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近日,荣耀发布了新款大折叠屏手机—— Magic V5。作为目前国内最新款的折叠屏手机,其以 8.8mm 的折叠态厚度和 217 克重量成为全球最轻最薄的折叠屏手机。那么,既然现在的折叠屏手机都这么轻薄了,是不是可以买来当主力机了呢?和直板机相比,折叠屏手机的劣势又有什么呢?
荣耀 Magic V5
除了推出折叠屏手机等创新产品外,国内各大厂商也在不断地丰富产品线。在购买手机产品时,相信有许多消费者纠结于是选择 " 较大的电池 + 较慢的充电 " 还是 " 较小的电池 + 较快的充电 "。举例来说,荣耀 Power 和真我 GT 7 Pro 竞速版两款手机,前者是 "66W 快充 +8000mAh 电池 ",后者是 "120W 快充 +6500mAh 电池 "。那么该如何选择呢?
荣耀 Power
除了续航和快充外,近几年来,各个手机厂商也疯狂在影像上堆料,似乎影像已经成为旗舰手机的象征。随着各家手机影像实力越来越强,机身厚度也越来越厚,影像模组也越来越大。为了给影像模组腾出地方,这些旗舰手机不得不在许多方面进行妥协。那么,为了追求强大的 " 影像 " 而牺牲手感,真的有必要吗?
本期机情问答预告:
1. 现在大折叠手机这么轻薄,想买来当主力机,推荐吗?
2. 荣耀 Power(66W+8000mAh)和真我 GT 7 Pro 竞速版 ( 120W+6500mAh)怎么选 ?
3. 国内旗舰手机为了增强影像能力而牺牲了手感,这种竞争方向正确吗?
自 2018 年年末,机情问答栏目便计划脱离 CNMO 栏目矩阵,准备向互动产品的方向延伸。依托于 2018 年 CNMO 内容 + 战略的成功,在内容宽度及互动形式上,我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为了引爆这种想象力,CNMO 机情问答栏目将升级成为第一片探索试验田,让用户的声音通过手机中国微博微信、手机中国论坛导入,形成由用户主导的内容 + 互动闭环。机情问答栏目组将会以更专业、有趣的形式对网友们的问题进行定期反馈。
在智能手机不断演进的当下,大折叠手机凭借逐渐轻薄化的身姿,正悄然成为许多人作为主力机的选择。那么,如今的大折叠手机是否真的适合担当主力机的重任呢?答案是肯定的。
荣耀 Magic V5
首先,轻薄大折叠手机的优势十分显著。以近期发布的荣耀 Magic V5 为例,官方宣称其做到了行业最薄,闭合状态下机身厚度为 8.8 毫米。这种极致轻薄的设计,使得手机在携带时几乎与传统直板手机无异。展开后,大屏带来的视觉体验却远超直板机。如 OPPO Find N5,内屏达到 8.12 英寸,提供了舒适的分屏体验。并且,不少大折叠机型都能与 Windows 和 Mac 系统互联,能够成为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从性能和功能方面来看,大折叠手机同样表现出色。荣耀 Magic V5 搭载满血骁龙 8 至尊版处移动平台,性能强劲。在影像方面,外屏与内屏均配备一颗 2000 万像素自拍镜头,后置为旗舰级三摄组合,能够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景下的拍摄需求。续航上,其电池容量增大到 6100mAh,支持 66W 有线快充与 50W 无线充电。而且,荣耀 Magic V5 还全面打通了各家之间的生态壁垒。支持与各个品牌互通,进一步拓展了使用场景和功能的丰富性。
当然,在选择大折叠手机作为主力机时,也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一方面。大折叠屏手机价格普遍较贵,以荣耀 Magic V5 为例,起售价为 8999 元,顶配甚至需要 10999 元。另一方面,虽说折叠屏手机功能较直板机更加丰富,但是在软件适配上还是有一些差距。不过,综合其带来的大屏体验、强大性能和丰富功能,这些瑕疵并不影响大折叠手机被当做一款优秀的主力机。
目前的手机市场中," 大电池 + 慢充电 " 与 " 小电池 + 快充电 " 是两种典型的设计思路,那么应该怎么选择呢?以荣耀 Power 和真我 GT 7 Pro 竞速版为例,CNMO 向大家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荣耀 Power
荣耀 Power 采用 8000mAh 电池 +66W 快充的续航组合,能做到持续 25 小时的长视频播放、23.5 小时导航、23.1 小时的短视频播放以及 14 小时的游戏。大电池意味着单次充电能支撑更长的使用时间,这种方案的核心价值是 " 减少充电频率 ",尤其适合长时间无法接触充电设备的场景:比如户外工作者等人群。不过其短板也很明显,充电效率较慢,一旦遭遇紧急用电需求,慢充的等待时间会成为明显痛点。
真我 GT 7 Pro 竞速版
而真我 GT 7 Pro 竞速版采用 6500mAh 电池 +120W 快充的续航组合,仅需 14 分钟就能将电量从 1% 充至 50%,38 分钟就能从 0% 充到 100%。相比于荣耀 Power,其电池含量较低,但充电效率更快。小电池虽然单次续航较短,但较大的充电功率能实现快速补能。这种方案适合充电条件便利的用户,比如学生、城市通勤族,只需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完成充电。
所以,CNMO 认为,选大电池还是快充,应该根据用户自身的实际使用情况考量。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各家厂商都开始偏向于百瓦左右的快充 +6500mAh 以上的电池的续航组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买到既有超大电池也有超高充电功率的手机了。
截至目前,几乎所有国内厂商都发布了它们的 " 超大杯 " 机型。伴随着的便是许多消费者对于这些超大杯机型的吐槽,比如机身太重、摄像头模组太大等。那么,国内厂商的 " 影像即高端 " 的路线是否正确呢?
从高端化方向看,国内高端手机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样的芯片、差不多的续航、差不多的屏幕,导致各家手机之间在基本体验上拉不开差距。影像作为用户用得最多的功能之一,影像能力的好坏是最容易让用户感受到的,也是最容易与其他手机产生差异化的地方。因此,厂家们从卷屏幕、卷性能转移到卷影像上。
vivo X200 Ultra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拍摄高质量照片和视频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vivo X200 Ultra 采用 5000 万像素主摄 +50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 +2 亿像素潜望长焦镜头的影像组合,通过三颗大底传感器,能实现用户风光、人文、人像、视频等专业创作需求。
小米 15 Ultra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而言,目前的技术水平在提升影像能力的同时,似乎难以避免地会对手机的手感产生影响。为了容纳更大尺寸的传感器、更多的镜头以及更复杂的光学防抖等影像相关组件,手机的厚度和重量往往会增加。如小米 15 Ultra 为了实现 14-400mm 全焦段光学系统,采用了 1 英寸主摄和 2 亿像素潜望长焦,其 9.7mm 的厚度和近 230g 的重量,虽然在影像方面表现卓越,但也对用户的握持体验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从用户体验的综合考量,手感是用户日常使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手机过于厚重,会影响到用户对手机的整体使用感受。为了缓解这种状况,OPPO 率先做出了改变,Find X8 Ultra 采用了倒置潜望镜设计,这使得 X8 Ultra 在即使搭载 1 英寸主摄 + 双潜望长焦镜头的情况下,镜头突出并不严重。并且 226 克的重量相比之下也较为轻便。
OPPO Find X8 Ultra
OPPO 能有这种创新,这代表着国内厂家都清楚过度追求影像能力的弊端,但受限于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无法做到影像与体验完全兼顾。所以,在追求影像能力的过程中,手机厂商不应过度牺牲手感,而应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以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使用体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