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虎财经 昨天
狂卖22万辆登顶榜一,零跑销量狂飙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一眨眼就过半了,回看车圈这半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依旧迅猛,这半年大家都过得怎样?期中考成绩如何?我们不妨从半年成绩榜中查看一二。

第一名:零跑汽车,累计销量 22 万;第二名:理想,累计销量 20 万;第三名:小鹏,19 万辆。

其实过去 6 个月里,这三位就常在前三名打转。但出乎意料的是从三月份开始,零跑就坐稳了第一的宝座。

借用网上的一句评论:" 这个品牌没有小米的流量,也没有像问界一样背后有大哥,也没有像蔚小理一样资历那么久,但是硬生生一个月在这个价位吃下一块肉,真的厉害 "。

今年上半年,零跑以超 22 万辆的累计交付量首次夺得新势力半程冠军。其实自 2025 年起零跑销量就一路高歌猛进,3 月突破 3 万辆,4 月突破 4 万辆,6 月更是高达 4.8 万辆,同比增长超 138%,连续四个月稳居新势力销量榜首。

但回看去年同期,零跑还在万辆俱乐部边缘徘徊,短短一年就有这么强劲的交付表现,秋香觉得,这绝非偶然。

而且秋香有一个现象,上半年车圈除了按照惯例的打价格战外,大家像是突然商量好了一样,纷纷扎堆 15-30 万的市场。

蔚来以乐道子品牌切入主流市场,小鹏推出 MONA M03 成功打了翻身战,问界也依托华为技术背书在 20-30 万区间站稳脚跟。各大车企都在挤入 15-30 万的赛道,将曾经高端车配置下探到 15-30 万车型上,只为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这个趋势呢,也验证了零跑在坚持走一条正确的路。

一直以来,零跑就聚焦在 10-20 万元的价格区间,不断推出同价格下配置更高的产品。比如零跑 C11 与同价位主流 SUV 对比,就实现了配置上的降维打击。可以说,通过十年的稳扎稳打,零跑已经把这价格带的新能源市场变成了自己的主场。

这背后,离不开技术硬实力上的支撑。

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曾说过一句特别实在的话:" 我没那么大流量,知名度也不高,只能老老实实做技术。" 这话听着像自嘲,但却藏着零跑最核心的战略密码。

早在 2015 年创业时,朱江明就定下以 " 技术立企 " 的战略,坚持走 " 全栈自研 " 路线,从电子电气架构到智能电池,从电驱系统到整车平台,65% 的核心零部件必须自己造。

就像他们新发布的 LEAP3.5 技术架构,直接把高端技术平民化,用顶配的配置卖亲民的价格。

而且零跑的自研也不是嘴上说说。

2019 年,他们做出了中国车企自研的首个车规级智驾芯片,要知道那时候很多车企还在依赖外部供应商;

2023 年,零跑发布技术含量高、且全球领先的四域合一中央域控技术,把座舱、智驾、动力、车身四大系统集成在一起,不仅成本降下来了,性能还提上去了。

所以,当各大品牌把技术壁垒变成 15-30 万车型的竞争力时,零跑就已经靠自研芯片、四域合一域控这些积累,筑起了 " 技术为本 " 的护城河。

而这种对 " 产品技术 " 极致追求的背后,是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把工程师基因贯彻到了零跑的发展中。

朱江明作为有 30 多年研发制造经验的老工程师,浸透进零跑企业上下的底色就是工程师精神,纯粹、坚持、热爱。回看零跑的逆袭,其实就很好的印证了商业世界的本质规律:当流量红利退潮,最终拼的还是产品力。

比如零跑卖了 4 年的 C11,又将发布 2026 款车型。也许在当下这个快节奏时代下,它没有那些 " 网红车型 " 的话题性,但是能长红 4 年持续大卖的原因,就是回归 " 技术扎实 " 的本真。

这也恰恰证明:新能源市场的终局竞争,从来不是谁降价更狠,而是谁能把真正的技术价值,变成老百姓触手可及的出行体验。

当然,虽然拿下半程销冠,零跑也不是没有挑战。当市场渐渐从增量转向存量,消费者会越来越理性,车企的竞争也会更激烈,为了争取一张 " 船票 ",大家都有数不尽的招数。不过放心的是,至少在 " 技术 " 这条主航道上,零跑已经拿到了下一个十年的入场券。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零跑 小鹏 问界 朱江明 零跑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