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湃 07-08
电动化浪潮下,宝马坚守驾驶初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总编 | 张克环

编辑 | 张俐

作者 |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 ) 的报道

风可以很快,但节奏必须对。在追逐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时代里,宝马依旧在回答那个老问题:驾驶,是什么。

高翔——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如果今天的中国车市是一片充满焦虑与爆发的战场,那宝马,显然不是那种一掷千金、日夜狂奔的玩家。它的关键词从来不是 " 颠覆 ",而是 " 守住本质 "。守住什么?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给出的答案是:" 驾驶的本质——人与车的互动、驾驶的乐趣与激情——始终是宝马的灵魂。"

宝马始终相信,人与车之间,还有更深的默契值得坚持。

" 驾驶 " 这件事,宝马从未打算让位

这是一个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在讲 " 智能 "" 电动 ""AI 驾驶 " 的时代。在新技术的狂欢里,一些曾经让人心跳加速的字眼——引擎声浪、换挡冲击、方向盘回馈——似乎成了不合时宜的怀旧情结。

但宝马显然不这么认为。

在宝马集团的全新产品线中,即将到来的新世代车型,将成为一个将智能科技与驾驶乐趣深度融合的最佳例证。" 首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世代车型 BMW iX3 将成为中国专属智能、中国专属驾控与中国专属豪华的典范。"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最近表示。高翔直言:" 我们不仅生产汽车,更创造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他的表述中,宝马未来所有车型——无论是纯电还是燃油——都将坚持 " 赋能驾驶者 ",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提升 " 纯粹驾驶乐趣 " 的手段,而非替代,并让 BMW 纯粹驾驶乐趣更加强大。

这是一种不同于许多品牌的底层逻辑。在很多企业致力于把汽车变成 " 移动客厅 "" 数据终端 " 的时候,宝马仍然在坚持:车,首先是一台车;人,首先是驾驶者。

在宝马的认知中,电动化不是反方向,而是另一个维度的延展。新世代车型 BMW iX3 将搭载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三大突破性创新技术—— BMW 首创全景 iDrive、BMW 首创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以及革命性大圆柱电池,代表了宝马在智能交互、智能操控与电动化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飞跃。

科技,是为了点燃人的激情

不是代替它

科技到底是 " 主角 " 还是 " 工具 "?宝马的选择是后者——它始终在强调,科技必须服务于人。所有的新技术,都不应剥夺驾驶者的选择权,而应丰富他们的感官。

宝马提出,第六代 BMW eDrive 电驱技术将首次突破性应用全新大圆柱电池,将率先搭载于新世代 BMW iX3,并陆续用于更多纯电产品。大圆柱电池并不是简单的堆叠容量,而是在功率密度、热管理和续航性能等多个层面同步提升,为驾驶体验提供更坚实的物理基础。

宝马的第六代 BMW eDrive 电驱技术不仅在电池结构和能效上大幅优化,还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协同设计,从底层架构上实现感知系统、控制系统、能量管理的智能化集成。这些,不是为了让车 " 代替你开 ",而是为了让每一次出发都更有信心、更有掌控感。更重要的是,新的技术还将进一步强化宝马引以为傲的驾驶体验——响应灵敏、加速有力,为纯粹驾驶乐趣提供坚实保证。

高翔的表态也延伸出宝马对未来的探索边界。除了电动化的当下布局,宝马也在同时推进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路径。此前在德国和中国同步展开的氢动力技术实证测试,已具备小规模量产基础。而关于固态电池,宝马在内部已建立专门测试平台,并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初步应用。

在这个 " 电动潮 " 甚至正在转向 " 智能先行 " 的周期节点,宝马从不以发布 " 第一款 " 博眼球,而是专注于确保 " 每一款开得稳、开得久,而且足够好玩 "。

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 BMW i7 测试车

在持续发力电动化的同时,宝马也积极探索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迈向量产: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 BMW i7 测试车已在慕尼黑正式上路;在中国,宝马与清华大学正联手攻坚固态电池,加速产业化进程。

BMW iX5 氢燃料电池车

宝马还计划 2028 年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型,进一步拓展零排放出行的技术边界。

目前,宝马新世代 iX3 国产版本测试车已成功完成首次极寒挑战,300 多台测试车正在全国 400 多个城市进行高强度的验证与测试。高翔强调:" 对宝马而言,安全并非新课题,而是根植于品牌血脉的核心理念。"

电动时代的宝马

不是 " 变了 ",而是更像自己了

2025 年,宝马全球将迎来 "Neue Klasse" 平台的首发。这不仅是一套电动平台,而是宝马为未来十年重新设计的整车逻辑——包括新电池技术、新 EE 架构、新人机交互体系、新材料与制造工艺。其第一款车型将在中国生产,并计划在华同步导入电池、电驱、软件和生产系统的本土生态。

这意味着,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已经从 " 销售重点 " 升级为 " 创新前沿 "。沈阳不仅是产能中心,也是新世代技术落地的首发阵地。宝马本土研发力量已突破 3000 人,占亚太区研发团队 80% 以上。

更重要的是,宝马并没有在转型中遗忘 " 它是谁 "。高翔提出的 " 电动也要赋能驾驶者 ",是宝马品牌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宝马不是为了迎合趋势才 " 转电 ",而是选择在时代更替中,依然守住那份驾驶的温度、机械的秩序和人与车的默契。

如果只看销量,宝马在 2025 年依然表现稳健。据最新数据,其在华电动车型交付继续增长,BMW i3、iX3 等纯电产品持续维持高质量交付状态,而主力燃油车型则在稳住合资豪华基本盘的同时,加快智能化进程。

不过,宝马真正的价值远不止销量。在当下动辄 " 高歌猛进 "、频繁调整策略的市场中,它的最大不同之处是节奏感——它很清楚,什么该快、什么该慢;哪里跟、哪里守。

宝马不是 " 反对改变 " 的那个品牌,它只是选择一种不盲从的方式去改变。比如智能驾驶,在诸多车企争先恐后上 L3、抢 Robotaxi 落地之时,宝马却强调以场景实用性为核心,先解决泊车辅助、高速引导等高频需求;比如软件系统,宝马不搞花哨操作系统 " 命名秀 ",而是持续打磨 iDrive 与操作逻辑,以 " 可学习、可预测 " 的方式提升使用流畅度和驾驶安全。

用宝马的话说,技术的竞争,不是炫技,而是 " 谁能更好地服务于人 "。

结语

在所有变革的浪潮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品牌,会用自己的节奏,讲一段不一样的故事。

宝马没有 " 超速狂飙 " 的急切感,也没有 " 躺平吃老本 " 的求稳心,而是一步一步,用可控的技术节奏、坚定的产品哲学和真实的用户感知,在 " 自动化 " 的热浪中,反复提醒我们:车,本就是给人开的。

当所有人都在争抢未来的定义权,宝马却在安静守护一个最简单、也最容易被遗忘的词——驾驶者。或许正是这份 " 反潮流 " 的固执,才让它在时代风暴中显得格外清醒。

世界变得很快,连道路都在重新定义。但总有些品牌,用几十年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驾驶,什么是笃定的演进。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法律顾问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姜磊律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宝马 bmw 宝马集团 高翔 首席执行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