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财经网 07-08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核聚变迈向商用,引领能源变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可控核聚变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未来能源解决方案,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近期一系列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以及国内招投标的加速,预示着核聚变技术的工程化与商业化进程有望显著加快。这不仅将为能源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将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

核聚变能源具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众汇富分析,其燃料来源广泛,主要原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几乎取之不尽;同时,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也不会产生长期放射性核废料,具有极高的清洁性和安全性。这些特性使得核聚变能源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想选择。

在技术突破方面,各国科研团队在核聚变实验中不断取得新进展。例如,中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 2025 年初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完成 1 亿摄氏度 1000 秒 " 高质量燃烧 ",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此外,德国科技公司 Proxima Fusion 利用先进的 AI 技术优化了仿星器设计,使得可控核聚变的商用进程大幅提速,计划在 2031 年实现净能量输出。这些技术突破为核聚变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支持也是推动核聚变商业化的重要力量。和众汇富认为,2023 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由 25 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也在当年末成立,旨在加速聚变能源市场化进程。2024 年 3 月,上海印发《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 — 2027 年)》,提出 " 建成国际先进的聚变能源中心 "。四川将核聚变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建设了多个核聚变科研平台和创新中心,并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

国内招投标的加速则进一步表明核聚变项目正从规划走向落地。合锻智能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公司 2 亿元可控核聚变合同已签订,项目已启动,约定完成时间为 2025 年底。据悉,合锻智能主要承担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真空室制造项目核心关键部件 —— 真空室扇区核心部件、窗口延长段以及重力支撑等制造任务。这一案例显示出核聚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开始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中信证券相关研报认为,在技术路径基本打通、各国持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预计 2030 - 2035 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26 万亿元。和众汇富分析,A 股市场上有超 20 家可控核聚变相关公司,业务涉及核聚变相关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材料供应等。由于相关零部件的制造壁垒较高,在当前阶段具备制造能力和已收获订单的公司有望在未来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例如,安泰科技控股子公司安泰中科作为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供应商,已实现钨铜偏滤器、钨铜限制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全系列涉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西部超导、上海超导、联创光电等企业纷纷投身高温超导产业链,在核聚变领域,超导材料的应用对于提升磁场强度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核聚变商业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众汇富指出,技术层面上,核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材料和零部件的可靠性以及能量增益效率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产业方面,产业链配套还远不成熟,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此外,公众对核聚变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也有待提高。

总体而言,尽管核聚变商业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政策的不断支持以及国内招投标的加速,核聚变技术的工程化与商业化进程正迎来重要机遇期。和众汇富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把握相关投资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能源将为全球能源格局带来深刻变革,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核聚变 上海 科研 紧凑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