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方 + 昨天
全网“最甜妈妈”,是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荔枝到了,快送进冷库!"

盛夏的午后,气温逼近 35 ℃。" 荔枝妈妈 " 林常珍吆喝着,和社员们抬着一筐筐新采摘的荔枝快速下山,生怕这些宝贝热着了、变了味。冷库的温度只有 8 ℃左右,豆大的汗珠滚落在地面,瞬间卸掉了热气。

广东茂名被称为 " 中国荔乡 ",全球每 5 颗荔枝就有 1 颗产自这里。林常珍所在的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更是以 " 中国荔枝第一镇 " 闻名。27 年前,外出经商的林常珍回到家乡,从不会种荔枝的 " 小白 " 成长为带动 200 多名农村妇女投身这份 " 甜蜜事业 " 的 " 高州荔枝种植匠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 " 荔枝妈妈 "。

今年荔枝季,林常珍的合作社已带动荔农同比增收 10%。但她仍在为 " 让客户吃上好荔枝,荔农鼓起‘钱袋子’ " 忙碌着。

把荔枝宠成 " 娃 "

荔枝素有 " 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 " 之说。在荔枝园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林常珍深知种荔枝就像养孩子,容不得半点马虎。

每年荔枝季是广东的炎热夏季。荔农一送货,林常珍就赶紧把荔枝送进冷库,生怕它们 " 发烧 "。预冷 30 分钟后,再轻轻盖上棉被,生怕它们 " 着凉 "。

这些操作看似简单,却是林常珍这些年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

时间回到 1998 年。当时在外打拼的林常珍夫妇为了照顾孩子,决定返乡创业。老家山多地贫、物产不丰,林常珍干起了祖辈的 " 老营生 " ——种荔枝。

这次选择,让她遇到了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 " 孩子 " ——荔枝。

起初,林常珍对种荔枝信心满满。

但现实很快给了这位 " 新手妈妈 " 沉重一击:由于不懂果树栽植、田间施肥等种植技术,荔枝树结果率不高,果实品相也不佳,遇到刮风下雨还容易掉果。

看着 " 光溜溜 " 的荔枝树,林常珍下定决心养出自己的 " 胖小子 "。于是,只有中学学历的她啃起了一本本荔枝种植管理书籍。一有空,她就钻进荔枝林帮有经验的荔农打杂,向老师傅学习 ……

慢慢地,林常珍摸透了荔枝树的脾性,悟出了一套 " 育儿经 ":尽量选在坡地种,方便排水,坐果率更高;不同树龄的荔枝树修剪方法不同,要结合季节和树势调整;采收荔枝不能等完全熟透,最好一早摘,避免高温加速代谢 ……

技术上道了,产量上来了,另一个难题不期而至:保鲜技术和销售网络跟不上。有一年,当地荔枝跌到 5 毛钱一斤都难卖出。

" 种出了好果,绝不能烂在地里!" 夫妻俩 " 斥巨资 " 给家里安装了固定电话,靠着此前经商积攒的人脉,挨个给各地水果批发市场打电话。

终于,上海的一个老板答应每天收购一车荔枝。鲜甜的荔枝受到了上海市民的喜爱,发货量也从一天一车变成一天三车、一天五车 ……

渐渐地,夫妻俩又打开了四川、浙江、北京等地的荔枝市场。他们还尽可能收购乡亲们的荔枝,并坚持不压价,帮助大家共渡难关。

" 不让荔枝掉地上 "

传统农业 " 看天吃饭 "。荔农也是如此:小年怕无果可售,大年怕 " 果贱伤农 "。林常珍家三代种荔枝,她理解荔农,也心疼荔农。作为根子镇元坝村妇联执委,她总想着像 " 娘家人 " 一样,长久地呵护身边的姐妹们。

2019 年,林常珍牵头成立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定下了两个 " 小目标 ":帮荔农提升技术种好荔枝、打开销路卖好荔枝。

" 荔枝妈妈 " 林常珍。

于是,她办起了技能提升培训班,组织社员学习种植新技术,还经常走进社员的荔枝园,手把手教他们施肥、除虫,通过科学管理减少大小年差异。

也有 " 不领情 " 的社员,在荔枝保花保果关键期不愿跟大家一起除虫。打电话、上门拜访、请社员家人沟通 …… 林常珍想尽办法,说服他们一起行动。

如今,社员们已达成共识:把荔枝种好,是大家的事。

随着荔枝产量攀升,打开销路、让荔农增收成了头等任务。

每年荔枝季,合作社坚持为大家 " 兜底 ":高于市场价收购优质鲜果,防止果贱伤农;市场饱和时通过深加工消化鲜果,防止果烂在地里;统一以优惠价采购农资,共享快递费折扣 …… 每当社员、周边荔农送果来,林常珍都要仔细询问对方家里还有多少果、大概什么时候成熟,好灵活调整收购和销售计划。

一开始,大家不相信:" 哪有这么好的事?"

合作社成立第一年,林常珍就给大家吃下了一颗 " 定心丸 ":当年销售额达 900 多万元,带动周边荔农收入同比增长 60% 以上。

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有 52 位核心社员,还辐射带动了 1000 多户荔农增收。

林常珍(左)在和农户交流。

这让林常珍更有干劲,用心钻研自己的 " 生意经 ":有瑕疵的果坚决不发,以最快的速度送鲜果,确保品质;研发荔枝酵素、荔枝饮料、荔枝酒等深加工产品,打造 " 品岭南 "" 夏日荔乡 "" 果海汇集 " 等品牌 ……

绞尽脑汁卖货的背后,藏着林常珍的朴素心愿:尽量不让荔枝掉地上。

更多人加入 " 甜蜜事业 "

走在根子镇,随处可见带货主播,不少荔枝还没摘下就已售出。这几年,在林常珍的带动下,这份 " 甜蜜事业 " 正吸引更多人加入。

林常珍直播展示荔枝干。

" 荔枝妈妈 " 不再是林常珍的专属昵称。

网红 " 小黑 " 吕坤将和外国妻子雅娜回乡,在荔枝林支起直播架,20 天售出 10 万斤荔枝;"95 后 " 何晓萍创立 " 小凤家 " 品牌,研发荔枝茶包等深加工产品;" 电商达人 " 何雄兵将荔枝销售玩出了新花样,荔枝礼盒配上古风文创书签,果径都制定了企业标准 ……

林常珍的双胞胎儿子丁贯洋、丁贯洲也回到家乡,成为新农人。

起初,有人打趣兄弟俩:" 你们回来就赚父老乡亲的一点小钱吗?" 他们说:" 不,是要高价收购大家的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赚大平台的钱。" 现在,兄弟俩已成为林常珍的 " 左膀右臂 "。

更多力量在守护着 " 荔枝妈妈 " ——

每当她们遇到难题,总有人及时伸出援手:资金短缺时,妇联帮林常珍申请了两笔共计 60 万元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收获季刚到,省市就举办嘉年华活动,拓展荔枝海内外市场;订单量大,顺丰增设深夜收件服务 ……

更多可喜的变化在悄然发生:镇里联合省农科院推广冻眠荔枝技术,让荔枝 " 一日色变 " 的难题迎刃而解;村里修通了宽阔的沥青路,物流配送更快了;柏桥农创园提供电商培训、物流、冷链、仓储等服务,创业成本大大降低 ……

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是,今年 5 月,广东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投入运营," 农文旅商 " 融合营销新模式擦亮了茂名荔枝的 " 金字招牌 "。服务区还开辟荔枝售卖区,让南来北往的游客品尝新鲜荔枝。荔农何羊超笑着说:" 服务区摆摊卖荔枝,还是头一回!"

进入 7 月,根子镇的荔枝鲜果季已进入尾声,林常珍正忙着收购省内其他产区的荔枝。鲜果季结束后,她还要把精力投入到荔枝深加工产品上。

对 " 荔枝妈妈 " 而言,一年四季都是荔枝季。

【开栏的话】

今年是实现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 百千万工程 " 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无数女性活跃在一线,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巾帼力量。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推出 " 百千万的她 " 专栏,讲述千万个 " 她 " 和 " 百千万工程 " 的故事。敬请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广东 茂名 育儿 上海 学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