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宣布将于 2026 年 1 月启动南鸟岛 5500 米深海稀土试采计划,目标是从海底泥浆中提取稀土元素。该计划预计耗资 8300 万美元,通过 " 地球号 " 钻探船采集 35 吨泥浆,最终提炼约 70 公斤稀土——折合每公斤成本高达 120 万美元,相当于当前国际市场价格的 1200 倍。日本内阁府将此举定位为 " 摆脱稀土进口依赖的战略突围 "。
南鸟岛
面对日本人的计划,中国已经从三个角度上做好准备,以巩固我国的稀土主导权。
首先第一个准备就是抓间谍。
根据 2024 年 10 月生效的《稀土管理条例》,稀土分离技术出口需国务院审批,非法提供核心技术者最高可判 10 年有期徒刑。工信部在 32 家稀土企业部署的 "AI 巡检系统 ",实时监控 1.2 万项关键技术参数,2025 年上半年阻断境外技术窃密行为 17 起。
第二个准备就是进行严格的价格管控。
中国凭借占全球 92% 的精炼产能,通过 " 量价组合拳 " 压制竞争对手:2025 年 6 月在日本宣布深海计划后,中国稀土集团立即下调镝、铽等稀土原矿的价格 12%,迫使日本丰田承担 37% 的磁铁成本溢价;同期真正重要的稀土永磁材料成品出口单价上涨 20%,实现 " 低端控量、高端溢价 " 的双重收益。
有一说一,这招曾经是美国人在封锁中国的大飞机和发动机等相关技术时使用的,想不到现在也有中国用价格管控来惩罚日本的一天,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是风水轮流转啊。
最后就是通过供应链掐日本脖子。
我国提供给日本和美国这种全球主要军事生产国的稀土量,应当控制在只能勉强维持民用企业运营的水准,避免让其实现备战时的战略储备。同时利用出现争端时刻的稀土出口管制,消耗其库存。让他们把以前囤的稀土都用掉,抵消掉他们的战略储备。
日本人想得很美好,但是他们的稀土相关技术过于落后,就算是能开采,也需要运往中国包头进行提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菱集团 2024 年从非洲进口的稀土精矿中,70% 最终在中国完成加工。
更何况开采本身也有着巨大的问题,5500 米深度需承受 550 个大气压,远超 2022 年 2500 米验证试验的极限条件,而英国定制的深海吸管设备已因技术缺陷延期两年交付。能不能开采出来还不一定。
经济产业省内部评估承认:即便南鸟岛项目成功,2030 年前仅能满足日本 7% 的稀土需求,而 2 万亿日元投入足够向中国采购 30 年稀土。
最重要的是现在日本为讨好美国推进 " 去中国化 ",才仅仅放出来了一个风声,中国的反制就已经到了,目前本国半导体企业陷入缺货困境,索尼被迫向中国政府申请稀土配额特批,而中国对日稀土出口配额仅缩减 15%。
只能说日本想要突破中国的稀土管控,不利因素太多,他们又不是中国这样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面对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中国的三大反制手段,这个项目基本上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