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学 8小时前
格局决定人生高度!2000年前,刘邦、韩信,教你的不仅是历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资治通鉴》中有两个片段,它们生动地诠释了王者的气度。

1,刘邦。

项羽兵败自杀后,刘邦以鲁公的礼仪将项羽安葬在鲁城,并亲自为他发丧,痛哭一场后才离开。

值得一提的是,项羽的旁支亲属并未受到株连。

同时,刘邦还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

那些被项羽抢掠到楚地的百姓,也被允许返回家乡。

再比如,刘邦在封赏萧何、张良等二十多位最亲近的人之后,最先封赏的居然是早年曾经背叛过他的小弟雍齿。

雍齿这个人,在刘邦创业刚刚有起色时,卷走了刘邦的地盘,投奔了魏国,让刘邦成了丧家犬。

刘邦对雍齿的恨,可以说是恨得牙痒痒。

但是,刘邦却依然能够不计前嫌,封雍齿为侯,这同样体现了王者的气度。

我们常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成为胜利者后,固然拥有了强大的掌控权,可以为所欲为。

然而,要想真正掌控天下,就必须先掌控好自己,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掌控好内心的爱恨,放大自己的格局和胸怀。

2,韩信。

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韩信身上。

韩信被刘邦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后,回到了阔别数年的故乡。

当年,他一个人背着一把破剑,去投奔项梁,在众人的嘲笑声中,像个丧家犬一样离开了故乡。

如今,他衣锦还乡,士卒开道。

韩信做了两件事:一是找到了他的恩人——那位在韩信最落魄时,分饭给他吃的漂母。

这位以替人洗衣服为生的老太太,在韩信最穷困潦倒时接济了他,让韩信终生难忘。

如今有机会回报,韩信自然要加倍报答。

二是面对昔日让他承受胯下之辱的那个屠夫,韩信却并未报复。

韩信不仅没有为难那个屠夫,反而给了他一个官职。

韩信的下属们对此感到十分不解,纷纷询问他为何要这么做。

韩信解释道:" 这孙子是个壮士。当年他羞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他吗?但杀他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忍了下来。正是这种忍耐,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就是王者的气度。

刘邦和韩信都是市井出身,历经百战,最终都成为了一代王者。

虽然他们有很多不同之处,但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对于曾经的仇人、冤家,他们都表现出了王者的气度。

要成为王者,成就大事,一定要具备王者的肚量和胸怀。这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底层素养。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持杯赞豪杰。

关注我,为你分享一读就上瘾的人物故事!

作者: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