益超 3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2.17 万元)。

在 2023 年,金手团队推出 SaaS 工具 TubeChef,用户支付 18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130.14 元)/ 月可自动生成 10 条 AI 视频。

一、虚拟主播技术突破,五分钟生成个性化视频

范登布舍在 CNBC 采访中透露:" 人类是当前模式的缺陷。" 当前主流虚拟主播多采用 " 人控模式 "(Puppeteering),真人通过动作捕捉驱动虚拟形象,如 Bloo 的创作者需实时操控角色表情与语音。

人控模式单视频制作需 4 小时,其中包含 2 小时动捕校准,全 AI 生成视频因缺乏即兴互动与情感波动,点击率骤降 37%。

但技术正快速进化,专注于 AI 视频的创作公司 Hedra 开发的 Character-3 系统已实现 AI 生成 5 分钟时长的完整剧情视频,其最新融资 320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2.31 亿元)用于研发实时自动化虚拟人。

Hedra 的产品 Character-3 允许用户制作由 AI 驱动的可实时动画人物(图源:CNBC)

AI 生成的虚拟网红虚拟歌手米拉 · 索菲亚(Milla Sofia)的 AI 音乐单条视频在 TikTok 获得数十万点击量; 喜剧演员乔纳森 · 拉舒沃(Jon Lajoie)的《宝宝脱口秀》是一个超写实 AI 婴儿角色参与的脱口秀节目,通过 AI 技术生成婴儿形象并模拟对话,内容幽默荒诞,其中有一个超逼真的动画婴儿对着麦克风说话。

AI 技术生成的逼真的婴儿对着麦克风说话(图源:CNBC)

谷歌 Veo 3 借助 V2A 技术,将视频像素转为语义信号,结合文本生成同步音频,能精准匹配环境音效、人物对白,实现唇形同步。但因其动用超 200 亿条 YouTube 视频训练模型,已被警告或触发平台知识产权危机,面临创作者集体诉讼风险。

二、西班牙团队建 AI 视频工厂,日产量 80 条瞄准银发市场

西班牙 " 金手团队 " 通过全 AI 视频流水线实现 " 去人化生产 ",即剥离真人出镜与手动剪辑环节,以 GPT-4 生成 2000 字脚本为起点,经 MidJourney 自动配图、ElevenLabs 语音合成、AI 剪辑工具输出成片,最终在旗下 18 个 " 无面孔频道 " 日均发布 80 条视频。

在外媒看来," 金手团队 " 的商业逻辑在于精准锁定 65 岁以上银发受众,通过 AI 批量生成怀旧故事与健康知识等内容单条爆款获百万流量,并推出 SaaS 平台 TubeChef 以 18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130 元)/ 月订阅价向第三方提供同等产能,而团队人力仅聚焦于每日筛选 60-80 个创意原型。

有创作者坦言:" 构思每日 60-80 个爆款创意才是真正挑战,AI 反让我更专注创造力。"

三、AI 内容洪水淹没平台,用户怒斥 " 创意已死 "

低质 AI 内容泛滥正触发从用户到技术专家的全链条反弹,社交媒体 X 上 " 反 AI 垃圾内容 " 声浪高涨,用户直斥 "AI 图像无处不在,毫无创意和意义,令人失望 "。

网友在 X 平台上的发帖(图源:X 平台)

Meta 生成式 AI 顾问、AI 政策顾问亨利 · 阿杰德(Henry Ajder)在 CNBC 采访中透露 " 数字污染时代已不可避免,即便内容信息量充足且对部分人具有娱乐性或实用性,我们正步入一个无法区分人类创作与 AI 生成的时代 "。

全 AI 生成内容的技术瓶颈在虚拟主播 Bloo 的实验中凸显,其纯 AI 制作视频点击率下降 37%,创作者约尔迪 · 范登布舍向 CNBC 透露:" 当前 AI 缺乏人类即兴互动与情感波动的能力 ",仅当技术实现更快、更好、更廉价三重突破时才会完全替代人工操作。

" 金手团队 " 的实践进一步印证此矛盾,该团队通过 AI 工具链日均生产 80 条视频主攻老年市场,但未标注的 AI 生成内容正加剧平台虚假信息风险。

在外媒看来,技术检测机制滞后于内容生产规模,从深度伪造检测机构 Vermillio 透露的数据来看,YouTube 的 Content ID 系统对 AI 合成音轨的识别误报率达 34%,而 Meta 顾问阿杰德警告称 " 当平台失去区分人作与 AI 的能力时,版权体系与信息真实性将同步崩塌 "。

2024 年 7 月,牛津大学在《自然》(Nature)子刊发表的研究成果透露,若持续使用 AI 生成内容训练新模型,算法认知偏差率会提升 41%。研究团队通过多轮实验,发现模型在迭代过程中会逐渐偏离真实数据分布,出现 " 模型崩溃 " 现象,生成内容的可信度和多样性大幅降低。

结语:虚拟主播爆发背后:AI 视频工具的成本收益账与版权质量坎

虚拟主播的爆发印证了 AI 视频工具平民化趋势:清华系公司生数科技 Vidu 覆盖 200 国用户,使动画制作人力成本降至传统四分之一;谷歌 Veo 3 以 1808 元月费降低创作门槛,但技术普及加速内容通胀,导致平台单视频广告收益从千元级缩水至几十元量级。

随着用户使用 YouTube 内容训练模型,恐触发平台创作者集体诉讼;初创公司 Hedra 等新技术入场,致低质 AI 视频泛滥,虚拟内容生产正引发平台知识产权与质量管控的双重危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youtube 歌手 自动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