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健康 前天
有多少男导演在假装关怀女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被评为近年来最势均力敌的第三十届白玉兰,最佳女主角最终花落宋佳。在获奖感言中她提到 " 我们选择站在这里,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我们有能力成就一部作品,我们有能力成就一个角色。" 的确,从《山花烂漫时》到《好东西》,无一不是有口皆碑的女性叙事佳作。

放眼如今市场,女性叙事似乎成为影视项目追捧的新风向。跟 10 年前流行的 " 小妞电影 " 不同,当下女性题材新作必称 " 大女主 " 已是常态,从立项就颇受关注的电影《酱园弄》也不例外。而这部大导坐镇、众星云集,围绕着民国女性杀夫奇案展开的电影,上映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女性题材的崛起本是进步,可从冯小刚导演的《向阳 · 花》,再到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即使名导坐镇,作品风评却一次次扑街。男导演没法拍好女性作品吗?所谓的女性题材作品真的在关怀女性吗?

《酱园弄》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由章子怡饰演的女主角詹周氏是一名普通的底层女性。她没受过教育,从小被卖入典当行里做丫鬟,没有人记得她具体的名字,成年后被许配给同在典当行的伙计詹云影做老婆,冠上夫姓之后就变成了詹周氏。

婚后丈夫常年酗酒、赌博,对詹周氏进行暴力殴打。终于有一天,詹周氏将她的愤怒化为了致命一击,杀死了名为 " 大块头 " 的丈夫,引起了当时社会的轩然大波。

《酱园弄》剧照

我们分析詹周氏行为的起因,不过是为了能够生存下来。面对丈夫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凌辱,她没有别的合法武器能够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所能采取的最快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就是举起手中的刀刃,困兽犹斗,何况是人?

而这一不寻常的案件,也引发了一场旧社会对于女子在家庭中所遭受暴力的轰轰烈烈的讨论。詹周氏在无形中打破了 " 夫为妻纲 " 的传统纲常伦理,实现了她的复仇。

在这一点上,电影对詹周氏这个人物的刻画似乎是成功的,突破了此前许多影视作品在塑造女性角色时 " 圣娼二元论 " 的刻板印象。因为詹周氏既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是杀死丈夫的施暴人。

影片构建了一个具有复杂人性的女性主体,但在具体叙事的过程中,却有极多对女性施加暴力与虐待的镜头,这些于叙事毫无作用。男性不爽,女性愤怒,这样的伪女性叙事作品,不止《酱园弄》。

为什么男性导演总是拍不好女性主义女性题材的作品?像酱园弄这样的女性题材电影并非从今天起才突然涌入市场。

此前陈思诚导演的,票房流量双丰收的电影《消失的她》,将消失的妻子李木子塑造成了一名 " 恋爱脑 " 的受害者。跟酱园弄的相同点在于,这两部电影都宣称是女性悬疑色彩的复仇之作,实际上它既没有那么悬疑,所谓的女性复仇看上去也更像是一种爽文剧情。

《消失的她》剧照

李木子是男导演笔下最偏爱的那一类传统圣母型角色,她的命运始终掌握在丈夫何非手中,没有什么自我的主体意识。而文咏珊所扮演的假李木子,一名脸谱化的蛇蝎美人,危险又迷人的反派恶女,却省去了个人的一系列思想挣扎,似乎她的存在仅仅只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

即使加入了再多 girls help girls、LGBT 等热点宣传话题,都难以掩盖电影的营销内容大过实际,女性互助很好,但真正的女性互助绝非简单地让一个更强大的女人去替另一个弱女子报仇。这一点与酱园弄有相似之处,矛盾转移出去后,女性在婚姻制度中所受到的压迫一笔带过,不约而同地被忽略了。

另一部女性题材电影,《我本是高山》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该片改编自华坪女高校长," 七一勋章 " 获得者张桂梅女士的真实事迹。原本从再好不过的现实主义土壤取材,却被拍成了四不像的作品。

主创团队似乎并不信任张桂梅校长内心深处坚定的理想信念,而是无中生有出她一遇到困难,就立刻想到亡夫,将张桂梅校长无私奉献,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魔改成了只为抵御丈夫去世的悲痛,这无疑是对张桂梅校长高贵人格的一种矮化。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实中仍然不知道有多少因被丈夫家暴,选择忍气吞声,甚至走投无路自杀的山村妇女。而片中却把原型是家暴酗酒的父亲改成了酗酒的母亲,把因山区落后而失学的女学生塑造成贪玩厌学的形象,明明有着真实案例的办学困境、学生处境,都被轻轻揭过。只看到了剧组冲奖的决心,而缺少对新时代伟大女性的敬畏,缺乏对现实中女性处境的同情。

《我本是高山》剧照

这些由男导演主导的女性题材作品普遍存在着一个共同矛盾:一边将复杂的结构性压迫简化成具体的某个男人的错,一边又急于吃上女性议题红利收割女观众们的韭菜。真正的女性困境被消解成了猎奇情节,女性始终是被凝视的客体,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她们从未成为故事的真正主人。最终端上来的,仍是披着女性主义外衣的男性叙事之作。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好的视角的女性话题?所有的男性导演在触碰女性题材作品时都要面临碰壁吗?其实也不尽然,关键在于男导演能否放下自身创作时的傲慢,实现对女性真正的共情。

其实女性主义题材作品并非只能一味的苦大仇深,拘泥于 " 复仇 "、" 反家暴 " 这么几个话题。去年上映的电影《好东西》,为女性题材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原来女角色之间可以不用扯头花,也无须刻意渲染男女对立,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去讲述我们身边那些不为人所察的普通女性。不是 " 完美受害者 "、也不是 " 阁楼上的疯女人 ",她们平淡的生活里亦有精彩,亦有属于个人的英雄主义。

《好东西》剧照

动画大师宫崎骏在其个人随笔中写道:" 有人说,你画的女孩都是公主,我想告诉他们,才不是呢。"

无论是《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还是《魔女宅急便》,他故事里的主角大多以少女为主,没有刻意强调女性与男性角色之间的性别差异,她们个个独立、勇敢,而又富有生命力。" 敏感 "" 柔弱 " 这些特质变得不再只是女性角色的标签,女生也可以成为拯救世界的领袖,而非原地等待被解救的公主。

在宫崎骏的故事中,《幽灵公主》里小桑虽爱上了男主角阿席达卡,但不曾为其放弃自己心中的坚持,而是一个不那么善良的叛逆者形象;《风之谷》中娜乌西卡心怀大爱、女性突出的细腻特质、共情心在她身上得到放大,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决策能力。她们不单是自然生态的守护者,也是打破性别桎梏的变革者。透过动画中少女角色的成长,我们仿佛也跟着经历了一遭,去领略世界,去体味自然和真善美。

《幽灵公主》剧照

如果说《我本是高山》把一位女性教育者一路走来艰辛的奋斗历程篡改成了俗套的煽情剧,那么同以张桂梅校长为原型的《山花烂漫时》,却抓住了人物精髓,将张校长与华坪女高学生身上的坚韧品质真实还原了出来,导演费振翔也凭借其优秀的创作获得白玉兰最佳导演的肯定。

一个真正扎根现实、有血有肉的人物,她的人物形象一定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电视剧无意将张桂梅校长神化成一个完美无瑕的道德楷模,也无须刻意渲染张桂梅校长身上的苦情底色。她积极乐观,却也懂得变通。她的所作所为不光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理想,而是发自内心的去帮助这些贫困山区里的女孩,去鼓励她们依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去追寻自我价值。

《山花烂漫时》剧照

同样的,这些大山里的女孩不是生来就愚昧无知,张校长显然深刻明白这一点。所以即使当她遇到那些不识好人心的情况、遇到强烈反对女孩读书的家长,也依然锲而不舍、想要拽她们出泥潭。在张桂梅校长的不断托举、女高学生自强不息地不断努力之下,山花开遍大地。

关于如何讲好张桂梅校长和女高学生们的故事,导演费振翔表示自己从未追求刻意煽情。" 我不想刻意做煽情的内容,很多场景真实发生过。我到当地采风做家访时,虽然感受到张老师建女校过程的不易,但如果创作时过分渲染情绪,大家都会觉得假。我把她做的事拍出来就能让故事成立,所以不用刻意煽情。"

《山花烂漫时》花絮

动画、文字、影视剧,好的女性叙事不拘泥于形式,也更不会拘泥于创作者的性别。男性创作者需要的,是摆脱自身视角局限,不必施舍式的 " 为女性发声 ",女人不是月亮,不靠反射男人的光辉来照亮自己。

鲁迅先生早在一百年前就指出娜拉出走后 " 不是回来,就是堕落 ",而当下男性导演的作品中依然充斥着大量不必要的苦难景观,将女性的困境归咎于简单的性别对立,女人需要等待一个男人来拯救。

毕竟,在父权制的剧场里,最革命的行为不是修改剧本,而是拆掉舞台。

文字 / 子书

新媒体编辑 /cici

图片 / 网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导演 宋佳 冯小刚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