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聊心理 07-05
对家人不耐烦态度差,对外人很和善?你不是脾气差,而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点击上方蓝字" 小楼聊心理 ",设为星标

一起聊聊心理和日常 ~

收到一条留言哈,来自一位 35 岁的妈妈。

她是这么说的:" 我感觉自己快成神经质了,在公司和在家简直判若两人。

在公司的时候,同事都说我脾气好,前台把报销单弄错了,我都能笑着说‘下次注意哈’。

可一回到家,这脾气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根本控制不住。

就说昨天晚上,我一进门就看见老公瘫在沙发上玩手机,儿子呢,一边玩橡皮一边写作业。

我这火气‘蹭’一下就窜到脑门上了,劈头盖脸就骂老公‘不知道拆快递啊?东西乱扔!’

接着又冲儿子开火,‘写个作业磨磨蹭蹭的,手这么闲是不是欠揍?’

结果儿子坐在椅子上生闷气,老公腾地站起来说:‘多大点事儿啊,你至于吗?’

他们越这样我越气!每天上班累得跟狗似的,回家还得伺候这俩‘祖宗’。

在公司好歹能摸鱼喘口气,回家就得盯着洗衣服、盯作业,老公搭把手还把孩子衣服穿反……  

反正我是数落了爷俩一整晚。

事后又有点后悔。

我实在想不明白,在外面能控制好情绪,为啥自己一回家就跟个炸药包似的,一点就着?"

其实,这种在外头当 " 天使 "、回家变 " 火山 " 的状态,好多人都有。

为啥会有这么大反差呢?

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事。

说白了,你现在这崩溃的状态,根本原因就是身心累到极限,还没人给你撑腰,双重打击。

像日常做家务、带孩子这些活儿,就跟往家里的 " 感情存折 " 里存钱似的。

你这边哐哐存了 1000 块,老公就存 10 块,还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这谁能平衡啊?

时间长了,委屈攒多了,可不就一点就炸。

你默默干这些活,其实也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这些付出要是被当成空气,你心里就会犯嘀咕:" 我这么累死累活图个啥?"  

自我怀疑一多,火气自然就上来了,想着 " 我得发火让你们看看我多重要 "。

再说了,干这些活儿本来就费神费力,白天在公司憋了一天的压力,没地方释放。

回家一看家人还不体谅你,这不就成了点燃炸药桶的导火索,把累、委屈、不满全炸出来了。

再来说说孩子。

社会上都觉得,孩子好不好全看家长会不会教。

你心里也盼着自己是 " 成功家长 ",所以把孩子写作业、成绩这些事,跟自己 " 合不合格 " 划等号了。

孩子写作业磨蹭,你就怕别人说你不会教,越想越焦虑。

而且辅导作业的时候,你容易联想到孩子以后上学、生活会不会遇到困难,担心现在不抓紧,以后就完了。

这种对未来的操心,全变成了当下的焦虑,想着 " 我得严格要求,不然就完了 ",结果情绪就越来越激动。

还有,你可能习惯了啥都想掌控住。

孩子不配合的时候,你就发现 " 哎,这咋跟我想的不一样呢?"

这种失控感会让你慌得不行,只能靠提高嗓门、发火来试图把孩子拉回 " 正轨 "。

结果往往更糟,自己也更焦虑。

你之所以在家会暴怒,是因为有三个需求没有被满足。

1,

我需要队友,我不想当监工

在家庭中,你承担了大量事务,而老公的不作为或做不好,让你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真正能并肩作战的队友。

你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仅要完成各种家务和育儿任务,还要像监工一样监督老公做事,甚至在他没做好时收拾烂摊子。

这种心理负担会不断累积负面情绪。

比如,当你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还要操心做饭、辅导孩子作业。

而老公却悠闲刷手机,让他去洗碗还洗不干净,你会觉得自己独自扛起所有责任,愤怒便由此产生。

因为你需要的是一个能主动分担、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人,而不是需要你时刻督促、指导的对象。

这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一点就炸。

2,

我需要喘口气,不是当永动机

上班时,你还能在不忙的时候摸鱼,有主动休息的机会,可回到家却要时刻待命。

家里的各种琐事、孩子随时的呼唤,让你连片刻的放松都变得奢侈。

你在潜意识里渴望能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能像在工作场合那样,有自主决定什么时候休息、放松的权利。

但现实是,你仿佛成了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持续处于紧绷状态。

这种长期缺乏休息和喘息空间的状况,会让你的身心疲惫不堪,对任何一点打扰都变得极度敏感。

一旦家人提出新的需求,或者孩子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就很容易触发你的情绪,因为你太需要一个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机会了。

3,

我需要被看见累,而不是被指责脾气差

日常生活中,你习惯了默默付出,把自己的疲惫和压力藏在心里,对家人报喜不报忧。

然而你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自己的辛苦和付出能被家人看见、理解和关心。

但当你因为情绪爆发而发火时,家人往往只看到你 " 脾气差 " 的表象,指责你又生气了,却忽略了这背后你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这种被误解、不被理解的感受,会让你感到更加委屈和无助。

你需要的是家人一句温暖的 " 你是不是太累了 ",而不是指责。

当这种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你的情绪就会在一次次被忽视中不断累积,最终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那咋改变这种情况呢?

仨字:放开手。

" 放手 " 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重新分配活。

我们试试从三个你可能没注意到的角度分析一下,怎么聪明地放手还不焦虑。

1,

你以为放手是妥协,其实是夺回情绪自由

好多人不敢放手,是怕被说 " 不负责任 ",但你啥都包揽,其实是想用 " 控制 " 来逃避焦虑。

比如让老公拖地,拖完你发现地上有水渍、角落里还有头发,你忍不住又拖一遍,还抱怨他 " 连个地都拖不好 "。

表面上是嫌他干得不好,其实是你怕 " 他干不好 = 家里乱 = 我的生活失控 "。

真正的放手,是把必须完美换成允许犯错。

就像教孩子走路,你得先松手让他摔几次,他才能学会自己走。

老公洗碗洗洁精放少了,让他下次自己发现碗油乎乎一手黏,比你骂他管用多了。

2,

担心放手更焦虑?

试试先算笔账

先算 " 情绪账 "。

比如你让老公洗碗:

你全包的话:生气➕抱怨➕自己再洗一遍,情绪消耗 100 分。放手让他洗:刚开始忍着点➕偶尔提醒,情绪消耗 30 分。

再比如孩子整理书包:

你焦虑➕催促➕帮检查,消耗 80 分。接受他偶尔漏带东西,情绪消耗 10 分(他下次就记住了)。

算完就知道,短期放手可能有点糟心,但长期能省下 70% 的情绪能量,够你再去运动一会了。

另外,列个 " 非你不可清单 "。

拿张纸写下 " 家里必须我做的事 " 和 " 可以交给别人的事 "。比如:

非你不可:给娃买衣服(你审美更好)➕管钱(支出分配)。

可以放手:洗碗、拖地、取快递、陪孩子玩游戏。

很多你以为 " 只有我能做 " 的事,其实是被 " 习惯性负责 " 困住了。

放手后咋避免忍不住内耗。

俩办法。

用 " 看热闹 " 的心态代替 " 挑刺 " 心态。

老公把袜子扔沙发上,别急着吼 " 又乱扔 ",心里默念:" 到时候找不到袜子的是他自己,我不管…… "

孩子呢,给放手设个 " 安全底线 "。

比如孩子作业,放手的部分是 " 字写得是否工整、草稿是否干净 ",坚守的底线是 " 作业有没有写完、错题有没有改 "。

用 " 守住底线 " 代替 " 啥都管 ",既能少焦虑,又能抓住关键。

总之,真正的放手,是把家庭责任从 " 一个人的战场 " 变成 " 全家人的合作游戏 "。

等你尝到放手的轻松,就会发现家人比你想的更愿意成长。

家人成长了,你 " 神经质 " 的差异化,自然就会消失不见。

点个 " 赞 "+" 在看 ",随手 " 分享 " 让更多人看见。

  小楼好文分享  

- END -

我是小楼,一个喜欢聊点有用日常心理学,想把日子过得舒服明白的中年女。出版过心理学书籍《婚姻自救指南》和《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更多分享和感悟可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辅导 炸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