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去衢州,最大的遗憾就是错过了它。
开化。
由此念念不忘这个属于衢州,无比冷门的浙江小县城。
昨天,小暑。
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来了,意味着中国大部分地方,正式迈进盛夏。
最近的广州,更像是一个开了猛火的巨大微波炉,出门 5 分钟被烤被蒸,热到汗水糊住了眼。
瞬间想起了小时候,老妈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哪凉快哪呆着去。
今天我们要聊的凉快地儿,就是开化。
| 开化霞山村。图 by 小红书博主 @李看山
虽说咋听起来,有点要让一切融化的意思,但开化的夏天,确实江浙沪就近避暑的上上之选了。
夏季均温仅仅 25 ℃,相比周边的杭州上海平均低了 6 到 9 ℃。
「早晚可能还需要备一件薄外套哦」。
一个来自开化朋友的友好提醒。
那年我们在衢州,最舍不得的就是那一口火热的衢州菜。
开化,自然也是够香、够辣、够火爆。
既有安徽菜的醇香,又有江西菜的火辣,还带着浙江菜的鲜甜,口味层次富有,几乎是颠覆作为一个浙江小城江浙美食的存在。
开化还是一个山山水水特别富有的地方。
森林覆盖率超过了 80%,还藏着一个被称为 " 中国亚马逊 " 的国家森林公园。
所以啊,管你度假还是避暑,开化都足以稳稳地留下你的心,和你的胃。
莫言称赞的「神仙境」
连走路都会醉氧
这个夏天,当 318 国道挤挤挨挨,人们都自驾在去往新疆、内蒙古、西藏,以及大西北的路上。
翻开中国的版图,由东到西横跨中部,有这么一条公路,将南方的美一一囊括。
320 国道,全程 3700 公里。
从上海出发,穿过浙江,一路向西,可抵达云南瑞丽。
当然,在南方正是被炭烤的季节里,走完 320 国道不算是最好的时候。
可上海的朋友,如果自驾向西南出发,短暂地穿过几条小径,就进入了浙江。
沿着 320 国道,几个小时后,就能来到国道在浙江的最后一站——开化(衢州境内)。
凉爽的开化,避暑第一站,必然是钱江源。
这里是真正的钱塘江源头。
也是被莫言誉为 " 神仙境 " 的地方。
一望无垠的原生林地,内有小溪瀑布,白色的浪花让林子里,透着一股清凉。
来到这里,才能明白,当年能成为首批国家森林公园的钱江源,靠得全是实力与颜值。
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的森林公园,这里还被称作浙江版 " 亚马逊雨林 "。
野生感爆棚的神龙飞瀑,就凭着 120 多米落差,一阵阵水雾炸出一道道彩虹,溯溪偶遇九瀑十八潭,很是壮观。
而除了钱江源,开化值得一观的瀑布,还有不少。
好比开化人的 " 清凉地 " ——古田山瀑布群。
这里属于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瀑布下,有座亭台,清幽舒爽扑面而来。
相对而言,更刺激的,是龙门村隐龙谷的九瀑十三桥。
长达 1.5 公里的峡谷秘境,藏着龙涎瀑、回头瀑、天龙瀑等 9 条瀑布。
13 座古风桥横在其中,可以近距离感受到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的诗中意境。
还有氛围感爆棚的古村瀑布,更是将夏日的情绪,拉到满格。
譬如杏枫村瀑布、虹桥村瀑布等等。
站在瀑布下,走过古村乡野,童年里泡在溪水里西瓜味的夏日,就这样回来了。
如果还是想念诗和远方,开化,也有。
或许很多人不太知道台回山。
但多少听过 " 江南小布达拉宫 " 的名号。
漫山遍野的绿,如陆地上的海,起起伏伏的蜿蜒群山不知道会把人的思绪带到哪里去。
但眼前的台回山,有片层层叠叠的梯田,如这 " 海 " 里浪。
一栋栋民居依山而建,七彩砖墙错落有致,彷佛梦里的 " 云端村落 "。
住进村子里的民宿。
清晨被鸟鸣和薄雾唤醒,推窗见梯田,像是掉进了油画,傍晚时,还能等候夕阳把梯田染成金色的 " 海洋 "。
在开化,像这样被山环抱的 " 氧气 " 村庄还有很多。
高田坑村。
连绵群山的山间,错落着田埂,古朴原始的村庄建筑,依然采用夯土。
村子里很安静,生活也过得宁静淡然,是典型的江南古村。
站在村子的最高处,还能追银河,看星空。
因为这里,也是华东最佳观星圣地之一。
当然最重要的,是村子里比山下还要凉快,避暑修养再合适不过了。
金星村。
清清爽爽颇有文艺范的村子,被人们称作 " 浙江的小济州岛 "。
还有霞山古村。
| 开化霞山村。图 by 小红书博主 @李看山
这里的村民会踩高跷,是高跷竹马的发源地。
夏天,当人们琢磨着去远方时,
开化人往往都心心念念着要回老家去。
| 开化村落。图 by 小红书博主 @李看山
很多人心中,「开化是一个地表水都能喝的美丽小城。(当然,温馨提示:在野外不要随意饮地表水)」
因为,这里的水是甜的,山是绿的。
连走路啊,都会醉氧。
每个来到开化的人,不仅醉在山水间,也会惊叹于开化人的鬼斧神工。
隐没于青山绿树之中,开化有座根宫佛国。
它千年树神铸造的神秘艺术殿堂,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 " 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馆 ",更是世界上唯一的根文化主题园。
在这条由根雕艺术家徐谷青大师和徒弟们精心打造的文化长廊里,
足以看到根的千变万化。
其中最耀眼的,当时那座世界最大的根艺释迦牟尼佛造像。
680 米的巨型根雕,摆五佰罗汉阵。
四大金刚、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及五百尊神态各形、栩栩如生、超过真人大小的罗汉,全部都是根雕像。
开化根雕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练就了打胚、修光、打磨……的高超技艺。
巧手妙琢," 枯木 " 逢春。
一件件根雕原型、半成品在根雕手艺人的手中,被赋予了艺术的灵魂。
当年马云来这里,特意参观了根雕。
一块块巨大温润的木头,用特别的方式,讲述着小城的故事。
陈晓卿眷念的美味小城
是浙江菜的 " 非主流 "
那年我们在衢州吃吃喝喝的时候,就见识到了衢州菜的辣。
那是一种融合了江西菜的火辣,又攻破了淮南菜甜口的防线,来了个 " 放飞自我 " 后的 " 百花齐放 "。
有辣到人心上发麻的衢州鸭头,有连周迅都念念不忘的刚出炉的烤饼,还有冰凉清爽的特色水晶糕,以及搁袋饼夹油条、双蛋鸡蛋粿、衢州披萨、臭豆腐夹饼、油炸粿……
| 衢州美食。图 by 衢州广电传媒
只是在开化人的心里,夏日能够代表开化的,一定不是鸭头。
而是那昼伏夜出的勾魂青蛳。
当年陈晓卿为了拍《舌尖上的中国 2》,特意来到开化。
留足了镜头,给到这道开化青狮。
其实,它是一种清水螺蛳,来自齐溪镇。
超高的环境要求,让它基本只出现在开化乡村的小溪里。
每年夏天,傍晚时分,螺蛳们就会从石缝里溜出来,开化人提着筐子便出动。
短短两个小时,就收获颇丰。
比起普通螺蛳,它的体型更纤长,肉小紧实。
「个头越大,颜色越黑,肠子越绿,吃起来就越有味道。」
尤其是那股飘逸的紫苏香,是多少人眷念的开化家常味。
在开化这山水清幽的地方,
吸着清冽仙气长大的食材们,给了开化人做菜十足的底气。
农家土灶,简单炒炒,就 " 征服 " 了陈晓卿的胃。
就像他说的,遇到途中饭店,不用点菜,随便炒两个,道道都好吃。
" 三斤重的螺蛳清水煮,两斤半的野生鳜鱼红烧,地道农家做法,简单粗暴,美味呀!"
这也给了开化人强大的自信。
"(很多味道)出了开化吃不到的,(因为)没有那个条件。"
这儿的 " 条件 ",属于老天赏饭吃。
同样都是鱼,来自开化何田乡的清水鱼,就能叫人欲罢不能。
这里是钱江的源中之源。
养鱼由来已久。
其中柴家村淇源头自然村,以 " 清水鱼古法养殖 " 而闻名。
作为开化的当家名菜,其奥妙就在于这山泉水生,山泉水炖。
一锅乳白色的汤上桌,鲜字儿,都要溢出屏幕了。
10 多年前,陈晓卿还特意点明了开化的马金镇。
这里是开化的大码头。
其中,以堪比蓝纹奶酪的藏制豆腐,最为出名。
不要小看了这豆腐。
卤豆腐的卤汁,传承了上百年,是这豆腐出奇制胜的关键。
接着就是制作豆腐的工序。
繁复,且纯手工。
一次,要花费至少 160 个小时。
因为以白醋点豆腐,所以豆腐的味道里,还带着一些特别的酸和鲜。
经过卤汁发酵一段时间后,这种臭到极致的豆腐香,便有了它令人回味的本领。
或蒸,或炒,吃个鲜,吃个香,也吃个辣。
尽管,衢州也好,开化也罢,都以辣出名。
但要在这辣的小江湖,挑出一些温和的存在,
就不得不提——苏庄了。
被称为 " 开化辣界少有的温柔乡 "。
这里人们爱炊粉。
可谓 " 无所不炊 "。
它的做法不难,就是将蔬菜、肉、鱼等拌上米粉,上锅蒸熟。
所以有了——粉可蒸万物。
素的有粉蒸南瓜、粉蒸萝卜、粉蒸蚕豆、粉蒸莴苣等;荤的则有炊粉肉、牛肉南瓜粉、粉蒸螺蛳肉等等。
有事没事来个炊粉,愁恼忧愁全都飞走。
如果再去街上,吃遍开化小吃,那么这一趟才算得上圆满。
| 开化美食。图 by 小红书博主 @小小丫。
早餐吃汽糕,甜的咸的随你。
马金米粿来几个,早上吃不下,就当下午茶了。
| 开化米粿和汽糕。图 by 小红书博主 @小小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