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高铁上为大家码的这篇,配图不太方便,就化繁为简,少配图纯文字版吧,敬请谅解。
1994 年,袁八爷执导了《火云传奇》,惨败而归。
连带结果,是和平影业再次倒闭,主演林青霞从此息影,相夫教子而去。
袁和平的失败,有他自己的原因,执导水平不足,学识不够,想学徐克而不得,求新求变不成,仓皇落败。
总之,袁大眼的发展经历,一路发展过来,充满了坎坷,远不是轻松加愉快," 天下第一武指 " 的名头不是那么好得来的。
八爷的失败,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眼光不行,看不清形势。
和平影业,第一次黄铺子后,袁和平选择与洪金宝合作。但是,那时候洪金宝表面上如日中天,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事业黑谷,并跌入谷底。这和平影业第二次黄铺子后,八爷选择与张鑫炎合作,组建了 " 金辉影业 ",打算重振旗鼓。
大导演张鑫炎,因为《少林寺》《少林小子》掀起了一股强大的 " 少林 " 大潮,功莫大焉。他还继续执导了《黄河大侠》《东瀛游侠》,对大陆市场轻易拿捏。袁八爷以为搭上了他的线,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好处多多。
于是,在袁和平、张鑫炎的重力打造下,吴京主演的《功夫小子闯情关》出炉了。身为李连杰的师弟,娃娃脸的吴京有火起来的基因,捧他准没错。
有关《功夫小子闯情关》的影评,在张鑫炎篇里已经写过了,这里不多说。(吴京为啥早期一直火不起来?)
吴京,后来是火了。但那是很久以后得事了。就像甄子丹,被袁和平再三捧,都没火,直到 N 多年后,才终于火了。
可是,吴京与甄子丹这两位袁和平一手发掘的新星,在他手上都没有火。袁八爷捧人的能力,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
更何况,他与张鑫炎合作的时候,张导已年过 60,巅峰期已经过去了。张导与张彻、胡金铨是一个时代的人,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陆市场,也只是图个新鲜,时间并没有留给张鑫炎太久。
袁八爷为啥要与落伍的导演合作,也是一个谜,眼力是真不行。
现实是,《功夫小子闯情关》当头一棒。金辉影业出师不利,袁和平再次惨败而归。
当然,这次失败,除了执导水平,与识人不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变了。
香港电影不行了!!!
1993-1994 年是香港电影最后的狂欢。
就像洪金宝,早几年如日中天,手上有 " 五福星系列 "、" 富贵系列 "、" 僵尸道士灵幻系列 " 几大超级 IP,火得一塌糊涂,他超人的统筹能力,咳嗽一声,整个香港影坛都要抖一抖。但是,一旦背后的嘉禾不再与他合作,不再提供资金给他挥霍,洪金宝立马哑火,打电话突然叫谁都叫不来了。
从山巅跌到了谷底,几乎在转瞬间完成。
香港电影的突然跌落,与洪金宝的跌落有些类似。
整个香港,当时居住的人口不过是 700 万上下。仅凭这些人,撑起的电影市场,票房冲到 5000 万,就再难有大的突破了。等票房过亿,已经是很久后 2023 年的《毒舌大壮》,由黄子华首次完成,通货膨胀翻了 N 番了。
早期香港电影的红火,在于它不仅拥有香港市场,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东南亚市场,包括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华人聚居的地区。乃至于韩国,也是香港电影的大市场。
这其中,最大的市场是台湾,香港电影主要靠卖片花赚钱。毕竟,其他地方的华人加一起也没有台湾多,而且台湾人因为成为 " 亚洲四小龙 " 之一,生活水平见好,消费能力充足。
香港电影的落败,崩盘的发端就源于台湾市场,触发点是 1993 年的《济公》。
是的,就是周星驰主演的那部。
而香港电影的衰落,就这么直接地与周星驰有深深的关系。
周星驰的爆火,源于 1990 年,《赌圣》《赌神 2》《一本漫画闯天涯》多部电影同年大爆,使得周星驰一年之内急速从一名电视台儿童节目主持人跃升为香港电影身价最高的超级明星。
转换之快,匪夷所思。爆火后,周星驰的身价为 300W 一部,成为顶流。
时间进入 1991 年,周星驰实在是太火了,诸多影片都想找他来拍,剧本接到吐。
但是,黄百鸣还是想找周星驰来主演自己的电影《家有喜事》。于是,就去找星爷。
星爷实在是接不过来,随口说片酬 800W。他的本意是不接,随口喊个高价吓退黄老板。毕竟,他的身价是 300W 嘛。
谁曾想,黄百鸣眉头都不皱一下,一口答应了。
这下,周星驰傻了。
我丢,这也行。
但是话已出口,而且看在钱的份上,周星驰就接下了这部《家有喜事》。当然,因为有周星驰,票房回报也不错,冲到 4899 万,位列当年票房榜第二位。那一年,票房榜前五位,全部是周星驰作品,就说他有多火吧。
随着周星驰的爆火," 双周一成 " 正式形成,香港电影的虚假繁荣也正式到来,达到了巅峰。
香港电影人飘了。
不仅仅是周星驰敢于信口开价。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993 年邵氏出品,杜琪峰执导,周星驰的《济公》开拍。在向台湾卖片花之时,前来谈判的是龙祥公司的王应祥。
面对台湾老板,香港这边直接喊出了 3000 万的价格。让王应祥吓了一跳。
但是,那时候香港电影实在是太火了,周星驰也实在太火了。
王应祥硬着头皮,将《济公》买了下来。
然后,就悲剧了。尽管《济公》在香港的票房还不错,票房达到 2150 万,位列票房第 14 位。按照市场比例,《济公》按说可以在台湾拿下 5000 万的票房的。可是,最终刚刚 1000 万出头。整个亚洲市场下来,总票房也就 3300 万不到。周星驰并没有赢者通吃。不拍黑帮片的杜琪峰还很稚嫩。
龙祥公司的老板王应祥亏钱了,巨亏。
这下,吃了哑巴亏的王老板不干了。原本,台湾片商来买电影,大都在电影的制作成本上下,双方有一个默契价,那样王总还有得可赚。结果,你虚涨价格,导致血亏,这算什么事嘛。
影视业的大佬们,个个不是吃素的,王应祥也是。
那个时代的台湾市场,还处在蒋经国的 " 戒严 " 时期末尾,对海外电影采用审查制,一年只放 8 个拷贝进来。而香港被视为 " 本土 ",一年能够输台 200 部电影。台湾有 5 条电影院线,8 个西片拷贝是轮都轮不过来的,因此需要香港电影供货。而香港电影大多都是小成本制作,台湾片商付的买断费有时候就足够回本。因此那段时间香港电影不管大厂小厂都吃的满嘴抹油,是 " 鱼翅捞饭 " 的年代。
也就是说,香港电影非常依赖台湾市场。
可是,《济公》的巨亏,让台湾人团结了起来。
王应祥本人很有组织能力,他开始团结其他片商和香港电影人谈判。
谈判的最大要求就是,给香港电影的采购价定一个上限,1750w。
1993 年是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香港电影票房繁荣,因此也开始往大制作转型,不管是《黄飞鸿之狮王争霸》还是《霹雳火》,都奔着千万甚至过亿的成本在走。
这两部片倒是没有错,高成本的结果是高质量,值得更高的价格。但是,劣币驱逐良币,其他很多质量很次却成本很高,也要求一律按照 1750w 上限来卖片。
香港电影人当然不肯。毕竟,《济公》都能卖到 3000 万,凭什么我要折半?
于是,谈崩了。
香港人心里想的是,你台湾有 5 条院线,你的库存根本撑不到几个月,到时候你无片可放,只能妥协。
但是,他忽视了王应祥们的游说能力。
王应祥谈判的对象,不仅仅是香港电影人,还有台湾 " 行政院 "。
王应祥们,作为发行商,除了可以购买香港电影,还可以购买好莱坞电影,也可以购买欧洲电影。
而小蒋晚年以开明的形象示人,面对王应祥提出的问题,他很认真地进行了思考,然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就这样,最终的结果是,台湾 " 行政院 " 放开了西片限制,把西片拷贝的数量从每年 8 个上调到 100 个!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会跟你打。你这边不肯卖,人家那边已经大量涌入了好莱坞电影。
香港电影 PK 好莱坞电影,谁胜谁负,不言自明。
于是,天塌了。
那年的香港电影本土票房冠军都没守住,《侏罗纪公园》以 6000w 港币傲视群雄。
台湾市场那三年票房前 30 名好莱坞西片直接占了 25 位。
洪金宝最红火的时候,被嘉禾釜底抽薪。
香港电影最红火的时候,被台湾市场釜底抽薪。
烧锅的薪柴没了,没钱了,输血断供了,香港电影还能怎么玩?
雪上加霜的是,1997 年近在眼前,香港回归在即。一批对大陆没有信心的资方,直接将钱转移到了西方,不再投给香港电影了,尤其是那些洗钱的游资,还有黑社会背景的资本,全跑了。
台湾方面断流了,香港人自己不投了。香港电影还能火?才怪。
所以,香港电影的没落就这样不期而至。
从超级繁荣到全面没落,就在转瞬之间,悄然完成。
有人把香港电影的没落,归于大陆,那是彻底的无知。
事实上,大陆市场,是拯救香港电影最后的救命稻草。没有大陆,香港电影早就彻底玩完了。正是大陆市场拯救了香港电影,让香港电影人得以苟延残喘。
回说袁和平。在时代变幻面前,袁和平的失败,是必然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与张鑫炎的合作,起步即失败,《功夫小子闯情关》败的很惨。
好在,也是因为张鑫炎,让袁和平结识了大陆市场。
毕竟,张鑫炎早在 10 年前就与大陆合作拍摄了《少林寺》,这些年已经对大陆市场相当了解了。
电影市场是不行了。
怎么办?那就转向电视剧市场吧。
《功夫小子闯情关》不行,不过太极拳的形式没有错,毕竟袁和平执导的《太极张三丰》就是经典,大获全胜。于是,依旧采用太极主题,继续使用吴京,与张鑫炎合作拍摄电视剧版《太极宗师》。
东方不亮西方亮。
意外地,《太极宗师》的表现相当不错,这终于让袁和平在连败之余,喘了一口气。接下来,由他导演的《小李飞刀》《新少林寺》,口碑及收视率都不错。
在小屏幕上,袁八爷总是为自己赢回了一局。
更大的惊喜,是中央电视台要拍摄《水浒传》,其中的武术指导向袁八爷投来了橄榄枝。
之前,央视版《三国演义》大获全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片中的动作戏如同儿戏,敷衍到了极点,引起观众相当不满。
为了不再被批评,央视找到了袁和平。袁八爷既然已经开始混电视剧圈了,也没啥好推脱的,何况这时期自己的经济水平也不怎么样。
《水浒传》的直接结果,是袁和平彻底打响了自己的招牌,大陆影视圈的人全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这相当于,整个华语圈都记住了袁八爷的名字。
袁和平的好运气彻底来了。
好莱坞主动找上门来。来的是沃卓兄弟,(后面他们变成了沃卓兄妹,又进一步变成沃卓姐妹),他们想要拍摄一部带有动作戏的科幻片,而香港动作片的大名又蜚声好莱坞,他们便找到了袁和平。
好莱坞,那可是全球电影的高地,香港电影打不过的地方,能够有机会合作,岂有拒绝之理。袁和平接下了这部戏,这就是《黑客帝国》。
袁和平为片中的高速慢打、子弹时间贡献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男女主角设计的白鹤亮翅动作,更是帅到爆。基努 · 里维斯的动作戏实在是太漂亮了,他火了,彻底红了。
三部曲下来,袁和平彻底征服了好莱坞。
李安也找到了袁和平,联合拍摄出了《卧虎藏龙》,这部荣获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影片,其精彩的动作戏,再一次让袁和平赢得全世界。
港片脑残粉昆汀 · 塔伦蒂诺也找到了袁和平,请他作为《杀死比尔》的动作指导。
这部融合了黑帮、复仇、虐杀、血拼诸多元素的影片,再一次引爆了好莱坞,点燃了全球动作片的影迷们,袁和平设计的动作戏震惊了所有人。
最终结果,是袁和平赢得了 " 天下第一武指 " 的称号。
过程有波折,结局是总算是好的。
后来,袁和平再次回归大屏幕,又做了几次导演,拍出了《苏乞儿》(2010)、《卧虎藏龙 2:青冥宝剑》(2016)、《奇门遁甲》(2017)、《叶问外传:张天志》(2018)......
可惜的是,袁八爷再一次证明了他不适合做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实在是太差。
作为动作指导,他在后来的电影《功夫》《一代宗师》《夜宴》《叶问 3/4》等片里,都贡献了精彩的表现,对得起 " 天下第一武指 " 的名头,六夺香港金像奖,可不是盖的。
未来,在他的导演列表里,还有《镖人》《画江湖之不良人》,大家还是不要期待太高为好。
好了,到这里,有关袁和平的故事,也该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是元奎的故事,以及更为重磅的徐克篇了。
还有,大公的成龙、洪金宝篇也将开始为大家展开大幕,精彩继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