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刘凤茹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国药集团 " ) 治理下的太极集团正经历 " 过山车 "。继 2023 年净利润翻倍的高光之后,2024 年业绩急转直下:去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 20.72% 至 123.86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 96.76% 至 2665.27 万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当疫情红利消退,太极集依赖 " 老药 " 的恶果正在显现,2024 年拳头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量锐减,急支糖浆等产品亦增长乏力。同时,子公司集中爆发的补税风波成致命一击: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西南药业 " ) 、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涪陵制药厂 " ) 等多家企业因税务问题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进一步吞噬利润。
更棘手的是,国药集团承诺解决同业竞争的 " 五年之约 " 即将到期,而新一轮国药系高管入主董事会后,能否带领这家老牌药企在 " 五年之约 " 到期前走出困境并实现 " 十四五 "500 亿营收目标仍是未知数。
央地合作失灵,从扭亏翻番到断崖式下跌
据了解,太极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 1972 年的四川省涪陵中药厂,1993 年改组为太极集团,1997 年在上交所上市。2010-2019 年,太极集团遭遇了严重的经营危机,10 年间仅有 2017 年的扣非后净利润为正值,其余年份均为亏损,2020 年太极集团扣非后净利润亏损幅度达 5.55 亿元。
危局之际,太极集团引入国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启动混改,获注 45 亿元。2021 年 4 月 15 日,太极集团实际控制人由涪陵区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易主不久,太极集团顺利完成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换届选举工作,并进行全方位推进营销改革,快速清理处置非主业、无效资产企业等举措。
国药集团入主太极集团,曾创造央地合作的佳话。2022 年,太极集团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 3.54 亿元、3.66 亿元,扭亏为盈。2023 年,太极集团收入规模由 2022 年的 141.3 亿元继续推高至 156.2 亿元,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翻番。
好景不长,太极集团 2024 年俯冲式下滑:去年营收同比下降 20.72% 至 123.86 亿元,归母净利润 2665.27 万元,同比下滑 96.76%,扣非后净利润 3853.93 万元,同比下滑 95.02%。
拆解单季度数据,太极集团去年 Q1 至 Q4 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5.05%、-25%、-73.82%、-909.72%,第四季度严重拖累了全年业绩。
今年一季度,太极集团收入、净利润持续下滑。伴随业绩跳水,太极集团又迎来新一轮的人事调整。
今年 3 月 4 日,来自太极集团公告显示:非独立董事程学仁、赵东吉、杨秉华、王刊、孟庆鑫和监事李茹辞去相关职务。同时,太极集团宣布,同意于宗斌、姜修昌、刘海建、谢友强、李向荣,作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 ( 相关议案已获通过 ) 。除了于宗斌是太极集团内部晋升外,其余四人均来自国药集团。
证券之星注意到,目前太极集团董事长依然由俞敏担任,其于 2024 年 10 月当选为董事长。太极集团能否借助管理层 " 换血 " 完成业绩逆转,仍待观察。
新药多年断档,拳头产品销量失势
太极集团拥有涪陵制药厂、西南药业、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等 13 家制药厂;拥有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桐君阁股份 " ) 等 20 多家医药商业公司。截至 2024 年末,太极集团现有中西药批文 1240 个、全国独家生产批文 87 个、获国家专利 335 项。
据了解,太极集团产品围绕 "6+1" 重点治疗领域,以消化及代谢用药 ( 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太罗为代表 ) 、呼吸系统用药 ( 急支糖浆、鼻窦炎口服液为代表 ) 、心脑血管用药 ( 通天口服液、丹参口服液为代表 ) 、抗感染药物 ( 益保世灵为代表 ) 、神经系统用药 ( 盐酸吗啡缓释片、洛芬待因缓释片为代表 ) 、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用药 ( 小金片、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为代表 ) 、大健康产品 ( 天胶、补肾益寿胶囊、五子衍宗丸为代表 ) 为重点治疗领域。以治疗性大众中西普药 ( 尤其是基药品种和医保品种 ) 为基础性产品线。
在行业人士看来,国药集团虽然改善了太极集团的经营管理,但品牌老化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证券之星注意到,早年间打造出了藿香正气口服液后,太极集团 10 多年来几乎没有爆款新药问世,一直靠吃 " 老本 "。如今,太极集团旗下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市场上也不再是绝对优势。
根据太极集团年报,2024 年,藿香正气口服液 ( 全规格,下同 ) 的产销量分别为 0.96 亿盒、1.05 亿盒,2023 年则为 2.31 亿盒、1.91 亿盒。
证券之星注意到,除藿香正气口服液之外,2024 年,太极集团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的销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不过,鼻窦炎口服液等产品销量增长明显,但难以拉动公司药品销量整体下滑的大势。
太极集团此前在业绩预告中解释称,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3 年胃肠感冒类、抗感染类等药品销售基数较高,社会库存量同样较高,2024 年胃肠感冒类、抗感染类等药品销量下降。
太极集团今年一季报披露的工业主要品种经营数据显示,除了神经系统用药营收增长外,其余产品线均大幅下滑,七大产品线的毛利率则全线下滑。
补税风暴连锁爆发,四家子公司吞噬 3 亿利润
太极集团子公司陷入的 " 补税风波 ",进一步拖利润后腿。
3 月 26 日,太极集团对 2024 年业绩预告进行更正:归母净利润由下降 82.67% 修正为下降 96.76%。彼时太极集团解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和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中药材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中药材公司 " ) 根据当地税务检查和企业自查情况,西南药业、中药材公司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约 10000 万元。其中:西南药业需补缴所得税 8000 万元;中药材公司需补缴增值税及滞纳金 2000 万元。
从太极集团 2024 年年报来看,需要补缴税款的子公司不只西南药业、重庆中药材两家,还包括涪陵制药厂以及桐君阁股份。根据当地税务检查和企业自查情况,上述子公司于 2024 年缴纳税款合计 7140.9 万元,并预提税款及滞纳金合计 23217.81 万元。上述子公司于 2025 年已缴纳 2024 年预提税款及滞纳金合计约 14315 万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国药集团 2020 年入主太极集团时曾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的 5 年内,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置换、资产出售、设立合资企业、变更主营业务、资产注入、委托管理等方式,逐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如今 " 五年之约 " 的时限也越来越近。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2025 年是太极集团 " 十四五 " 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目前收入来看,距离 500 亿元营收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能否兑现要到一个问号。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刘凤茹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