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食代 Author 吴容
百年家族企业玛氏眼下正以一场重磅收购重塑业务版图,迈向更加多元且平衡的新阶段。
近日,玛氏集团首席执行官 Poul Weihrauch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 IMD ) 交流时,他首度详述了玛氏三大核心业务———宠物护理、零食与食品的最新规模数据,并透露了 359 亿美元收购的最新进展。
与此同时,他还分享了这个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长远规划,以及他在玛氏深耕多年所积累的领导哲学。
我们一起看看。
Poul Weihrauch
业务里谁是大头?
虽然玛氏以糖果闻名,但其目前拥有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根据 Weihrauch 的介绍,公司三大核心业务分别是宠物护理、零食及食品。
其中,宠物护理业务贡献了约 60% 的收入,涵盖宝路(Pedigree)、伟嘉(Whiskas)、皇家宠物食品(Royal Canin)等品牌,以及遍布全球的数千家兽医诊所;零食业务约占玛氏收入的三分之一;食品业务仅约占 5%,包括米饭品牌 Ben ’ s Original 和酱料品牌 Dolmio。
据介绍,(约合人民币 3954 亿元),若按此粗略推算,则玛氏 2024 年宠物护理业务、零食和食品业务规模分别约为 32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352 亿元)、18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305 亿元)和 2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01 亿元)。
" 随着我们对(品客薯片母公司)Kellanova 收购的(即将完成),这三大业务板块的规模将更加均衡。"Weihrauch 说。
小食代曾介绍,去年 8 月,玛氏宣布收购家乐氏和品客薯片的母公司 Kellanova,这笔震动行业的交易总对价(折合人民币约 2562 亿元),为包装食品业规模最大的收购之一。此次交易,也将加快实现玛氏零食在的雄心。
眼下,玛氏正在推进该收购。Weihrauch 表示," 我们正在推进对 Kellanova 的收购,等待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批。"
小食代留意到,在刚过去的 6 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宣布,经过一年的评估后,玛氏收购 Kellanova 的交易已通过审查。FTC 竞争局局长 Daniel Guarnera 在声明中指出,FTC 工作人员仔细审查了这笔交易的各个方面,包括具体的产品市场以及收购可能带来的组合影响。工作人员发现,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方向:这笔交易不具有反竞争性。"
不过,该交易最大的 " 拦路虎 " 如今来自欧盟。欧盟在上月底表示,收购 Kellanova 的交易将使玛氏 " 在其原本就广泛而强大的产品组合中新增几个非常受欢迎的薯片和谷物品牌 ",因此将实施全面调查。据介绍,欧盟本次调查 " 将评估该交易在相关产品价格上对消费者的影响 ",监管机构设定的初步截止日期为 10 月 31 日,以决定是批准还是阻止这笔交易。
玛氏随后发布声明称,目前该收购已通过了 28 个所需监管批准中的 27 个,仅剩欧盟的审批尚未完成,玛氏和 Kellanova 预计交易将于 2025 年底完成。
" 此前,我们的业务结构稍显失衡,此次收购 Kellanova 将对此加以调整,使零食板块与宠物护理板块的规模相当,而食品板块则将保持现有规模。"Weihrauch 说。
收购要更像 " 合并 "
玛氏多年来的发展,离不开 " 买买买 "。
小食代曾介绍,玛氏在成立早期就奠定了零食、宠物食品这两大根基。其中,零食属于玛氏亲自打造的业务,M&M ’ s、士力架等品牌为此奠定了成功基础。宠物食品则通过 1935 年收购英国公司 Chappel Brothers, Ltd 而开创。随后,玛氏在两个板块进行了多轮并购,品牌矩阵逐渐庞大。
对于如何选择收购标的,玛氏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 我们收购它们,正是因为这些公司增长迅速、拥有出色的品牌和优秀的团队。"Weihrauch 说。
在他看来,具体而言,这些所收购的业务的共通之处包括,对宠物主人(即消费者)有着深刻理解,重视品牌建设,借助零售渠道进行销售,以及对研发、制造有着热情和投入。
其中,最重要的共性是以客户和消费者为中心。在 Weihrauch 看来,消费者的偏好理应成为引领潮流的风向标。为此,他举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例子。
" 几年前,我们的英国公司推出了一款低卡路里的玛氏巧克力棒,但市场反响并不理想," 他解释道," 消费者更倾向午餐吃沙拉,下午吃点常规零食,而不是口感不佳的玛氏巧克力棒。这说明,一切(决策)都必须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将科学、技术和研发能力融入其中。"
发展至今,他认为玛氏的收购策略取得了成功。Weihrauch 表示,玛氏的首要任务是让现有的优秀品牌持续发展。
" 玛氏的优势在于保持耐心,尊重被收购公司的文化,同时放大它们的优势,让收购更像是’合并’,即让它们真正融入我们的大家庭,而不是像 ‘养子’ 一样,而是成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他说。
但他也指出,这需要大量的投入,除了需要尊重这些被收购的品牌,真正理解它们的独特能力和互补之处,培养人才也至关重要。
Weihrauch 称,玛氏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是普通公司的 3 到 4 倍;在快速消费品业务中,玛氏员工的任职时长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3.8 倍。" 我们坚信,培养人才就是发展业务———只有员工成长了,公司才能成长。这些都是我们坚守的原则,不会让步。" 他说。
90% 的利润用于投资
小食代曾介绍,100 多年来,玛氏始终被牢牢把控在创始人家族手中,并且该家族始终深度参与决策。在此模式下,管理层与股东的互动是直接、切实和即时的,方便快速做出决策。
这意味着,Weihrauch 与董事会、家族成员的沟通更为频繁。" 我们和董事会的沟通时间比普通上市公司多。一般企业通常是 10 至 15 次,我们则更多,因为希望家族能深入了解公司,毕竟我们是为他们管理企业,也希望他们认识更多团队成员。" 他说。
他表示,玛氏每年有 4 次董事会周会,每次会举行 3 天,还会定期更新进展;每两年举办一次为期 3 天的场外会议,专门探讨未来。" 投入这些时间很有必要,因为管理层和董事会必须在企业发展方向上达成共识。"Weihrauch 补充说,这也有助于管理层做出复杂的决定。
不仅如此,他表示,得益于玛氏家族的长远眼光,以及公司每年将超过 90% 的利润用于再投资的做法,Weihrauch 得以从容地优先考虑长远利益而非短期收益。
" 我们的行动是按代际进行的,而不是局限在季度的表现。" 他说,公司通过四个 " 指南针 " 来衡量成功:强劲的财务业绩、高质量的增长、积极的社会影响以及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Weihrauch 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在当下这个时代,首席执行官们往往承受着双重压力——既要追逐短期收益,又要应对可持续发展等长期挑战,而他得以避免这种失衡。
此外,在玛氏,包括 Weihrauch 在内的 2000 名高管的长期薪酬中有 40% 与非财务目标挂钩,在眼下仍以季度盈利目标为主导的商界,对于如此规模的企业而言,这种做法不常见。
偏爱内部培养管理者
让我们将目光回到 Weihrauch 本人。
Weihrauch 的职业生涯始于欧洲口香糖品牌 Stimorol,随后在雀巢工作了 6 年,于 2000 年加入玛氏。20 多年来,他在玛氏多个业务部门任职,包括宠物护理、零食和食品,最终在 2022 年成为玛氏首席执行官。
晋升至公司最高职位意味着工作范围和责任的转变。" 责任最终落在你身上,"Weihrauch 说,他不仅要对业绩负责,还要对整个企业及其文化负责。
在他看来,玛氏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才策略,有着世代相传的思维模式。
" 我们希望招募员工是为了发展事业,而不是仅仅来了几年就跳槽。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就没有完成我们的使命," 他说," 公司需要发展,我们作为员工也需要在这种关系中不断成长。"
这一理念的实践成果显著,目前玛氏有 75% 的管理者均来自内部培养。玛氏将其员工称为 "Associates"(始终以大写字母 A 开头),这一称谓的选择,意在体现伙伴们共同成长。
这种对人才与文化的重视,也深刻影响着 Weihrauch 对自身角色与成功的定义。
他不再以个人贡献来衡量成功,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有效地激励团队、促进各方协同以及推动高质量的沟通。
为了兼顾绩效和信任,领导团队会定期进行 " 艰难决策演练 "。在演练中,他们会进行开放式反馈,在必要时会暂停会议,以解决人际关系层面的问题。这种为团队成员展现脆弱的做法,增进了彼此的连接。
但是,如何在维系人际关系与坚守绩效期望之间找到平衡,始终是一项挑战。
Weihrauch 认为,作为首席执行官,必须 " 把公司放在第一位 "。" 如果你不能履行责任,确保各级岗位都配备公司最优秀的领导者,最终谁会付出代价?是下属———那些在表现不佳的领导者手下工作的伙伴们。" 他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