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丽聊电影 16小时前
《恶意》不像悬疑片,更像教育观众不要网暴的公益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 / 斯嘉丽

前几天在广州玩的时候看的《恶意》。

感觉很尴尬。

电影本身的套路就挺恶意的。

同时电影票价也很恶意,春节档我看哪吒才 19.9,而恶意票价都快五十了!

1 重情绪,轻逻辑

首先,我想跟大家同步一个共识。

陈思诚的电影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重情绪,轻逻辑。

比如说《消失的她》,主打男女对立,拳师看了就像得到了开工的号角一样,开心得嗷嗷叫。

但故事的合理性,跟《看不见的客人》之间的相似性,没有人在乎。

比如《唐探 1900》,小月月一句 " 救中国 ",大家都热泪盈眶,但是他这个角色说出这句台词的合理性,你一旦质疑就是你不爱国,你锱铢必较。

再来到这部《恶意》,主打网络暴力对人的伤害,但是,到底谁才是一切的始作俑者,电影这个靶子到底画对了没有?你一旦疑惑,就有人觉得你不虚心接受批评,你就是喜欢对电影吐槽,你就是要蹭热度。

陈思诚的电影总是能精准地踩中观众的嗨点,模糊掉电影本身逻辑的合理性,展现出一种俗套,但是非常有效的商业电影套路。

所以,我内心深处就会觉得:

明明是搞商业套路吃流量饭的,就别自封白莲花给大家上课了好吧!

当然,如果你跟我无法达成以上共识,可能以下我写的你都接受不了,那么可以尽早关闭网页,去看你喜欢看的内容。

2 无法代入电影中的任何一个角色

观众看电影,一定会代入其中的角色,不存在真正的电影的旁观者。

每个观众,都会借助电影里的角色,穿越到导演打造的世界里。

但是,这部电影让人感觉很生硬,所有的角色都让人无法代入。

我仔细想了想原因,可能跟这部电影的结构跟韩剧很像,但是生搬硬套很违和的原因。

一个自媒体方和一个警察方都在查案子。

通常韩剧的角度是谁是主角谁自带光环。

如果主角是媒体人,那么她将要上天入地,个人能力超群,最终帮助普通人去揭露真相,针对的是罪恶势力或者跟罪恶势力勾结的有关部门。

一般不会把所有的观众当成反派。

她的目的一般是还真相于民,为民服务。

因为,民众是她唯一可以依仗的力量。

如果所有的民众都是坏人,那么电影本身的意义就消失了。

同时,没有谁想要因为看影视剧被教育。

比如,韩剧《解密最前线》里金惠秀饰演的媒体人,她就能让我代入。

我虽然没有她那么优秀,但是她给我一个希望,我想要成为她,不畏强权,不被金钱迷惑,去追求真相。

《恶意》的设置就很有意思。

它跟韩剧一样,让警察处于无能的一方,最后到梅婷饰演的母亲要跳楼了,才查出真相。

因为我国与韩国的国情不同,这个生搬硬套让我觉得有点违和。

最主要的是,自媒体的那几个人看起来也不专业,但是他们可以吊打电影里的警察。

他们却一查一个爆炸式信息。

让人觉得双方实力悬殊。

因为观众看电影,一定会代入一个角色。

很多情况下,观众想要代入的,是正义的警察形象,而这部电影里,查案节奏落后自媒体的警察,显然不是陈思诚想要观众代入的。

而张小斐饰演的女主角,从她公布第一篇文章带节奏开始,她确实担得起恶女这个名头。

她其实跟其他人没两样。

警察在查的案子,你一个自媒体,怎么可以把细节公开呢?

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

所以,我肯定无法代入她所有的言行。

但是,导演又有一个最后要让她成为大女主的企图,所以,在让她追求流量的同时,又要让她表现出她是一个好人的行为。

比如说,她虽然想要追求流量,但是她不想找一个随大流的角度,也不想撒谎。

问题是,她最后决定把偷偷录的警察的话发出去,问题真的很大,她这是阻差办公,她违法了。

在韩剧里,通常警察跟医院勾结了,包庇了罪犯,媒体人才会冒着犯法的风险,公布警察的录音。

所以,这个努力真的让人很难接受。

因为我们很容易跟现实对应上:

明明一个案子警察正在查,大家都不是警察,也不了解案子,但是却贸然发布各种信息假装专业,分析来分析去,质问来质问去,制造自己是当代福尔摩斯的形象吸引流量,这不就是叶攀的原型吗?

这样的角色,最终反转成大女主,跟自己的警察老公有说有笑,一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架势,让人感觉很违和。

所以,女主角代入不了,你能代入谁?

其他的自媒体?

问题是,其他的自媒体都是一个公司的。

一个账号骂,一个账号夸,大家最终都直播带货,大家最终是被同一个老板控制的。

所以,这些人也不能带入。

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这个老板背后的资本,才是最大的恶人。

电影却轻描淡写,在最后的字幕里说抓了老板,而把电影最大的恶意,给了观众,也就是导演希望我们代入并且反思的:

被带节奏的看客。

警察最后对梅婷饰演的妈妈喊话的时候说的:

那些人只是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这件事上,把对生活的不满发泄在你的身上。

诚然,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人戾气很重,确实有一些人见风就是雨。

问题是,这些观众不会代入这类角色。

为什么?

因为大家花钱进电影院,不是为了被导演骂一顿。

而同时,如果我站在批判这些角色的立场,我就变成了《恶意》这部电影里的看客,我见风就是雨,看了一部电影就把互联网上的人大骂一通,对世界充满戾气。

所以,这部电影看了以后我就很膈应,无所适从,无法代入任何一个角色。

这部电影大概是我暑期档看过最不舒服的电影了。

因为这明明是一部导演特别强烈地宣泄情绪的电影,导演特别明显地让我们看到吃两边流量的自媒体,和见风就是雨的看客,目的就是想要我们反思,我们批判这些角色,同时批判我们自己,但是我却无法代入。

我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

一方面,电影告诉我们警察很无能,查案比不上无良自媒体;

另一方面,它告诉我们无良自媒体的阻差办公,误导民意,但是她转移了热点我们就要当她是主宰自己命运的大女主。

但凡有点自我思考的人,都得对这个倾向打个问号。

可能这部电影里让人看起来最正常的角色,就是有个只说了一句台词的路人:

天天反转来反转去,烦不烦啊!

观众其实并没有导演想的那么坏,导演可以把戾气放下,心平气和地改一改剧本,不要把恶意平均分配给出了女主角以外的所有人,就像不要把电影票房不高的原因平均分配给除了电影本身以外的所有行业和观众,也想想,是不是自己的电影拍的有问题,是不是电影票的定价太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陈思诚 哪吒 看不见的客人 导演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