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无名之辈》上映,豆瓣评分 8.0,票房 7.94 亿,成为了当年的一匹黑马。
2025 年,《无名之辈 2》来了。
饶晓志 + 章宇 + 任素汐,原班人马重聚,同样是荒诞喜剧,同样是小人物的故事,可点映一周加上公映两天后,票房只有 3600 多万,完全未达预期。
为什么?
Sir 在点映时其实就已经看了片。
一个感受——
这是一场从创作到宣发阶段都漏洞百出的项目。
任素汐和章宇拼命表演,也没能挽回。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
为什么说漏洞百出?
因为它过于 " 假 " 了。
以至于,后期不得不需要依靠宣发的攻势,给观众以一定的心理暗示,补上设定里的不足。
相对于第一部来说,这部《无名之辈 2》的确做了各方面的升级。
曾经贵州小县城里的蠢贼和瘫痪女孩,变成了跨国小企业家和电视台制作人。
电影一开始。
陈三金(章宇 饰)一出场,就拿着汽油桶往自个身上浇。
薛芳梅(任素汐 饰)也不让着,抢过汽油桶,把自己也浇上,还威胁着 " 点火!"
矛盾从何而起?两人是何关系?
没有前情提要。
我们只是通过对话得知,陈三金,说好听点是灯具厂的东南亚总代理,却在吃穿住行上都依赖薛芳梅。
而薛芳梅,看着像是个女强人,但她的单位也揭不开锅,还倒欠陈三金的货款。
然后,电影便想当然地进入了主题——
《超级整人王之再见渣男》。
这是一场薛芳梅和电视台自导自演的真人秀。
它可以挽救电视台收视率,可以让所有人都看清陈三金 " 渣男 " 的真面目——
泰国街头突发恐怖袭击,陈三金和薛芳梅被恐怖分子一起抓走。
全国人民都守在屏幕前见证(预判),这个唯一不知情的 " 渣男 " 将在恐怖分子的胁迫之下,出卖尊严,抛弃女友,苟且偷生。
但问题在于,此时观众还没意识到陈三金 " 渣 " 呢。
为什么陈三金为了厂子几百人的生计讨回欠款,却被整这么一出?
影片不管这些。
于是,我们看到前期的宣发一直在很急切强调陈三金 " 渣男 " 的属性。
什么 " 软饭男 "vs" 精英女 "。
警惕这样的 " 渣男 "。
好像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就必须接受他是 " 渣男 " 的设定。
然后,再亲手将这个在电影里并不成立的标签撕掉。
道理我们都懂。
可为什么不能在电影里把事情说清楚,而是必须要用宣传物料来找补呢?
明明在上一部里,这样的表达仅用几句台词、几个动作就完成了——
瘫痪在家的马嘉旗大骂害得自己残疾的哥哥。
她一边痛骂,一边笑了起来。
门外的马先勇觉得妹妹应该恨自己,所以也满意地被骂。
而马嘉旗骂完,转头便向身旁的眼镜说,我早就原谅他了。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过了是非对错的简单评判。
在这人性的光辉之下,标签本就是最无力的东西。
而到了这部续作里,撕标签的动作,只会显得多余。
当然,你或许会说,贴标签这事不正是当下的恶疾吗?所以撕标签这个行为,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这话没错。
可问题在于,这个 " 撕标签 " 的行为本身也并不能让人感到信服。
它的本意是呈现荒诞。
可给观众的感受,却是悬浮。
回看第一部,当年的这部作品一路低开高走的原因是什么?
一句话总结成功经验——
小人物应该被看到,小人物也有尊严。
尊严从哪来?
片中的一场高光戏。
眼镜和大头抢劫手机店的 " 光荣事迹 " 被电视播了出来。
他们大费周章地抢了一堆模型机,监控录像被网友恶搞剪辑成了鬼畜视频。
人人都笑两个贼是傻子。
眼镜失语、崩溃、失控痛哭。
老子要是犯法,你抓老子啊
你关老子你枪毙老子,老子认账啊
你为啥子要恶搞老子侮辱老子啊
不忍再嘲笑两人的马嘉旗,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尿失禁。
回过神来时,老好人大头已经在翻箱倒柜找尿不湿。
她抗拒、吐口水、谩骂。
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喊着 " 不要管我 "。
相比正常人,他们都不够健全。
但他们渴望尊严时的挣扎,比正常人要更用力。
就像眼镜顶着《出租车司机》里崔维斯的头款鸡冠头,却永远无法像崔维斯那样化身杀神。
小人物的保护色,轻而易举就会被拆穿。
到了这一次,同样的配方,同样是要抓住这个主题。
陈三金被放置在真人秀里。
他被公开审判,绑匪在眼前开枪时,他呆在原地,尿了一裤子。
从社会性死亡,到经历 " 真 " 死亡威胁。
每个环节都做足了戏份,程度一步步加深,他理应获得越来越坚定的力量。
但是,观感却越来越悬浮。
前一秒,园区里的人质一个个被肆意屠杀。
下一秒,这群扮演人质的工作人员就在演播室里碰杯庆祝。
独留陈三金一人在园区里,他的 " 天人交战 " 在外界的笑声里显得越来越轻浮。
就算他最后终于决定要杀出重围,也真的端起了 AK。
但顶着《第一滴血》里史泰龙造型的他,迎来的只是一场虚假的反抗。
因为在观众看来。
他打的枪管冒烟,杀光所有人,只是增加了突突突的爽感,仅仅(好像也没必要)证明他不是个孬种,他也是纯爷们。
选择用和绑匪相同的暴力方式复仇,也就失去了让小人物的生命得到该有的尊重的机会。
就像是在完成这出没有落地,也无法再拔高的游戏。
很显然,这同样的主题被降级了。
如果说创作者在七年之后选择这个故事,是察觉到了当下流行的 " 网络审判 " 氛围,是想要唤起我们曾经还愿意对他人将心比心的善意,要批判如今的简单粗暴。
可这个故事在落笔时,却已经掉入了 " 用简单粗暴来化解矛盾 " 的陷阱。
于观众,于创作者,都只有可惜。
那么,为什么七年前饶晓志可以创作出一个扎实的故事,今天却如此天马行空?
Sir 的猜测是,编导大概率受了当下国产卖座片的影响。
如今国产片流行什么?
议题。
比如女性议题,比如网暴问题,比如校园霸凌,比如媒体缺位……有议题才有煽动力,有煽动力才能引发情绪,有情绪才会有人进电影院。
现在的国产片,一直在跟着微博热搜走。
否则便无人问津。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无名之辈 2》引入了大量的网络议题进来。
除了前面提到的 " 渣男 " 等话题。
还有讽刺媒体——
电影批判了电视台媒体追逐流量的恶疾。
可是呢,同样失真。
片中的电视台员工们,都像统一出场设置好的机器人,他们在领导詹妮弗的远程指挥下,演好了密室逃脱 NPC 的角色。
有的路人夸张、卖力,有的像马里奥(潘斌龙 饰)这样还会抢戏。
不是各有各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说是机器人?
因为他们的行为逻辑、动机都是一致的——
挽救电视台。
而当詹妮弗收到了大量赞助费用,利欲熏心停不下来这场闹剧时。
所有人又统一调转枪口,倒逼无良上司。
说白了,他们在故事大纲里都可以共用一个形象。
可是,这也再次把问题简单化。
电视台就像一个没有活人的真空环境。
而能够部署这么大一盘棋,引导全国舆论的,只有那个从头坏到尾的领导。
除了讽刺媒体。
电影同样反思群众——
参与这部剧本创作的主演章宇在采访里说,他们想要展现的是每一个观者,都是同谋。
可是。
当真人秀的真相被揭开时,园区里陈三金的行为并没有那么 " 恶劣 "。
他胆小怕事、巴结谄媚,普通人怕死时都有可能如此。
电影里的看客,只会一边倒地讨伐这个 " 渣男 "。
电影外的观众却会纳闷,他 " 渣 " 在哪儿了?
当陈三金决定拿起枪复仇时。
直播观众又一边倒地拍手叫好,甚至感动落泪。
电影外的观众又再次疑惑,他察觉不到子弹和血浆都是假的吗?
那些观众的反应,也像是提前设定好了的。
又一个真空环境,我们还是没法进入。
如此议题满满。
再加上对 " 贴标签 " 的反思、对 " 小人物 " 主线的强行切题、对上一部经典梗的 Call Back ……
活脱脱四个大字:既要又要。
所以怎么说呢?
没错,我们的确关心这些话题,我们也希望现实中的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我们不想要电影变成热搜合集。
电影只是电影。
它需要的是一个扎实的故事,一场优秀的表演,一次让人惊艳的光影呈现。
而不是喧宾夺主,把议题塞得满满当当。
却无法让人信服。
一部在影像层面漏洞百出的电影,即便里面有着太多大家关心的议题,有着演员的绝佳表演,那最终也是无济于事。
所谓 " 无名之辈 ",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 " 否极泰来 "。
也没有真的把那些过于宏大的微博热搜、国际形势、社会议题当作我们的全部。
我们的追求都很小,很平凡。
但往往,又会在追逐一个小小的梦的过程中,被一个小障碍绊倒。
最终耗尽了力气。
而这,大概才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毛脸雷公嘴榔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