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局 07-08
血中的铅,心里的痛,未来的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 / 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 zhijuzk)

233 个孩子血铅异常,其中 60 多人血铅严重超标,19 人跨省住院治疗,原因则是幼儿园在孩子们的餐饮里加入了明确标识不可食用的颜料……这就是每年收费 1 万多的 " 高端 " 私立幼儿园,干的高端事。

关键是,在 20 年前,当地已经出现过集体血铅中毒事件,时间过去整整 20 年,仿佛什么都没改变。

那可是 200 多个家庭的未来啊。那也是全国亿万人民的预期啊。此事若就这么算了,专家们还有什么脸,呼吁年轻人生孩子?

唉。不说废话了。咱不是专家,就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从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出发,呼吁点实在的吧——

血中的铅,如何清?

心里的痛,如何平?

未来的路,如何走?

首先,不要相信 " 规模大 = 更安全 "。这个幼儿园的实际控制人李什么芳,据说在当地拥有四家园所,俨然一个小型的 " 托育托拉斯 "。这时很多家长就想了,她阵仗都搞这么大了,一直也没出啥事,应该靠得住吧?

按说这是一种挺平常的思维,但实际上,规模是没法为安全背书的。就像那墙上的食品许可一样,这些东西,肯定得有,但管不管用,那是另一回事。

其次,不要过于依赖传统医学。从理论上讲,既然当地 20 年前发生过类似事件,家长和医院应该有所警觉才对,但事实上并没有。事发之后,很多家长才反应过来,孩子半年前就说肚子痛,可当时他们以为只是 " 脾胃虚弱 ",医生也说只是 " 脾胃虚弱 ",只让孩子 " 服中药调理 " 了事。

孩子是 " 脾胃虚弱 " 吗?其实也是。但什么导致了脾胃虚弱呢?着凉可以,铅中毒也可以,甚至铊中毒都可以!确定病源、病因,要靠现代科学进行检查和诊断,传统的 " 望闻问切 "" 服药调理 ",是不管用的。家长应该多相信点科学,少迷信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

第三,更严格的检测势在必行。其实,出了事,当地的第一反应是 " 捂 ",也算是一种人之常情——谁愿意 " 家丑外扬 " 呢。只是,当地血铅检测结果,与隔壁省会的检测结果,竟然差了那么多,这可是到了草菅人命的程度!

这件事再次提醒我们:一旦出现规模性的中毒事件,与当地无瓜葛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及时介入,非常必要。如果什么事都靠当地自己查自己,不仅会耽误很多宝贵的救治时间,还有可能放纵真凶。

第四,对事关孩子健康的行业应该从严要求。现在,当地要求建立家长每天陪餐制度,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光家长陪餐还不够。毕竟家长也没办法去辨别你这个包那个糕里有没有有害染色剂啊,这点只有采购和烹饪的人知道。

所以,以后,建议不光家长要陪餐,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大学,各级领导都应该陪餐,只要不是出差或异地开会,他们都应该回到校园里,跟学生吃同样的饭菜。不跟学生用同样的空调,也就罢了,跟学生吃同样的饭,没什么难度吧?如果谁觉得学生的饭不好,自己不想吃,那就让它好起来!

最后,重罚必不可少,警钟也须长鸣。对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当然要重罚,监管不力的,肯定也要严办。但光这样还不够,因为人类是个健忘的物种,如果指望一两次的重罚就让所有人都受警醒,并不现实。所以,对孩子的健康,还是要一刻不停地瞪起眼睛来。

比如,全国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没有必要定期开展血铅检测?在常规体检中加上这一项,可能花费不小,到底可不可行,需要有关部门论证,但至少高危区域,还是有必要的吧?

又比如,含铅的污染源可也不止颜料这一种啊,那些低端的建材、劣质的餐具,甚至一些不达标的汽油,不都有可能含铅吗?是不是应该加强对含铅制品的管控?铅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含铅量超标的玩意,咱是不是不该让它那么自在地在市面上流动?

再比如,咱国家现在执行的血铅参考值,是不是也该跟世卫组织的标准接轨了?咱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整治环境污染也整治了几十年了,提高一下标准,也是可以的吧?

当然,关于这些,咱也只能呼吁,然而呼吁总比不呼吁强。

不呼吁,可能有人还觉得那些染上颜色的发糕,咱挺爱吃的呢。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幼儿园 铅中毒 微信 医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