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07-09
国投证券深陷“成长烦恼”主动换帅,王苏望拟任新掌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国投证券业绩复苏背后存在结构性隐忧。

文 / 每日财报   张恒                                                              

             

作为全牌照综合类券商,国投证券近年来陷于 " 成长烦恼 " 中。

国投证券成立至今已走过 19 年历程,其前身为安信证券,2013 年,国投集团收购安信证券股权,并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置入国投资本,并于当年成功更名为国投证券,完成了品牌名称的统一。

但随着旗下占据大头的经纪业务成为存量市场,国投证券市场地位虽未变化,但业绩动荡不稳;且在其他公司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领域转型取得不错成绩时,国投证券进展有限。

国投证券近两年持续推动公司业务转型,构建多元化业态,但在行业综合实力排名上却一直不温不火,未能跻身行业前十。

此情况下,市场对于国投证券即将履新董事长的王苏望关注较高。

王苏望履新后,面临转型压力

7 月 3 日,有市场消息称,国投证券新董事长已浮出水面,原总经理王苏望最新职务已经变更为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这是继今年 5 月底前任董事长段文务卸任而被调至五矿集团出任党组成员、总会计师之后,国投证券接连发生的重大人事换防。这不仅意味着其空缺不久的董事长职位此番得以快速补齐,而且随着王苏望升任履职一把手,也标志着国投证券在经历管理层大幅调整后,正式确立了新的领导架构。

根据履历,王苏望为经济学博士,现任国投证券董事、总经理,国投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信基金董事长。从过往来看,国投证券连续两任董事长黄炎勋和段文务均是股东国投集团 " 空降 " 而来,此次提拔的董事长王苏望则是市场化招聘而来的干部,可见其自身能力受到股东单位的认可。

王苏望曾在中国建设银行履职,还在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皆分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担任过招商积余董事、副总经理和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可看到,王苏望职业生涯横跨银行、证券、产业金融三大领域,兼具金融实务与产业运营复合型经验。

将时针拨回至 2023 年 11 月,时任安信证券(国投证券前身)董事长的黄炎勋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卸任掌舵人职务。而后这一关键职位由控股股东国投资本董事长段文务接棒。

段文务执掌帅印后,迅速推出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举措。首当其冲的是品牌重塑工程,2023 年 12 月,安信证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正式启用 " 国投证券 " 新称谓。这一更名动作不仅终结了该机构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延续 17 年的品牌历史,更实现了与控股股东国投资本的战略协同,构建起统一的 " 国投 " 品牌矩阵。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管理层架构的深度重构。2024 年 4 月,国投证券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宣布重大人事调整,时任董事兼总经理王连志被免去现职,由副总经理王苏望暂代总经理职责。这场人事地震并未止步,同年 10 月王苏望正式获聘总经理,完成从代职到转正的关键跨越。至 2024 年末,该公司管理层调整进入深水区,原 7 人高管团队中有 3 位相继离任:财务总监杨成省因集团工作调配转任他职;副总经理刘纯亮、魏峰则以个人发展为由请辞,形成近年证券行业罕见的高管频繁更迭浪潮。

目前,国投证券高管层除王苏望之外,还有四位副总经理,他们分别是:副总、总会计师、董秘孙婷,副总廖笑非、副总赵敏、副总许彦冰,其中,副总孙婷为 2025 年初自股东方空降。

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风暴,既体现了控股股东深化国企改革、优化治理结构的战略意图,也折射出国投证券在新发展阶段不得不面临的转型压力。

业绩难企稳,各业务条线发展分化

近年来,国投证券经营轨迹呈现显著波动特征。2022 年行业寒冬中,公司遭遇营收与盈利双线承压,当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95.99 亿元,同比减少 22.61%;实现归母净利润 26.19 亿元,同比下滑 38.29%,跌幅超出证券业平均水平。次年,其经营局面略有改观,实现总营收 105.78 亿元,同比增长 10.2%,但归母净利润延续颓势,同比再降 26.06% 至 19.39 亿元,形成连续两年负增长的承压态势。

转折出现在 2024 年,其经营数据呈现强势反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07.84 亿元,同比增长 1.95%;归母净利润为 25.3 亿元,同比增长 30.49%,成功终结净利润持续下滑局面。

这一业绩回暖带动国投证券行业地位提升,2024 年其营业收入排名较上年提升 1 位至第 17 位,净利润排名更较上一年度实现 9 个位次的大幅跃升,最终同样位列行业第 17 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投证券业绩复苏背后存在结构性隐忧。

这几年国投证券在保持经纪业务基本盘不变情况下,加大了对发展较快的大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拓展,以保证营收规模的增长,但净收入却下降了。

2024 年财报数据显示,国投证券母公司 2024 年经纪业务新开客户数 105.7 万户,新增投顾产品签约人数 14.35 万,新增签约投顾产品订单 21.85 万单,创收 2.43 亿元,同比增长 46%。不过,当期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仅为 41.69 亿元,同比小幅减少了 0.48%。

同时,这几年国投证券经纪业务的毛利率在下滑。2022 年 -2024 年,国投证券经纪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3.2%、42.28% 和 36.82%。

分析下来,主要原因为:随着越来越多券商机构向经纪业务上发力,该市场早已经红海一片,竞争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国投证券获客面临很大挑战,也就不得不拿出更多费用投入到渠道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以此来提高自身获客能力。

一系列措施的持续投入推动下,直接使得国投证券经纪业务的营业成本逐年走高。数据显示,2022 年 -2024 年,国投证券经纪业务的营业成本分别为 20.35 亿元、24.18 亿元及 26.34 亿元。此情况下,国投证券经纪业务面临盈利下滑挑战。

以上意味着,国投证券经纪业务当下已陷入 " 规模扩张,但赚钱能力却下滑 " 的困境,未来转向 " 提质增效 " 至关重要,这或许是王苏望履新后,要在以价值为中心,优化业务结构与提升盈利能力等方向上下苦功夫。

2022 年,国投证券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大调整,架构的调整清晰了 " 大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 " 的业务版图。

2024 年报称,国投证券财富与机构业务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投行业务聚焦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加快向产业投行转型;投资业务构建多元化业务结构和交易策略,提升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根据财报数据,目前投资业务对其总营收的贡献占比达到了 17.25%,是国投证券除了经纪业务外最大的业务板块了,且也是 2024 年所有业务中唯一实现收入正增长的重要条线,去年实现净收入 18.6 亿元,同比暴增 834.62%。

只不过,在国投证券重点向投行业务转型发力,并声称公司投行业务在股权融资市场持续承压、债券市场低利率环境持续的大背景下主动求变,以协同国投集团产业链强链补链为起点,努力从项目制为主的金融投行,向 " 赛道聚焦、投承联动、产融结合 " 的产业投行转型,但该业务却在 2024 年陷入了较大滑铁卢,收入是所有板块中降幅最大的,仅为 8.17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45.11%。

同时,国投证券的资管业务和信用业务表现也均不如意。2024 年其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 3.17 亿元,同比减少 2.46%;截至报告期末,国证资管受托产品 216 只,管理市值合计 1131.1 亿元,同比下降 25.5%。同期信用业务净收入为 12.55 亿元,同比下滑 7.29%,其中实现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 22.58 亿元,同比减少 7.87%。

财富管理和投行面临挑战

面对现状,王苏望履新组成新领导班子后能否改变此局面?

在 2024 年财报中,国投证券阐述了公司多项核心竞争力,其中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财富管理业务践行 " 普惠金融 " 理念,两融方面遵守监管要求逆周期调节客户保证金比例,产品销售方面与头部公募、私募合作,通过高质量的两融服务和理财产品推荐、销售体系,打造高质量理财生态圈,逐步提升客户获得感,形成了高粘性的客群特征。

二是投行业务通过夯实股权业务基础,补齐债权业务短板,扭转了股强债弱局面,行业排名快速上升。国投证券先后累计为境内外数百家企业客户提供了 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专业服务,投行品牌效应已具备较强市场影响力。

以投行为例,国投证券去年全年完成股票主承销家数 5 家,实现股票主承销收入 1.42 亿元,行业排名第十二位;新增申报 IPO 项目 7 家,行业排名第二位;在审 IPO 项目 14 家,行业排名第五位,以及全年完成债券主承销 1060.38 亿元,债券主承销收入 5 亿元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尽管成绩看似不错,但结合券商机构都在布局投行业务,且运营模式相差不大,国投证券当下想通过加大投行布局实现业务转型突破的难度较大。

如布局较早的中信证券,早年深度参与科创板、北交所等资本市场改革试点,主导过多家企业 IPO 及并购重组项目,并参与制定行业规则,市场影响力显著。截至 2024 年底,其投行业务净收入高达 41.59 亿元,继续稳坐头把交椅。

加之,中金公司称将全面加强 A 股能力建设,围绕新质生产力支持方向,拓展优质企业的覆盖面;还有不少券商积极创新,开拓新兴业务领域,如国金证券新设新兴产业与战略事业部,创新性地大力开拓资本战略咨询业务;以及协同发展也在诸多券商年报中被多次提及,如申万宏源强调提升 " 行研 + 产研 + 投行 " 协同模式的有效性,全方位夯实资本、定价、销售、协同、风控、科技等综合能力。

综上,可以肯定的是,王苏望的履新,将会对国投证券的转型改革是有好处的。只不过,业务结构 " 提质增效 " 面临的业绩波动难题,以及部分业务创收能力下滑、还有成本高企下带来的利润承压,短期难改善;加之在投行业务拓展难度较大的情况,可看到国投证券业务发展想要有 " 质 " 的改变并非易事,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证券 券商 前任 浮出水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