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昨天
【今西安】充电宝是怎样变成炸弹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常生活中天天要用的充电宝,除了帮你的手机平板 " 续命 " 之外,最近又被开发出了一个 " 隐藏功能 " ——给你的书包开膛破肚。

2025 年 7 月 1 日,西安医学院图书馆,一个学生挂在椅背上的书包,好端端地突然就开始 " 冒烟放炮 " 了。幸亏现场值班的老师反应及时,抄起灭火器一顿扫射,总算没引发什么严重后果,但书包还是被开了天窗,里面的书本文具基本也都被烤得只剩下 " 骨架 " 了。

▲书包里自燃的充电宝(图:潇湘晨报)

而造成这起事故的祸源,是装在书包里的一个罗马仕充电宝,没充电、没暴晒、没遇明火,图书馆里还开着空调,然后它自己就烧起来了。

这则新闻经媒体报道后,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因为用充电宝的人太多了,要用充电宝的时候也太多了,随身带着一个不知道啥时候就会爆炸的 " 隐形炸弹 ",这谁能顶得住?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充电宝爆雷 " 的新闻突然变成了连续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天两头出现在热搜榜上。

今年 6 月 17 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反映,他 5 月底在日本旅游,给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突然爆炸,把他住的民宿的地板都炸穿了,他因此赔偿了老板 8000 元;

6 月 25 日,又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段充电宝在家里厨房充电时发生爆炸的视频。当时现场一片狼藉,屋内浓烟弥漫,地面布满黑色絮状物,刺鼻气味久久不散。万幸火情被及时控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上海航空航班上发生充电宝起火(图:网络)

航班更是充电宝事故的 " 集大成 " 之地。据民航局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发生的充电宝机上起火事件多达 15 次,最近的一次出现在 6 月 13 日,上海航空从舟山飞往揭阳的 FM9449 航班上突发充电宝爆燃,在机组人员迅速介入处置和机上乘客的积极配合之下,仅用了不到 5 分钟就将明火成功扑灭,未影响航班正常飞行和落地,但事后仍有不少人心有余悸:这可是上万米的高空,又是全封闭的空间,一旦火势扩大或者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舆论界掀起了一波对充电宝领域的问责:为什么小小的一个充电宝,会如此频繁地出现事故?厂家在生产制造充电宝的过程中,究竟有没有做到认真其事?

▲民航局的充电宝禁令(图:中国民航局官网)

眼看讨伐声一浪高过一浪,以罗马仕为代表的几家头部充电宝企业相继发表了道歉声明,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主动召回存在问题的产品。同时,部分公共单位也开出了对充电宝的 " 禁令 ":6 月 26 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紧急通知,自 6 月 28 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刚刚发生在西安医学院的这起充电宝自燃事件,就是发生在罗马仕等厂家 " 滑跪 " 之后。当事学生表示:之前特意查过," 型号不在召回那几批才放心用的!"

真是让人细思恐极。

那么,充电宝 " 一言不合就自燃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这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近期一波舆论风潮中,提到召回产品的几家企业包括罗马仕、安克创新等,都在公告中明明白白提到召回原因是所谓 " 电芯问题 "。其中安克创新的声明尤其详细,称 " 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罗马仕充电宝(图:网络)

电芯的本质就是充电宝专用的锂离子电池,可以通过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化实现充放电。当外界出现热扰动(如充电电压过高)时,电芯内部有可能出现能量异常转化,引起温度进一步升高并产生可燃性气体,这是充电宝(包括所有移动电源)自燃以及爆炸的最根本原因。

电芯内部在哪些场合比较容易发生这种异常转化?研究人员总结了六方面的原因:热稳定性、负极析锂、正极金属异物、隔膜瑕疵、设计 / 制造缺陷和极片变形。这其中的大部分都可以由厂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规避风险,例如用导热膜延缓电芯温度的上升、改进电池材料以提高充电宝的热稳定性、加强检验力度以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等等。 这么一来,主要矛盾就被简化成了大家都熟悉的一个概念——成本。

钱是成本,人也是成本,时间和精力这些都是成本,当电芯市场越来越卷,企业免不了要动 " 降低成本 " 的心思,于是各种问题电芯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流入市场,乃至发展到劣币驱逐良币。

▲充电宝的电芯(图:网络)

当然,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只有电芯厂家想少花钱,充电宝厂家同样也有着 " 降本增效 " 的伟大理想。

毕竟,电芯属于内部元件,外面还罩着印刷电路板和外壳,一旦电芯起火,后两者就要担负起抵御风险的职责。按照行业标准,印刷电路板的责任是规范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及电流,并针对过充、过放、过流及短路起到保护作用;外壳则有着保护内部组件及散热的功能,并且要在电芯自燃时起到阻止火情扩大和爆炸的作用。

而某些充电宝厂家在这些元件上偷工减料,例如不加装热敏电阻、电池和外壳间没有用于减震的缓冲材料、外壳不使用阻燃材料等等。大量有着严重安全隐患的劣质充电宝就这样被生产出来,并被带进了飞机、酒店、图书馆 ...... 然后,成为 " 黑榜 " 上的主角。

更可怕的是:事态发展至此,大家发现," 召回问题产品 " 并非事件的解决,反而是刚刚开始。不是揪出了几只蟑螂,而是发现了充电宝业界压根就是个蟑螂窝。

在百度的搜索栏里输入 " 充电宝事故 ",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常见的充电宝厂家都不大干净,不管是十几块几十块的便宜货,还是数百块的 " 高端产品 ",几乎无一幸免。

▲ 3C 认证标志(图: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大家能叫得上名字的充电宝品牌,基本不是大面积召回已上市的产品,就是被暂停了 3C 认证证书。而更加黑色幽默的是:很多地区的 " 召回 " 到现在都没法正常落地——因为没有哪个快递公司敢揽收这些 " 伪装成充电宝的炸弹 ",生怕一不留神把自己的车给炸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网售充电宝的历年抽检结果显示,短短三年时间,充电宝的不合格率翻了几乎整整一倍,从 2020 年的 19.8% 直接飚到 2023 年的 37.5%,也就是说超过 1/3 都不合格。所以,充电宝这些年为什么越活越回去了?偌大一个中国,为什么连个能生产安全充电宝的厂家都找不出来?

充电宝的产业链或许可以在某个角度上解答这一问题。前面说了充电宝起火的本质是电芯起火,而再深挖一下,会发现几家主要充电宝厂家的电芯供应商基本都来自于一家名为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 " 的企业,而这个 " 无锡安普瑞斯 " 的出身,则来自于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联合出资组建。

如果你以为这个安普瑞斯是什么小作坊那可大错特错了,它上面的美国安普瑞斯是全美最先进储能材料的企业,手握数项独家专利,在圈子里是龙头老大一样的存在。因此虽然产品价格比较昂贵,但凭借多年积攒下来的名声和口碑,它一直是业内大多数品牌的首选。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图:网络)

但就是这样的 " 行业标杆 " 一样的存在,却也带头在安全红线上频频触雷,屡次突破底线。目前,其有多达 11 个电池及电芯产品 3C 认证证书都已经被暂停。

至于原因,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 临时工 ":充电宝厂家把自己的电芯外包给安普瑞斯;而安普瑞斯又甩给了下游的制造工厂;制造工厂则为了省钱,在原材料上粗制滥造、偷梁换柱。充电宝就和之前数次被曝光的卫生巾一样,整个行业都已经集体塌房,没有人能出淤泥而不染。

对于充电宝行业的乱象,国家其实早就注意到过,并且也确实出手整治了。2024 年 8 月 1 日起,官方作出明确规定:未获得 "3C" 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充电宝,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这里的 "3C" 是 "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的英文缩写,也就是 " 中国强制性认证 "。其基本规范与认证规则由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并发布,针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厂家需委托指定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进入市场。具体到充电宝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于 2015 年发布的《便携式移动电源产品安全认证规则》规定其认证模式为 " 产品检验 + 初次工厂检查 + 获证后监督 "。

看起来似乎非常严格,但现实是直到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没有经过 "3C" 认证的充电宝,甚至有些不法商家公然兜售 "3C" 贴纸,帮着企业忽悠消费者。

▲某电商平台销售的 "3C" 贴纸(图:网络)

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 如果有 20% 的利润,他们就会活跃起来;有 50% 的利润,他们就会铤而走险;有 100% 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有 300% 的利润。他们敢冒着被判死刑的风险,去犯下任何罪行。" 当良心被利润腐蚀殆尽,安全就被 " 献祭 " 掉了。

所以在资本面前,只靠道德约束是远远行不通的,只有法律的铁拳才能让这些黑心商家明白:在安全问题上敷衍了事,造成的后果是他们承担不起的。只有真正让他们感到疼、感到畏惧,才能让他们真正把 " 安全 " 二字放在心上。

真正能带来安全感的,不是 " 电量满格 ",而是 " 用着放心 " ——有点悲哀的是,这本来应当是最起码的底线,如今却似乎成了某些无良企业的 " 恩赐 "。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标签

充电宝 书包 炸弹 事故 航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