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苗苗
图源:图虫创意
险资入市步伐加快。
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近日,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弘康人寿 ")于 6 月 27 日、30 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增持郑州银行(002936.SZ/06196.HK)H 股,累计增持 3900 万股,增持总金额 4645.8 万港元,持股比例从 4.75% 升至 6.68%,触发举牌,成为 2024 年以来险资首次举牌的区域性银行。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 10 家保险机构对 16 家上市公司进行举牌,举牌总次数达 20 次,已追平去年全年。其中,银行股被举牌 10 次,除郑州银行外,其余被举牌银行股均为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险资投资策略当前出现 " 下沉化 " 与 " 差异化 " 双重转向。核心动因在于估值洼地效应、政策红利驱动和分散化需求。区域性银行估值普遍低于国有大行,叠加地方经济复苏预期,险资通过举牌锁定低成本资产。
田利辉进一步分析指出,监管鼓励险资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郑州银行作为河南省城商行龙头,具备区域信贷扩张潜力。而且,当前传统大行股权集中度高,险资需通过区域银行分散信用风险。此举标志险资布局从 " 规模优先 " 转向 " 结构优化 ",区域性银行或成新配置重点。
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
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6 月 27 日,弘康人寿以每股 1.2068 港元增持郑州银行 H 股 1600 万股,总金额达 1930.88 万港元。增持后,弘康人寿持有郑州银行 H 股的比例从 4.75% 升至 5.55%,触发举牌。
举牌后,弘康人寿于下一个交易日继续 " 扫货 "。6 月 30 日,弘康人寿继续增持郑州银行 H 股 2300 万股,每股作价 1.1804 港元,总金额 2714.92 万港元。两轮增持总金额累计 4645.8 万港元,弘康人寿持有郑州银行 H 股数量达 1.35 亿股,持股比例上升至 6.68%。
图源:港交所披露易
弘康人寿成立于 2012 年 7 月,注册资本 10 亿元。2024 年,弘康人寿实现营业收入 107.82 亿元,同比下降 22.02%;净利润 1.90 亿元,同比增长 98.86%。2025 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17.78 亿元,净利润 261.93 万元。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总资产约 849 亿元。
郑州银行成立于 1996 年 11 月,2015 年 12 月在港交所上市,2018 年 9 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全国首家 "A+H" 股上市城商行。2024 年,郑州银行实现营收 128.77 亿元,同比下滑 5.78%;净利润 18.63 亿元,同比增长 0.21%。2025 年一季度,该银行实现营收 34.75 亿元,净利润 10.16 亿元。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郑州银行总资产为 7065.31 亿元。
被弘康人寿举牌后,郑州银行 H 股、A 股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wind 数据显示,7 月 8 日,郑州银行 H 股报收 1.30 港元 / 股,当日涨幅 3.17%,6 月 27 日至今涨幅 10.39%,总市值 195 亿港元;郑州银行 A 股报收 2.18 元 / 股,当日涨幅 0.46%,6 月 27 日至今涨幅 2.83%,总市值 178 亿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弘康人寿此次举牌郑州银行 H 股,确实反映出险资在投资策略上的新变化。过去,险资倾向于投资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因其规模大、流动性好且收益相对稳定。这次选择区域性银行,表明险资正在拓宽其投资视野,寻找更具潜力的区域优质标的。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也显示出险资寻求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意图。
" 此次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 H 股,可以视为险资对银行股布局向区域优质标的延伸的一个信号。但是否成为全面趋势还需进一步观察,毕竟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规模、稳定性等方面仍具有优势,险资对其的配置仍会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险资年内举牌 20 次追平去年全年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 7 月 8 日,今年已有 10 家保险机构对 16 家上市公司进行举牌,举牌总次数达 20 次,已与去年全年持平。2024 年全年,共有 8 家险企合计举牌 20 次。
具体来看,平安人寿年内对农业银行 H 股、邮储银行 H 股各两次举牌,对招商银行 H 股进行 3 次举牌;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北京控股 H 股;长城人寿举牌中国水务、大唐新能源、秦港股份;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 H 股、中国神华 H 股;阳光人寿举牌中国儒意;中国人寿举牌电投产融;中邮保险举牌东航物流;利安人寿举牌江南水务;信泰人寿举牌华菱钢铁;弘康人寿举牌郑州银行。
" 今年险资举牌次数迅速上升至 20 次,这主要由当前市场估值低位提供的抄底机会驱动。同时,这也是险资应对资产负债匹配压力的结果,即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来提高整体收益率。核心驱动因素在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资本市场的调整,为险资提供了良好的布局时机。" 余丰慧表示。
分行业来看,16 家上市公司涉及银行、公共事业、交通运输、能源、钢铁、传媒等板块。其中,银行股被举牌 10 次,且银行 H 股被举牌 9 次。
田利辉指出,险资风险偏好呈现 " 稳中求进 " 特征,对于银行 H 股高度重视,是因为当前 H 股估值折价显著,但是具有股息率优势,契合险资 " 安全性 + 收益性 " 双需求。同时,险资也在进行跨界举牌。譬如,华菱钢铁等周期股受益于 " 一带一路 " 基建需求,险资通过跨周期配置对冲利率风险。此外,险资更倾向选择 " 高流动性 + 低波动 " 标的。
" 下半年举牌热度有望延续,但结构将分化。" 田利辉表示,若 7 月 MLF 利率下调 20BP,险资成本压力缓解,险资举牌动能有望增强,延续现有逻辑。城商行资本补充需求旺盛,险资可通过举牌获取 " 股权 + 债权 " 协同收益。同时,受益于 " 双碳 " 政策,险资会重视新能源 + 高端制造,或举牌细分龙头。不过,需警惕地方债务风险、银行治理缺陷及 H 股流动性错配问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